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他还强调,为实现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产生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的结合,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同样来自于实践。在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进一…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为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全面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历史.国家结构形式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总结和借鉴了世界各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并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6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基本成功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最佳国家结构形式选择。当前我国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纷争失实、治理政策落实难等问题,症结主要在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要深入贯彻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设的历史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新阶段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战略部署及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新常态,更加积极有为地筑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刘棁  詹小美 《民族学刊》2022,13(8):100-107, 163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逻辑,指涉理论内核、制度优势、制度效能转化的实现范式。其中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解决民族问题制度化表达的基本原则、法治前提和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形塑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其制度安排下的“善治”,具有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制度优势;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构成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前提、关键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格珍 《西藏研究》2009,(3):11-18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全面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总结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验和40多年来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我们有两条基本的经验启示:一是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二是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对不适合当前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做法进行调整、充实、发展.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精神作为不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得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述云南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所谓"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的提出,不符合中国民族实际,建国后多年的实践已经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是我国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积极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的形成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实际的继承及其发展的结果,是20世纪以来在中国社会思潮领域中相关“西化”与“中国化”的争锋和论战中逐渐成熟并日趋完善起来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理论的自查、自省、自律、自强,从而体现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和谐本质,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永碧 《民族论坛》2008,(10):28-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二、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的民族关系。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要继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教育全党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努力做好民族工作。”这为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中共“二大”到“九·一八”事变前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萌芽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已成为推动我国民族工作不断前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具有多重属性,既表现为经济问题,也表现为政治问题,还表现为文化问题等,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可能把它人为地“政治化”或“文化化”.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指向是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标是不承认民族身份、目的是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其实质,就是要“去”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整套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前提、是框架,是政治体制的范畴。“多民族”是基础,是内涵,是文化的范畴。这说明在我国的单一制的统一的框架中能够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地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本文拟结合国外民族问题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谈谈中国的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中外民族问题及其政策与法律的简略比较民族问题是关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各国因应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结合自身的民族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策。相应地,许多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20年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有着伟大的理论创新与辉煌实践,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实践下去.同时,针对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探索、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以探讨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和边疆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宪法中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践了半个多世纪。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版),对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细致的法律规范,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在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愿望。通过划定自治区域,建立自治机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此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以下几个特点决定的。  第一、从民族分布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外,其他民族有55个。其…  相似文献   

18.
民族知识     
《民族论坛》2004,(9):64-64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这种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政治因素与经…  相似文献   

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邦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选择联邦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述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具备建立单一制国家的条件;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产物,本身存在制度缺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又直接促成了上述国家的解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民族问题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但我国民族问题处理和解决得很好,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放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已经证明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成功,成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把钥匙,表现了很大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