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徐振贵教授多年来勤奋笔耕 ,继煌煌大著《中国古代戏剧统论》之后 ,新的力作《孔尚任评传》又相继问世 ,拜读之后 ,深感这是孔尚任研究的新收获。《孔尚任评传》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和创新。首先 ,在资料的掌握和运用上 ,空前丰富翔实。由于作者长期在曲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发掘、研读有关孔尚任的资料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上作者的勤奋刻苦和深入细致的学风 ,因而掌握的资料极为丰富翔实 ,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佚著、佚文 ,不少未见他人引用。这些佚著、佚文已列于书后附录中 ,对孔尚任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 ,如孔尚任所编《阙里…  相似文献   

2.
(一) 戏剧人物不同于历史人物我国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提出过一整套戏剧理论。他认为戏剧应该像《春秋》那样寓褒贬别善恶,像《左传》《国语》《史记》那样用笔行文。他谈到《桃花扇》处理历史题材的原则时还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锺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总之,孔尚任不仅主张历史剧要反映历史的本质,而且强调剧中的人物和主要情节必须符合历史事实,只是在次要情节或细节上可以作一些渲染,但也不能离开史实凭空虚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本人的创作实践,有时与上述理论一致,有  相似文献   

3.
从李渔关于戏剧叙事应以"一人一事"为剧情枢纽的"立主脑"理论,分析孔尚任《桃花扇》的剧情结构,可见李香君一人,"却奁"一事,是《桃花扇》所立之"主脑",由此可见李渔"立主脑"的结构理论符合戏剧艺术的叙事规律的.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底送南朝”。传奇本《桃花扇》是部启示录式的作品。很多人误以为侯李之间有爱情,从而衍生出建立在这种误解上的种种不同的结局。孔尚任借助高超的戏剧结构和别致的创作手法,着眼点更高,完成了最好的结局。文章重在探究其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及其结局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太和正音谱》一弊 中国的戏剧,从宋元杂剧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悲、喜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廷玉、白仁甫、纪君祥、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其中,关汉卿的悲剧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巨著(王国维语)。在戏剧理论和史料的研究方面,从第一部戏剧研究专著——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开始,续有徐渭、王骥德、李渔、焦循等人的重要著述,到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则对中国戏曲的成果和发展在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中国的古典戏曲,不论在作品上或是在研究著作上,成果  相似文献   

6.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尚任是清代著名的戏曲文学家。三百年来,孔尚任罢官原因,众说纷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疑案。现有文献表明,孔尚任因创作揭露康熙三十八年己卯顺天乡试黑暗的《通天榜》传奇,盛演京城,被康熙当面“斥逐”而罢官。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及其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剧《桃花扇》,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新时期以来,在经过“文革”10年的批判、否定甚至抹杀之后,《桃花扇》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已有逾200篇论述问世,相对于本世纪初至1978年的近百篇论述而言,无论在研究的数量以及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关于孔尚任罢官原因的探讨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被罢官的真正原因近300年来一直是一桩“疑案”。其罢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桃花扇》得祸说。据孔尚任自撰的《桃花扇本末》所述,《桃花…  相似文献   

8.
0世纪百年内文艺思潮的演变,深刻地影响了对历史悲剧《桃花扇》的评价。1903年,梁启超从振兴“国民精神”的思想认识出发,打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旗帜,并于1925年完成了注释《桃》剧的工作。他以治史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剧,“史识”多,但“艺识”少。新中国成立后,学者们运用历史唯物论来评价《桃花扇》,肯定了作者孔尚任的爱国主义思想,评析了《桃》剧的艺术成就,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但自1962年9月以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极“左”思潮泛滥,孔尚任和《桃花扇》遭到了批判,“文革”中被彻底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思想活跃,孔尚任《桃花扇》的研究得以回到正常的学术轨道上,涌现了一批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欧阳予倩三度把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改编成京剧、桂剧和话剧,并创作了电影剧本《新桃花扇》。他在改编时尊重和依托原著,并未将原著人物、情节、结构等完全推倒来另编故事,也不是为改编而改编,对原著照搬照抄,而是将戏剧改编和时代需要相结合,在改编中体现时代变化,表达时代诉求,以便当代观众的接受和欣赏。他通过截取故事的几个重要场景突出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在描写忠奸斗争之外着意表现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并在表现李香君精神气质的同时强烈书写她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且努力提升“小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欧阳予倩的《桃花扇》改本为古典戏剧的现代改写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严中 《金陵瞭望》2006,(11):52-53
在我国古典戏曲的百花园中,继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高则诚《琵琶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洪口《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而《桃花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京。如今,江苏省昆剧院将《1699·桃花扇》原汁原味地推出,乃南京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精忠旗》(明)冯梦龙《清忠谱》(清)李玉《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琵  相似文献   

12.
胡明伟 《南都学坛》2007,27(4):75-80
《桃花扇》主题蕴涵是复杂的。第一主题是孔尚任思考历史,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即桃花扇底系兴亡。第二主题是孔尚任思考人生,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即朝更代易慎选择。第三主题是孔尚任为穷途末路的人们指出了迷津———归隐山林,读书吟诗,渔樵度日,静观世变,即人生空幻归桃源。《桃花扇》艺术成就表现在角色安排颇见功底、艺术结构完整、打破生旦当场团圆的俗趣、塑造真实的历史人物等方面。作为历史剧的典范,《桃花扇》成为雍正以后众多文人传奇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细读王毅先生的《小忽雷》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以下简称“王注本”)之后,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孔尚任与顾彩合撰的这部历史剧和孔尚任独立完成的代表作《桃花扇》,就其思想,艺术的精华而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姊妹篇。 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小忽雷》评价都偏低。有的说:《忽雷》描写了文士与宦官的斗争,主题结构和《桃花扇》类似,但它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成就都远不及《桃花扇》;还有的认为:《小忽雷》头绪纷繁,人物众杂,主题也不明确。王注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李渔的戏剧理论是围绕着戏剧的舞台性与娱乐性的中心建构起来的,更多的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侧重于艺术形式的总结;孔尚任的戏剧理论,则更多的是从诗人的眼光来论述的,更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更富有儒家传统思想的色彩.他们互相补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戏剧创作的特征和规律,从不同的方面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孔尚任在石门山隐居期间创作了《桃花扇》初稿,他在《桃花扇本末》中说:正是有感于李香君的故事“新奇可传”,才产生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可见,他创作《桃花扇》首先是出于一种“传奇”的心理。孔尚任积极入世,1678~1681年三年之间,两次求取清廷功名,这期间的创作根本不可能抒发兴亡之感。事实上,他隐居期间创作的诸多作品也没有任何一篇与抒发兴亡之感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桃花扇》最初并非为表达兴亡之感而作。  相似文献   

16.
令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人道的结局安排是孔尚任作《桃花扇》的最得意处之一.孔尚任自称:“有始有卒,气足神完,且脱去悲欢离合之熟径,谓之戏文,不亦可乎?”并且对顾天石之改写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表示不满,“未免形予伧父,予敢不避席乎?”梁廷 在《曲话》中也认为:“《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杏,江上青峰,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乃顾天石改作《南桃花扇》使生旦当场团圆,虽其排场可快一时之耳目,然较之原作孰优孰劣,识者自能辨之.”  相似文献   

17.
许多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众口一辞,孔尚任之所以能写出传世之作《桃花扇》,是因为他奉旨在淮扬三年多的治水期间,结识了冒辟疆、邓孝威、杜浚、僧石涛等遗民,得到了不少遗闻和史料,为最后定稿作了充分的准备。而且,编者们一致将冒辟疆列于首位。这是值得注意的。从我们已经掌握的材料来判断,冒辟疆不只是提供遗闻和史料而已,更重要的是用坚贞的民族节操来影响孔尚任,进一步激发他“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热  相似文献   

18.
波洛涅斯是《哈姆雷特》中众多人物关系的总纲 ,他是莎士比亚在这一悲剧中操纵人物的枢纽。本文以波洛涅斯性格分析为起点 ,通过他在剧中对人物命运发展的影响和情节发展的调节两个方面来论述他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部分通过情节分析揭示了波洛涅斯昏庸腐朽不辨是非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从波洛涅斯对哈姆雷特、奥菲利娅、雷登斯、吉尔吉斯吞、罗森格等命运的影响来论述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中的纲领性地位与作用 ;第三部分从波洛涅斯之生与死对整个戏剧情节的缓冲与带动两个方面论述了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对戏剧情节的影响作用 ;第四部分论述波洛涅斯这个人物在戏剧中的作用对我国现代戏剧《雷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中,第二十三出《寄扇》点明“桃花扇”的来历,李香君唱了一套哀婉动人、酸心刺骨的北曲。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总收场,苏昆生以弋阳腔演唱的《哀江南》套曲发抒了强烈的亡国之痛,是全剧的主题所在;文辞艳绝,色彩凄迷,音节哀响,三百多年来传诵人口。然而,这两套在全剧总体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曲,其作者仍有争议。三十年代,卢冀野首先发现孔尚任的友人徐旭旦的《世经堂诗词抄》卷三十有《北双调新水令·旧院有感》一套,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只在某些字句上稍有差异。十年后,他撰写了《〈桃花扇·余韵〉出哀江南曲之本来面目》一文,肯定《哀江南》是孔尚任借用徐旭旦的《旧院有感》点染而成。此文发表在上海铁路系统办的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艾·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问世不久,在一片强烈的反驳声中,有评论大声惊呼,艾·勃朗特在本质上是不可多得的悲剧天才,《呼啸山庄》是一部可与《李尔王》相提并论的悲剧小说。尽管艾·勃朗特被誉为最少受别人影响的天才作家.但我们仍不难看出古希腊传统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对她的影响。古典戏剧是作家蛰居偏僻的霍渥斯荒原所能接触到的不多的经曲作品,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