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探讨了音乐在形塑大学生的心理认知、道德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生命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课堂教学和音乐社团活动两种教学施行模式为依托,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训练、音乐治疗、音乐表演等方式切实发挥音乐在普通高校教育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由“乐音的运动形式“构成的音乐艺术,到底有无形象?其艺术形象的特征是什么?这是音乐理论界长期争鸣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以为音乐的艺术形象是一种模糊形象,它存在于音乐作品各部分显现的模糊性之中.一系统论的方法告诉我们:音乐艺术作为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种物化形态,它的内外构成包含作品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表现三个主要方面.审美认识指艺术家对客观对象的直接把握和反映,使欣赏者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客观性特征,对社会生活加深了解和认识.审美评价指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评价,使欣赏者透  相似文献   

3.
音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的认知、理解、感受、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音乐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在视唱练耳课中实施对学生音乐感的培养是一条方便、快捷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艺术鉴赏家。他学贯中西、兼通多艺,在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理论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在音乐理论方面造诣颇深。通过傅雷对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三人的评论来了解他对西方音乐的理解,以此提高我们对西方音乐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音乐鉴赏是人们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审美的一种特殊精神活动。本文从鉴赏的客体、鉴赏的过程和鉴赏的终极目标三个方面探讨了音乐鉴赏的模糊性特征。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特征,它启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大胆和自由的气魄去欣赏音乐作品,不能一味强求某种明晰确定的概念,否则会把充满生命活力的鉴赏活动引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在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总体目标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建设与发展也越来越加以关注,尤其是对于能够陶,台人们情操的音乐鉴赏更为重视。音乐鉴赏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大学音乐鉴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关于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影视评论,又称影视批评,是影视观众对影视作品和影视现象进行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审美思维和审美实践活动,是影视艺术鉴赏的一种物化形态——即高级形式。影视评论者依照自己的批评标准、审美感受、审美判断来进行,评定影视艺术作品的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开设钢琴艺术鉴赏课是对于各专业大学生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钢琴艺术鉴赏课教材选编,应遵循通俗琴曲和经典名曲相结合的原则,音乐理论与欣赏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传统听赏训练与即兴创编小曲相结合的原则。欣赏方式包括“纯音乐”形式欣赏,理性品位式欣赏,描绘性欣赏,综合体验式欣赏。对于学生选修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可采取“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简要论述了认知的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培养直觉、视奏、想象、传情四个音乐表演中的重点环节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能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内涵,它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元一体的审美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的完善和飞跃,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论音乐欣赏中的审美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作品通过具有感知能力的欣赏者的知觉感知成为审美对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够领悟作者意图的创造性的欣赏,使音乐作品进入听众意识之中,重建活动就显得有意义.音乐作品有它的自在性,知觉主体在感受音乐作品时要积极介入,但不能随意.在音乐欣赏的活动中,知觉主体总是带着某种审美标准去评判审美对象,对于不符合自已的审美标准的音乐作品,可能会作出与音乐作品原意相左的理解.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审美的偏离也时有存在.另外,审美心理定势对音乐欣赏活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是主体欣赏音乐时的初级的感性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心理环节。心理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没有音乐欣赏。要提高人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是使之掌握必须的音乐知识,二是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以锻炼音乐感知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审美教育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进涵养进而完善人格;音乐审美的主体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音乐审美的整体性有利于对大学生全身心的整体开发,音乐审美的活跃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等音乐活动促进人脑功能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脑结构与功能成像技术的直接观察及实验结果都充分证明了音乐艺术对多个脑区、多个神经生物系统的影响、促进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效应和价值。音乐艺术教育的定位应是人生发展中的基本学科。根据脑发育与活动规律和脑认知活动规律,进行“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音乐艺术教育,是今后音乐艺术教育者不断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音乐与欣赏”的三个重要环节 :1、认识音乐 ,阐述音乐的性质以及理解音乐形象的六个要点 ;2、欣赏音乐的步骤 ,即从感性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性欣赏 ;3、欣赏音乐的具体方法 ,主要阐述欣赏音乐的根本在于认真学习音乐 ,追求高雅艺术 ,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音乐与时间、音乐与表演、音乐与欣赏、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质。作者认为 ,除了人们常常论及的一些特征之外 ,音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 ,应该是审美欣赏的重复性和重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或鉴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之一。音乐艺术以声音为材料诉之于听觉,从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到审美认识和判断,构成一个完整的欣赏心理结构。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的重要内容为中西方声乐、器乐代表作品,同时也涉及中西方戏曲及歌剧欣赏。非艺术类专业欣赏课在全国还处在起始发展阶段,教材内容的选用、教师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以及非艺术专业学生音乐能力的积累等四个问题需要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9.
音乐鉴赏能促进心智发展和提高审美情趣,因而其在大学生当中所起的有益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已将音乐鉴赏课列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在概述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实质内涵和阐述大学生音乐鉴赏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对策:以学生为主体,优选音乐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现状,实施分期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