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扩招等因素使高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处境被形象地描述为夹心层,其就业成本更应该得到关注。以甘肃省部分高校为例,对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成本以问卷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就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及降低硕士毕业生就业成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十分突出.相关实证研究表明,导致学生求职期间产生心理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职业理想与现实可能的矛盾冲突,而自身条件、个人理想是影响焦虑水平的首要因素.高校应通过体育专业认知教育,使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构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体育专业就业指导方案;扩宽专业路径,促进校企联合培养;对学生建立"学生-学校-社会"三级评级系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现. 相似文献
3.
探讨应对方式在医学毕业生完美主义人格与就业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医学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依据。采用 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就业焦虑问卷对22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就业不安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工作焦虑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显著高于非医学生。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消极应对方式与就业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在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就业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2%。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人格和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就业焦虑的重要因素,应避免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消极作用,降低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毕业生的就业焦虑。 相似文献
4.
随机抽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的《高职院校临近毕业学生就业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统计方法研究其就业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方面差异显著;和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相比,全量表就业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在焦虑源分量表上,就业焦虑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情况,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学生就业焦虑问卷对584名高校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生源地、学校类型、家庭经济状况的毕业生在就业焦虑心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这些群体差异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个人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卓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9-13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的焦虑原因调查问卷,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探索大学毕业生产生就业焦虑的原因。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焦虑,专业、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流向进行调查,分析了理工科高校毕业生地域流向的三个特点及成因,并就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池丽娟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27(2)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和外部角度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专业能力弱、就业心态不好、专业太冷门、性别遭歧视等类型。该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劳动力供给失衡的原因,又有人才能力培养滞后、高校职业指导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欠佳等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团队水准,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创新服务形式和平台,实施系统、持久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3):115-11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更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焦虑易于滋生、求职战线不断拉长、就业观念相对滞后是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担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疏导员”“观念引导者”和“精准服务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会越来越凸显出来:高校毕业生素质的适应不强与择业误区,就业宏观调控和发展的滞后与困境,用人单位的攀比与“保护”,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困难。为此,应采取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就业调控机制和服务体系;练好内功,调适结构,完善成才就业导航体系;形成互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等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1.
地方院校是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对地方院校培养工程硕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地方院校在培养工程硕士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对地方院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理工科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其就业难更是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她们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就业保障不健全。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从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在于其自身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心理不健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女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调整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和高校也有责任利用现有条件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以实现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超越,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职业刻板印象”与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郑琼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1-64
本文从当前职业刻板印象存在的各种表现入手,通过对职业刻板印象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发现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真正解决当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实践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探讨研究生工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普通高等工科院应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树立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准确定位工学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师资培养机制等多项举措提升工科院校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2009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大规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调查分析、科学研究及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改革招考奖助机制、创新特色培养模式、落实工程实践环节、建设专职导师队伍及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学2009级和201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特征,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及其对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生源不足,学生多来自于工学硕士调剂,学生对工程硕士的认识严重不足,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与工学硕士教育的差异很小。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等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语学习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学习者的智力、学能等认知功能,逐渐转向了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焦虑等非理性情感因素。大学英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不同水平和专业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语言焦虑情绪,其中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呈现出独有的特征。本文以西华大学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探讨理工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焦虑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控制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际,指出要认真分析当前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丰富和完善具有车辆工程专业特点的学生就业教育内容,积极面向市场需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集中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与对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科研能力:实施素质拓展,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开拓就业市场和建设就业基地;重视与用人单位和校友的沟通联系,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十分严峻,呈现就业主体明晰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势多样化,就业流向差异化、就业过程法制化等特征.为妥善安置毕业生,1、各级政府应正确处理好市场配置机制与宏观调控关系;2、应积极消除毕业生就业的体制障碍;3、应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