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利益的角度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在其背景下的国际利益关系的态势,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拥有绝大部分大型跨国公司,比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发达国家加强了政府权力,国家对外经济活动干预明显有力;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发达国家处于控制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参与,需要有其自己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2.
政府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上是民主问题.在非民主制度下,人们更容易把不公正、贫困等众多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归于政府的政策,进而更容易引发激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非民主制度是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的政治根源,而民主制度是完善政府治理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既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政治进程。国家尤其是大国所扮演的角色深刻影响了全球化进程,而全球化进程也不断塑造着国家新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积极建构“自由市场”,推动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巩固和强化了自身的世界领导地位。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累积,西方世界涌起了一股强劲的“逆全球化”风潮,美欧等国纷纷“夺回主权”,全球化受到严重阻遏。在全球化处于十字路口的当下,国家角色的意义更加凸显。国家应积极构建治理型国家,推动全球化转型。构建治理型国家的基本路径包括:转变观念,树立共同体理念;促进多元参与,搭建公共政策网络;秉持正义价值,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建设责任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5.
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日云 《浙江学刊》2005,36(5):108-115
在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使命.这些改革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更新主权观念,培育国内成熟的公民社会,推动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以适应全球治理时代的国际形势,发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应有的作用.参与全球治理也会对国内的政治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郑慧 《学习与探索》2003,3(5):30-34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治发展使中国政治本身呈现何种状态,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和境界。这样的战略目标既要适应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潮流,体现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政治稳定化和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传统的单一垄断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政府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各国相继进行了政府治理模武的治道变革,出现了从单一垄断型政府治理模式向多元互动型政府治理模式的嬗变.与之相适应,政府治理模式由一维视角向多维视角转型.这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包括:新公共管理治理模式、企业化政府治理模式、费利耶的四种政府治理模式、政府未来治理模式.在政府治理模式嬗变的国际潮流中,中国的视角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霍秀媚 《探求》2002,(1):66-68
广州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入世”对我国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应大力发展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 ,加强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以保证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政治导向和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9.
刘颖 《社科纵横》2012,(9):47-50
反全球化运动自产生以来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均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制度性影响与敏感度影响。就实质性影响而言,反全球化运动不仅促使国际社会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影响国际政治议程进程以及国际组织或国际机构的体制与政策,而且也促使各国政府政策的调整。就制度性影响而言,反全球化运动的国际政治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国际政治范式以及国际秩序三个层面,其国内政治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全球化运动与当地政府关系的变化。就敏感度影响而言,反全球化运动在国际国内层面对政府与民众的全球化价值、全球化认知和全球化态度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如此,反全球化运动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仍是消极的、负面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运动的兴起,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由此发展出有别于常规制度、正式政治的独特政治形态——抗争政治。诸多的理论认为,这一政治形态对其国内政治的民主和治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抗争政治历程的研究,指出:一方面,全球化及反全球化运动、全球风险社会都使得全球政治和治理发生大转型,由此引发全球社会运动,抗争从国内走向国际;而另一方面,抗争功能也具有局限性。同时认为,国内和国际层面上的抗争政治,关注全球抗争与民主、治理的关系,呈现出与常规政治不同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全球化”一词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在许多读者的眼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也莫过于全球化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化本身又是最具争议的词汇。毋庸置疑,澄清全球化的概念、挑战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一书是《全球大变革》系列丛书的第三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全球大变革: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大变革指南:介入全球化争论》) ,该书也是继《全球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政府治理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关联性检验:1978-200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往往从要素贡献视角分析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忽视在特定环境和制度约束下,宏观经济体自适应性和内生性政府治理结构的作用效应.为了深化政府主导型经济治理结构绩效认识,根据中国1978-2006年经济时序数据检验政府治理和经济产出关联性的结果显示,政府主导型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政府治理与经济产出呈现倒U形关系,即中国宏观经济存在最优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政府和市场相机治理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媒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 ,一方面 ,经济及政治的全球化大大带动了传媒的全球化 ,而另一方面 ,传媒的全球化也反过来大大促进了经济与政治的全球化。本文主要研究在过去二十年中传媒全球化的主要过程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理论与议题以及在亚洲的反映 ,并讨论进入 2 1世纪的传媒全球化的发展与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困境,其中来自政治领域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部门的权力弱势、不合理的政治激励方式、分权型和分散型的环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机制的一支独大等造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难以落实.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政治性困境,需要建立健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90年代 ,全球化成为分析国际经济和世界政治的一种时髦的方法。科技进步和现代通信使个人、跨国公司以及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接触和交流。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奈加里·伍兹等人所著的《全球化的政治经济》(Woods,Ngaire,2 0 0 0 ,ThePoliticalEconomyofGlobalization ,MacmillanPress)一书针对全球化这场变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量的方面看 ,全球化指的是跨国界的贸易、资本流动、投资以及人口流动的增长。然而…  相似文献   

16.
正处理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这些年得以快速发展最为关键的一点,而这也是中国能够为世界提供治理建议或答案的原因。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要想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就必须参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通过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直接服务于安全、经济、环境、健康等多方面国家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 ,各国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便制定灵活务实的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金梅 《创新》2011,5(3):77-80
19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区域主义"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推动着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通过认识"新区域主义"与"区域治理"的兴起与发展,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区域治理模式,呈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经济发展建设、区域安全协作、区域治理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关系的同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看成是一种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比地方政府范围更大的对话空间,政治认同正是这个空间中联系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纽带。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认同是社会公众基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而对其权威的认同,是作为政府社会资本的政治认同,是区别于传统政治认同而存在的,它为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提供了秩序保障、技术支持与制度保障。政治认同有利于规范社会公众行为,提高自治能力;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合理预期,促进合作。政治认同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的基础,是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存在着由一国推行的全球化文化与多国平等商量而确定的全球化文化之双重逻辑,由于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的不平等,前者成为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强音。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全球化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改变不公正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全球化文化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异质的,它是一体中的多样化或多样中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