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政治生态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政令是否畅通,群众是否拥护,社会是否和谐,科学发展的理念能否落到实处。由于人文地理、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不同,各地的政治生态建设也各有侧重,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扫除有形无形的障碍,建设政通人和的环境,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重点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发展要素良性互动的“循环圈”,为科学发展提供优越的政治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党内民主培育合格的主体、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的程序。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偏离了党内政治价值航向;"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制约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党内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实现;党员主体权利虚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性动力不足。要破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科学配置党内权力,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激活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动力。  相似文献   

3.
政治生态化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风险社会的来临更是增强了对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诉求.政治生态以其系统性、整体性、平衡性、动态性以及思维时空扩展的鲜明色彩,为政治生活提出了合法性、民生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廉洁性的生态价值追求,这一价值指向深刻影响和规定着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方向与内容.与此相对应,建设合作政治、生活政治、幸福政治、整体政治、民主政治、有效政治、廉洁政治和法治政治等,便成为政治生态建设之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生态建设问题认识发展的逻辑结果.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客观条件的局限,我们党对生态建设问题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从建国初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局限在环保视阈,把生态建设当做单纯的环境保护;到改革开放后生态建设进入经济视阈,寻求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再到生态建设迈进社会视阈中,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将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政治视阈中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政治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5.
干旱带缺水、集体土地缺利、国有土地缺钱是宁夏生态建设的三大难题。盐池地处中部干旱带,近年来生态建设效果显著,值得中部干旱带其他地区借鉴。整合资源,调整政策,让农民在集体土地的生态建设中获利,可以实现生态建设、扶贫效益和国家投入的三个可持续发展。政治优势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国有土地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法治的创新和完善在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理应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生态法治的创新与完善是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发达国家生态建设的基本措施,是我国在生态建设中承担的国际义务及面临的紧迫任务.依靠生态法治的创新和完善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不是喜"新"弃"旧",而是在建设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建设既是农民文化心理的需要,也是保持整个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需要。当前,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出现了深重的危机:传统文化存续困难、建设堪忧、种类减少。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弘扬文化生态特色、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生态意识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伟凯 《兰州学刊》2009,(12):44-46
和谐生态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发展是一种不停滞的存在,二者彼此包容,相互促进。人的发展固然需要各方面支持,特别是生态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但有时过度的攫取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和谐性,所以关注人在和谐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引导人类按照规律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理性价值观取代工具价值观,给予生态以科学的关注,将会实现和谐生态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9.
高校廉政生态是一所大学廉洁政治建设现状以及廉洁政治建设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的综合表现。建设高校廉政生态能够巩固高校“教化育人”的功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涤荡高校贪污腐化的堕落风气,也能够净化社会政治生态。在推进高校廉政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要重视教育、制度构建、校园文化和外部因素四个环节的联动,只有实现这四者和谐统一,才能让大学之地永葆圣洁,使高校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相似文献   

10.
缺少资金是生态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融资则成了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了完整的生态建设融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该鼓励和发展市场和社会融资,积极尝试生态彩票、生态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确保其发挥在生态建设中的"最后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支持。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重要保证。投融资体制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它不仅决定着生态建设巨额资金的筹措和运用,而且作为经济与生态的接合部,集中反映了生态经济的各种关系。因此,生态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和投融资政策的选择,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更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不仅要反映经济效益,还要反映社会效益,更要反映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应走协调发展的道路.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两大战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今年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就是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牢牢把握“六个突出”不放松,确保全市政治生态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一要突出思想解放这一“主线”。努力形成引领政治生态“坚持科学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强化机遇意识,摒弃看摊守业;树立世界眼光,有大追求、谋大手笔、干大事业;突出开放战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敢闯敢试,允许失误,宽容失败;弘扬实干精神,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的主流思想和主导意识。二要突出干事创业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4.
生态价值在本文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价值形态,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的价值形态。风险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谐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培育善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态人"以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回应风险社会的挑战,防止生态风险的全面到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以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薛珊珊  李斌 《理论界》2014,(1):53-55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历史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等诸多方面,其所彰显的"以文化人"之功效,使其成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文化手段和文化场域。当前,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着诸多考验,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户的生产过程可视之为粮食、果品、林木等农产品生产与生态建设同时进行的联合生产过程。在联合生产的视角下,现行退耕还林工程中生态补偿机制所体现的激励作用可能是弱有效的,即对农户的退耕参与行动具有激励甚至是过分激励,而对于农户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生产性努力缺乏激励或者没有激励。由于缺乏将生态建设的成果显化为市场价格的机制,现行退耕还林政策并未启动真正意义上的联合生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的方向是将生态激励融入市场机制之中,以便在生态成果价值显化基础上,将生态产品与经济产品的市场信息同时纳入农户的理性决策视野当中,通过积极的联合生产实现个体经济目标与社会生态目标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7.
生态理论在文化和文艺领域里运用虽是晚近的事,但文化和文艺的生态观念早已存在.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论述都体现出了文艺生态观念.要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良性生态体系,必须以生态系统论的眼光看文艺.马克思人学生命观是社会主义文艺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它在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中,揭示了人的生命所应具有的超越精神.当前文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功能生态营构和生产生态调控,前者解决社会和群众对文艺需要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文艺领导和管理问题.从开放的眼光看,应该充分重视创作主体生命精神和艺术思维活动的复杂性、生动性和互补性.但也要注意反对文化自发性崇拜,不能抹杀文化所具有的主体实践精神.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志建设应在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照耀下,高扬实践主体精神,研究文艺生态规律,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地理、时间和空同的三维进程。文明的延续以至文明的衰亡,都与支撑文明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文明是自然一社会一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人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人类的生态文明,强调的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倡生态建设,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生产技术产品,倡导文明适度的消费方式和生态文明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把握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是 “政治生态体系”观,这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 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生态政治秩序建设目标:推天理明人事,建立以从生态社群 到生态城市,到生态民族国家或文化共同体,到生态系统,到生态存在的绿色差序格局,和遵循生态伦理 及“生态正义”的“理治社会”。为此,必须体悟既非自然中心主义,亦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以自然而 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思维是对传统主客体二元化思维方式反思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从整体论来把握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向度上是从物本向人本的思维意识方式转变,强调人是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因此,从生态思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现实的、具体的和社会的人出发来思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