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意义和要领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权限和意义,界定了公安机关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的范围,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技巧等,为警察处理家庭暴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实践中,人身保护令是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对策之一,但在制止家庭暴力及其执法方面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综合、协调性立法系统,未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举证责任制度构建困难等.因此,实施人身保护令应从建立制止家庭暴力合议庭,规范立法研究机制与合理的评估指标,完善人身保护令操作模式等方面突破障碍、改进对策,在立法与执法中,只有充分导入多元研究因素才能有效地推进人身保护令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2000--2012年以来的十余年间。以妇女权益保障为导向的家庭暴力专项立法研究蓬勃兴起。学界主要围绕专项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界定、民事保护令制度构建、妇女受虐杀夫的定罪量刑等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从惯常的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拓展到实证研究与行动研究层面。本阶段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立法机关将制定家庭暴力专项法纳入今后五年立法规划,澄清了许多观念误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制度性设计。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确立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目的与宗旨,界定核心概念,设计关键制度无疑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家庭暴力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指出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齐云峰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2):29-31,72
文章论证了制定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必要性、可行性,指出反家庭暴力法的地位、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 范围、基本原则以及反家庭暴力法应有的内容,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在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上,普遍存在干预难、取证难、认定难、处罚难等问题.海南的家庭暴力既具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独特个性.针对海南家庭暴力的现状,可设置三道闸门加以防范:一为个人道德自律和家庭及亲友成员的内部调解;二为社会力量的介入;三为公权力介入的防治.三道闸门互相配合,环环相扣,真正地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减少和消除家庭暴力及保护受害人的目的,立法者应当对下列基本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与释明:家庭暴力的区分界线与类型、主体与空间范围,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及干预原则,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性质、立法模式。家庭暴力通常是指发生在亲属之间的较严重不当对待行为,提议引入"关联人"概念,将具有特定亲密关系人之间发生的暴力纳入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有边界的,按一个理性人的判断,能够区分家庭暴力与家庭成员处理矛盾的合理行为之界线。为保护个体的人权,及时制止家庭暴力,公权力责无旁贷。家庭暴力防治法应明确积极干预、程序正当等原则。为克服现行法因欠缺防范家庭暴力和救助受害人的具体措施而难有成效之局限,我国应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制定单独的、综合性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作为世界各国所面对的全球性社会问题,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澳大利亚作为最早核算家庭暴力成本的国家之一,在此领域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为国际家庭暴力成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通过对澳大利亚开展的关于家庭暴力成本分析的关键定义、研究路径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家庭暴力成本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民事保护令制度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救济与保护,降低了受害人再度遭受暴力的可能性,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家庭暴力的事后救济和惩罚机制较为完善,但缺乏事前和事中救济措施。民事保护令制度恰是法院发布的对受害人进行临时性或终局性人身与财产保护的制度。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确立这一制度有其法理基础。我国应从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两方面确立民事保护令制度,具体可对民事保护令的适用范围、种类及内容、申请、核发、执行,以及违反民事保护令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实现"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惩罚为辅"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家庭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地侵害了当事人的健康权、人格权和人身权,还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是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一部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扩大家庭暴力及其保护对象的范围,明确家庭暴力的救助机构、救助方式、救助程序、制裁机构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其次要进一步明确公安、司法机关、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强化“司法介入”力度,建立系统的社会救助制度,以形成各方面联手合作,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由封建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引起的失衡、夫妻感情不和,以及社会控制乏力等原因引起的,不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可能给孩童起到不良示范作用,助长其暴力倾向.必须加大制裁力度,加强社会控制,增加家庭暴力的实施成本.此外,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消除家庭暴力的文化土壤;提高妇女的自身素质,培养其拒绝家庭暴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现已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治家庭暴力迫在眉睫。以重庆市某区法院为例,对该院近三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案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其防治家庭暴力的实践状况。基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法院近三年防治家庭暴力的一些成功经验,并针对防治措施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防治家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仅要依靠法律救济,还要有不同服务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对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举措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指导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在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在我国,家庭暴力的干预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但是,警察在制止家庭暴力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为此,需要将国外一些成熟的理论及经验引入中国,并在警察的培训中加入社会性别意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我国存在由来已久 ,但作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在 2 0 0 1年婚姻法才第一次写进其中 ,在 2 0 0 1年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一 )中又把家庭暴力和虐待区别开来 ,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和虐待很难区分 ,针对家庭暴力和虐待间的区别 ,并结合我国家庭暴力存在的各种原因 ,提出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 ;完善我国现有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体制 ,推出一部“反家庭暴力法” ;并在司法实践中 ,真正形成尊重妇女的观念 ,从社会、法律的角度探讨出一条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制止家庭暴力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制定警察机关防治家庭暴力规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社会公众要求警察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呼声愈发强烈,在这种形势下,警察机关制定防治家庭暴力规范时应注意:防止将警察职权过度强化;需处理好救济申请主动权与公力救助、隐私权与公权力干预之间的关系;要分析对比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具体制度以保证有的放矢。同时,应本着依法积极干预,妥善处理、不激化矛盾、预防为主、救助为先、相互协作的原则,以形成中国本土化的警察机关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分析是女性主义法学解构传统法律制度及建构性别公正法律制度的有力分析工具,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将发现直接或间接歧视女性的法律规定。我国在制定家庭暴力防治立法时,应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