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刚刚结束首映,收到了好评如潮的效果.乍一看,影片的内容确实让人感到新奇,但仔细一品味就会发觉,<画皮>已经不再是经典的<画皮>,与聊斋所述已大相径庭,这实在仅是一次"借皮"--借了原著的一层皮,表述的却是与其毫不相干的主题.反观四个<画皮>电影版本,发觉陈导的做法并不新鲜,也并不高明.鲍方、李翰祥、胡金铨早就做了同样的事情,都颠覆了蒲松龄老先生的本意,只是程度深浅的不同,也展示了"后来居上"的趋势.这种趋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底蕴越来越浅,时代韵味越来越显,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名篇《画皮》的原型,最早可上溯到西晋时竺法护所译《修行道地经》中的一个故事,并在六朝志怪、唐传奇和敦煌变文、明清章回小说中均发现了相关内容.文章在论述完这一流变过程中的起始和过渡环节之后,进而考辩了"画皮"构想的由来,总结了该类故事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电影艺术与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两性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成为电影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态,本文力图通过对1966年鲍方导演的《画皮》,1993年胡金铨导演的《画皮之阴阳法王》,和2008年陈嘉上导演的《画皮》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探究不同时代的两性情感在电影中的痕迹和两性地位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孔丘的老家——山东曲阜现存的一些历史遗迹、文物中,有力地戳穿了孔丘“仁政”的画皮。公元前五○八年,孔丘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这个假仁假义的家伙,在他上台后仅仅七天的时間,就把在鲁国享有盛名的革新派人物少正卯残酷地杀害了。在古鲁国南门外(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三里的地方),有个“两观台”,当时在这里立着一个“两观闕”,它位于雉门(一称章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在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鼓吹“克已复礼”这一反革命复辟纲领时,认真学习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光辉著作,以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的立场、观点、方法揭露林彪“克已复礼”极右实质,剖析其理论基础,剥掉其骗人画皮,提高了大批判的水平。一、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纲领”出笼历史背景的分析,学会在对历史“前进”还是“倒退”这个问题上揭露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6.
刘开荣先生在《唐代小说研究》中,费了许多笔墨,论证《南柯太守传》是“晚唐的作品”,是李公佐“暮年削官后的作品(大中间)”,“至于故事中,说作于贞元十八年秋间,实为掩饰,以防当权发觉而加罪罢了”。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中普遍存在着以珠玉言说文章的现象.就珠玉与文章的审美联系作细致探索,或可为《文心雕龙》美学思想提供新的阐释.从听觉审美的维度考量《文心雕龙》中的珠玉用语,可发觉珠玉用语在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三个层面上分别言述文章审美的道理,这里珠玉文化与文章审美以“听觉”为桥梁融通为一,凸显了中国文艺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读贵刊1983年第3期新载张仲良同志《〈史记·六国年表·晋表〉校记》一文,题目与内容对照,发觉该文题目大误,当为《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表》之校记。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列晋之专表,于晋厘侯元年(前840) 起。张仲良文中所举诸条,均在《十二诸侯年表》中。而《史记·六国年表》,晋无专表,以魏代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是一个历来被认为说明了经济危机实质的经典性定义。依据的是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关于“危机是什么”的论述。最近,我经过学习发觉危机“是生产过剩”并非列宁的观点,而是俄国西斯蒙弟信徒的一种浅薄见解。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是这样写的:“这一切暴露出艾弗鲁西是毫不懂事的!危机是什么?是生产过剩,生产的商品不能实现,找不到需求。而商品找不到需求,这就是说,厂  相似文献   

10.
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按劾知台州唐仲友事件,八百多年来一直被人非议。其中朱熹将一名唐仲友与之淫滥的官妓严蕊送官究问一节,尤为遭到指责。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一书中,曾对严蕊的才华和品性备加赞扬,对她的遭遇寄予了无限同情。明人凌濛初的短篇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一篇题为《硬堪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便是根据周密的记载写成。到1974年,罗思鼎更是藉此大作文章,说什么“剥下道貌岸然的画皮,骨子里却是阴谋欺诈,男盗女娼,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这就是朱熹的‘待人’哲学。朱熹曾以查冤狱为名,行打击报复之实,为了打击反对派,祸及一个无辜的官妓,几  相似文献   

11.
一、“灵魂的猎者”遭遇灵魂的拷问 伏尔泰有句名言:“写出灵魂的历史。”中国有句老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灵魂是深藏于躯体之中的,往往云遮雾罩,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然而,茨威格的笔犹如一把外科手术刀,把人“灵魂迷宫”的犄角旮旯,纤毫毕现地展示于读者面前。茨威格不仅小说写得精彩,他的传记更富有魅力。他写文学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师》和写法国大革命前后历经几朝而“代代红”的富歇的《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等,对一个个历史人物,条分缕析他们表相遮蔽下的心理变化及意识流动,犹如一幅幅“心电图”。用茨威格自己的话说,是探索“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明相连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女聊斋志异〉书后》(见本刊1985年第4期)写成后,发觉有些谬误。现经石继昌先生指点,补正于下。 (一)《荆茅》、《李老》二篇见吴炽昌(字芗岸,1780?一?)《客窗闲话》续集。按吴炽昌为嘉道间人,其《客窗闲话》正、续集各八卷,分别刊于道光十九年(1839)和三十年(1850)。《书后》所指光绪元年(1875)序刻本,经书商窜乱,删去的篇目约为原书的四分之一。已面目全非,不足为据。《彩凤》、《翠筠》、《素娥》三篇见汤用中《翼駉稗编》。此书八卷,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论及。以上主要内容是石先生告知的。 (二)《玉桂》一篇见潘纶恩《道听途说》。此书约成于咸丰五年(1855)前后,有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13.
由张允熠博士撰写、张岱年先生作序的《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下简称《中国》)一书,最近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具有独创性的著作。张博士的这本书是他所承担的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在张著还没有出版之前,我就初读过他的书稿,那时的题目叫《会通与超越》,内容也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强。我当时就发觉这是一本难度很大、份量很重,然而却是立论正确、意义深刻的学术专著,曾向有关出版部门推荐过。今日得见全豹,诚属可喜可贺。我之所以看重这本书,在于它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国文化与…  相似文献   

14.
剥画皮     
“四人帮”与林彪,本来就穿连挡裤。他们导演的所谓“批林批孔”,其实是不批林,假批孔。卖身投“帮”的广东某教授,当然亦步亦趋。他按照“帮”的需要,对孔老二虚幌一枪之后,索性给林、孔唱起赞歌来。他在一九七四年二月一连讲了三个半天的所谓批林批孔的报告,就是见证。  相似文献   

15.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四篇书之于良的古佚书,即《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据学者考证,这四篇古佚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载的《黄帝四经》。关于其成书年代,现在学界尚有不同说法。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战国中期的作品,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它是战国末年的作品。笔者同意前一种说法。 帛书《黄帝四经》是久已失传的“黄帝之学”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书可以把握战国时期“黄学”流派的思想概貌。近来,笔者对其进行了研读,发觉其对犯罪的原因和预防问题曾进行过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有启发价值的真知灼见。鉴于学界至今尚无人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而这一问题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其加以考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使得学术界多以一种崇拜的眼光去解读其作品,而其作品中一些细微之处流露的情绪却很少被人们发觉。男同性恋文学的书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对这一命题的表现的十分隐晦,通常欲言又止,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作品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来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同性化创作倾向与其同性取向倾向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7.
我读过《孙子》,后来又浏览过《诸子集成·孙子十家注》(中华书局1954年版)),觉得《孙子》比起其他古书不算太能读,但有些字句段又太难理解。由于读的遍数多了,逆藉助于辞书、字典,发觉过去难读难懂的那些地方,或因经文舛误,或因校注不当,致失原义,甚至不堪卒读。现在就我所能理解的几处试予补注或补校,目的在于和读者共同探讨,互相切磋,使能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补遗编辑同志:本人拙稿《毛泽东若干佚诗公开披露的情况》承蒙贵刊发表(1993年第6期),十分感谢。在那篇稿文送贵刊以后,我又发现了一些重要资料,同时发觉上文中有个别佚诗(第十七首)的性质未交代清楚,觉得有必要向读者补充...  相似文献   

19.
据《辞海》解释:潜能,这种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能量,即“可能性的存在”,这种可能性是通过运动变化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现实。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如一块大理石和一尊雕像的关系一样,必须经过采掘、雕琢,才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质料加上形式成为具体事物的过程,即不断发现、大力开发和精心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的写作背景、动机与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嘉前期,宋文帝多病,无力主宰朝政,彭城王义康专权.颜延之发觉义康集团有篡夺帝位的野心,元嘉十一年三月三日上巳节,文帝想祓除疾病,从而亲揽政事,禊饮于乐游苑,颜延之侍从,借应诏之机作《应诏宴曲水作诗》,讽劝义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