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近2.4亿极端贫困人口和5亿以上生活在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贫困。中国的大规模减贫为全球的减贫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大规模减贫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经济增长,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又是在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持续的人力和物质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进步下取得的。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投资对减贫也起到了补充作用。中国未来减贫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平等程度的不断上升导致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下降,而瞄准问题也降低了扶贫投资的减贫效果。中国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更加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改变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以使贫困人口更多的受益。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的扶贫思想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上,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上,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思想、精神扶贫思想、强化扶贫开发动力机制创新、推动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创新等,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当前,为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还需进一步做好七项工作:完善贫困户识别方法;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扩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推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资金投入和资金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江西省贫困人口调查,构建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对比了3种扶贫工作模式下的减贫效果,得到改变江西省扶贫工作范式路径依赖的部分建议:一是要坚持协调发展范式,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二是要加大产业化扶贫的政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黄薇 《管理世界》2019,35(1):135-150
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医疗保险和农业保险在防止因病致(返)贫、因灾致(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保险扶贫的实践发展与政策预期尚存有较大差距。本文针对保险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目标不精准、需求不满足与贫困人口收入约束之间的困局,通过构建贫困人口潜在保险需求转换成有效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0~2011年先后开展的5期"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在减贫实践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以适当财政补贴个人缴费、降低起付线、放宽封顶线、提升报销比例为核心的"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能够显著激发贫困户医疗保险的需求,对其收入和支出等福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起到积极的减贫效果。进一步地,针对扶贫攻坚工作中发现存在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的新现象,借助以提升保费补贴程度和住院报销比例等为重点的倾斜性保险扶贫政策,对帮助脱贫和防止返贫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为充分发挥保险政策扶贫作用提供了优化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扶贫开发政策对新疆贫困人口规模上的减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新时期,新疆贫困的特征和成因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随着国家针对贫困的各项公共政策的不断增加,如何发挥扶贫资金及涉农资金的有效性,并且对现有的扶贫资金及农村公共政策进行调整,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光伏扶贫作为绿色减贫的一种,是光伏发电与精准扶贫的有效结合,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按照传统的仅依靠政府补贴的模式,光伏扶贫不具备长久性和可持续性。要想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就必须创新光伏扶贫的商业模式。将共享经济理念引入到光伏扶贫中,一方面利用该理念可以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拓宽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利用该理念不仅可以增加光伏电站的利用效率,而且较低的内部电价能够让买卖双方获利,从而提高社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因此,本文研究构建一种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光伏扶贫新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创造减贫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识别认定扶贫开发对象,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着眼于减少贫困人口,要克服一些地方存在的工作简单化、搞平均主义、无论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必须强化扶贫到户的工作,真正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乡资源互补的社会众筹扶贫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近期面临着总体数量下降但地理位置分散的新形势,这给政府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基于社会化扶贫视角,提出了社会众筹扶贫的概念和模式;分析了相较于传统扶贫模式,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优越性和实践形式,同时研究了社会众筹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精准扶贫实践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委会、农户之间的三层委托-代理框架,梳理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行为选择,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贫困人口福利依赖、“数字脱贫”等道德风险问题的形成机理,并从激励相容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视野     
<正>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日前表示,我国将调整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着力解决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发展问题。范恒山指出,我国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繁重:第一,贫困人口数量依然较多。200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597万人,占农村总人国家扶贫战略将调整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日前在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3%,低收入人口也从2000年的6213万减少到2006年的3550万,占农村人口比例从6.7%下降到3.7%。6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1052万,平均每年减少175.33万人。  相似文献   

12.
政府性债务问题事关余姚市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债务增长过快,负债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增加;各投资公司收支不平衡,偿债能力减弱;政府投资项目后续资金需求量大;偿债准备金被长期借用;资金投向监管不足,利用率低是形成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此,应从完善统分结合的运作机制;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完善资金安全、高效管理制度等三方面防范与化解我市的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4):14-15
2012年,江西省突出健全大扶贫工作机制,巩固发展大扶贫格局,突出推进专项扶贫和水库移民政策落实,全省贫困人口由438万人降至385万人,减少53万人,减少12.1%。整村推进——充分整合资源合力扶贫江西省先后确定了4269个贫困村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占全省确定重点村总数的84.9%。在组织实施整村推进中,指导各重点村采取群众参与方式制订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确保每个重点村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设计了干预组和对照组及样本容量,构建了项目前后两个时点1356户的大样本面板数据;采用农户资产指数和农户贫困指数两个稳定的贫困代理指标,以过滤时间效应的测量误差;采用双差分、倾向匹配得分和面板回归等多种方法,定量分析了联合国IFAD项目对农村减贫的净贡献。研究表明:(1)IFAD项目对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贫的作用是显著的,9省份项目实施期内有387646人摆脱了贫困;(2)IFAD项目干预对农户总资产和农户贫困指数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3)IFAD项目对提高贫困人口赋权和妇女地位、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率、自然资源、环境和风险抵御能力也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我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年均以9.6%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仅以农村贫困人口为例,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99年的3200万人,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减贫速度明显放慢了。到90  相似文献   

16.
王韬  底偃鹏 《管理学报》2010,7(5):764-769
研究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下的减贫政策需要考虑地方政府在减贫政策实施中的激励机制和行为模式.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产生,由于中央政府监督的缺陷,地方政府在减贫政策实施中会存在虚增成本和地下交易行为;另外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由地方居民选举产生,但是受居民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差异的影响,地方政府容易被富人利益集团左右,减贫政策实施中更多考虑富人利益.通过模型分别描述了任命制和选举制下地方政府的减贫行为,认为任命制下的大规模减贫瞄准效果较好,选举制下的小规模减贫针对性较强,并据此为发展中国家减贫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山西省第一个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的石楼县,近年来以移民扶贫项目为载体,将分散于各部门领域的支农资金在县这一级进行统一整合、规划、使用,增强了扶贫项目的力度和可持续性,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中存在着高减贫速度与低减贫质量、干部扶贫能力应然要求与实然状况、农村干部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倒挂等突出的现实矛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精准扶贫考核中增加"脆弱性脱贫"识别指标,立足乡村资源提高扶贫项目执行力,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可以有效化解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张佳音 《科学咨询》2008,(21):17-18
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推进,无论是政府还是西部农民自己都认识到,贫困表象是生存难以维持,实质却是人口文化素质低下和谋生技能的缺乏.在中央"一体两翼"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培训成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一环,重庆市扶贫系统针对建卡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在实践、总结、研究过去扶贫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三全一补"培训就业扶贫新机制(全免培训费,全过程服务、全员就业,补助生活费).  相似文献   

20.
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模式过于注重完成脱贫任务,而忽视了在扶贫过程中注入人文理念的因素。其具体表现为:帮扶过程中缺乏对贫困户的人文关怀,精准识别过程中缺乏人文维度指标,贫困文化导致的“等、靠、要”思想,农村精神空心化的难题,以及对扶贫干部的包容理解不足等。基于此,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要完善扶贫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精准扶贫治理理念;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关怀与职务晋升激励;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破除农村空心化难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