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推广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基础和核心论”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见解实际上倡导了一种逆向的“推广论”,即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基础理论应用到自然界,从而推广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两种见解的共同点是:把哲学的世界整体图景抽象地分割为自然、社会、思维三大块,辩证唯物主义对应的是“自然”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对应的则是“社会”部分,这就把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破坏了。本文认为,这两种见解坚持的都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对应于狭义的社会概念。实际上,马克思哲学就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对应于广义的社会或社会生活(即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整体世界),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和本真精神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三种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环境问题已经是当代引人注目的重大问题。但是 ,在人们谈论种种环境危机时 ,大多强调的是其对于整个人类的威胁 ,而忽视了其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差别性影响。环境公平概念的提出 ,使得人们看待环境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视点 ,并且 ,这一概念的迅速传播 ,导致了环境运动方向的一个重大变化 ,即由单纯关注环境状况 ,转而关注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过程的优化。环境公平的概念虽然源于美国 ,并与美国社会的特定状况密切相关 ,但是它很快引起了当今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 ,人们对于环境公平问题的探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民族或种族为切入点。事实上 ,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行为,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一种由另一个体或群体所引发并且指向那个个体或群体(包括人类和其它动物物种)的行为。社会行为研究史中,社会行为的生物化解释构成一条必不可少的逻辑线索,从一个侧面深化了人类对于动物及其自身的社会行为的理解。首先是本能化运动试图来阐释社会行为的机制及其生物根基。 一、本能论的兴衰 社会行为的本能解释不断地受到审查。但它象涅(般木)的凤凰一样,又一次次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不断地采取新的型式。 本能概念史也许比人类有纪录的历史更为久远。它们明显地出现在2500年前古希腊的文学及哲学著作中。从赫拉克利特到斯多葛主义者,再到阿奎拉及笛卡尔,本能作为与理性相对的概念,成就了有灵魂的人与无理智的动物的二分法(man brute dichotomy)。然而其存在完全缺乏经验证实。可以说,有关本能的前科学概念(prescientific concepts)不是从实际事实中推断出来的,而是基于超自然的哲学及神学体系的需要才建立起来的。在一系列这样的体系中,动物行为被认为受本能驱动,而人类社会行为则受灵魂及理智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李振军 《兰州学刊》2007,40(6):78-80
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基础概念之一,也是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这一概念已经产生了60多年且经常为学术界和政府官员使用,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对这一概念的解释都已明显不能适应相关学术研究的需要.本文在中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界定了有效竞争的概念,力求使这一概念的应用价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不仅因具有主体性、社会历史性,从而使人与一般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就人的自然本性来说,也与一般动物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哲学人类学告诉我们,人和动物在生物学上也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即动物的生命结构是“专门化”的,而人的生命结构则是“非专门化”的。人的生命结构的非专门化,造成了人的生命功能的欠缺──本能的缺乏。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这一弱点,使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了最低点,这就决定了人这种特殊物种要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就必须超越生物的(生命的)生存方式,在超生命的、非本能的生存方式中求得生存与进化。这种超生命的、非本能的生存方式即实践的方式、生产劳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社会学者一般都沿用西方社会学界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说这个概念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分相一致和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分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当今我国诸多社会学著作中,介绍社会角色或角色理论时,又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演员在戏剧中扮演某个角色作为例子。简而言之,即人们都接受了“人生如戏”的观念。好像从来也没有人问过:这是否完全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角色观念与西方有无区别?便急匆匆地以这解释中国社会,乃至于解释中国传统伦理及传统社会现象了。  相似文献   

7.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6,(7):133-140
自组织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自组织"领域,这一概念主要指民间群体自发成立、自主发展和自我运作,并且以一定范围内的公共事务或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实体或动态活动的过程。本文梳理了现有相关研究关于社会自组织的概念界定、特征、分类、社会功能的论述,也梳理了产生社会自组织所需的社会条件,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讨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议题,提出了服务类残疾人自组织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人类社会系统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结构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艺术的客观需要,艺术发生的主体条件是因这种需要的压力而在种族演化中造成的艺术冲动和艺术形式共相,人类早期生存活动的文化条件催生了艺术,艺术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而非某一种特定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概念是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概念,在马克思的思想变革中占有基石性地位.但"熟知并非真知",在人们不断"重复"这一概念的时候,对其真实内涵却大多没有进行深入追究,这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诸多"误读".本文对当前业已形成的关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常识"和"原理"进行了反思,旨在现代性视域中重新理解这一概念,进而揭示这一概念在解决现代性问题上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目的性行为这一概念,是与系统目的性相区别的。一般系统论把客体系统划分为自然系统,工程技术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大类。社会经济系统由于直接由人类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构成,是具有目的性的。自然系统是指未曾受到人类活动干预的生物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 ,迄今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理论能够解释社会进化或者哪怕仅仅是做相应的构想。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角色理论、学习理论或者系统论 ,都只能证明自己在既定的现象领域中比在其他现象领域中是更适用的 ,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创立一种具有丰富内容的和可以加以检验的社会进化的理论 ① 。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在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的领域中做出了较好的解释 ,却没有实现它自身所树立的宏伟目标———“唯物地”说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似乎只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某种指导思想和方法 ,当作一种“用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之间的理论差异与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强调经济活动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并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马尔库塞则坚持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归因于经济因素,而应归因于人的本能活动.从反思现代性这一现代社会理论的规范着眼,马尔库塞理论体系的构成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有着密切内在联系,是马克思学说当代效应的一个重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4.
“历史科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理解和阐释不仅歧见纷呈,而且聚焦于马克思关于“历史科学”概念的阐释,往往忽略了恩格斯的相关思考,因而应从文本总体及其历史中对这一概念加以考察和把握。从历史语境来看,两位经典作家提出这一概念,根本上就是要彻底扭转“曲解”或完全撇开人类史的“意识形态”历史叙事,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叙事。从文本的总体来看,“历史科学”应是一门以人们的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在社会历史领域改变世界的“科学”的总体性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诸多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无产阶级解放乃至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三个层级结构及其相关命题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使“历史科学”的唯物主义叙事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严密性的整体。在新的时代境遇下,从文本的总体及其历史来把握“历史科学”及其唯物主义叙事,无论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学说抑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众多研究者中,马尔库塞在其《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中率先提出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所有著作的基本内容,并且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思想,片面强调自由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实际上是一种存在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公平价格"概念的提出是欧洲中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概念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两方面的意蕴.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经济交换的客观需要;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人们对经济活动中诚信的期待和愿望.对"公平价格"概念进行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经济伦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个人组成的各个种类、各个层次的群体,是人的社会存在形态。一定的群体作为主体面对一定的客体,也有它的主体性。这种群体的主体性既与个人主体性直接相关,又有其各自的特点。一、人群共同体或社会群体人类是能群的动物,即能够组成群体并在群体中生活的动物。人群共同体是多种多样的。能够超出纯自然本能的需要,根据特定社会功能的需要组成某种人群共同体,这是人类独有的特点。诚然,许多动物都有群的需要,甚至也能组成某种"社会",如蚂蚁、蜜蜂、猿猴的群体和"社会"。但这种动物的"社会"纯粹是以其自然本能为前提的,这种固定的自…  相似文献   

19.
效率,在经济学领域中,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或指某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通常人们对诸如公平与效率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都是在这一概念意义上进行的。然而,在作为学科的社会发展理论问题的研究中,效率概念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范畴的表象上,它本身还蕴藏着更深层的哲学涵义。马克思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国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二卷119页)考察包括社会发展问题在内的任何对象,都不能脱离开人类活动这一根本基点。我们知道,人的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活动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段忠桥 《河北学刊》2007,27(6):11-18
"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俞吾金教授在其《重新理解马克思》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文通过对其相关论述的分析,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排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主要文本依据是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且是带有浓重相对主义色彩的对成熟时期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随意描绘。本文还对俞吾金在《学术月刊》2006年4月号《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文中对本文作者提出的质疑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