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语词溯源例证指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权威的大型历史语文词典,在语词溯源及书证等方面比同类辞书都有很大改进.但是,历史语文词典要求语词溯源和例证准确可靠,而<汉语大词典>对于明代以来产生和使用的词的溯源例证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列举其中一二,以供编撰者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本论文以“二程语录”语词为考察对象,共提前《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单义词169个。  相似文献   

3.
对于《周易》语词的训释,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给语文辞书的释义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或囿于一家之言,或疏于借鉴当代研究成果,有些《周易》语词的词典释义往往有失精当,未臻本义;词条中书证的列举也存在着不少滞后的现象。《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权威的语文辞书,文章以该词典为考察对象,对其6条《周易》语词的释义进行考辨,并列举引例滞后的词条17例,以及《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常用《周易》语词1例。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是集古今汉语语词之大成的词典,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词语的溯源失误太多,而在宋代文献方面尤其严重。笔者谨就平时读书所及展列部分材料如次,以引起使用《汉大》者注意,且为《汉大》的修订略作芹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称为同词异字。方言词同词异字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大型语文辞书尤其是方言词典或字典编纂中的立目、用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利于汉语词汇吏、语源学的研究,对汉语方言文献的正确评价和对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与规范也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章太炎《新方言》中和今方言词有关的216组同词异字对方言词典的编纂有直接的参考作用,其中有2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有关,40组和《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孤证有关,17组和汉语通用口语词有关。  相似文献   

6.
《贤愚经》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我国大型的语文辞书,使用范围非常广,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失收词条、漏收义项,释义不确以及例证迟后等,文章选取若干词条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阙失.  相似文献   

7.
从明清小说中俗语词的大量事实来考查,《汉语大词典》中释义有误或不确切的词目,至少在11例以上。文章通过对具体例证的分析,可以补苴《汉语大词典》对某些词语释义的疏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汉儿”、“斜红”、“鸟外”、“秦楼”等12个词语的训释问题做了纠谬及拾遗补缺的工 作,以弥补词典在溯源、释义、例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大词典》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五代墓志文献为研究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条目的始见例的不足进行商补,希望有助于加强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汉语大词典》修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权威性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还存在着较严重的例证滞后现象,笔者将平时翻检所见拾掇成文,并尽可能补出有关词目的最早书证,以供《汉语大词典》再版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在收词上源流并重,古今兼收,不失为近年来最具权威的语文工具书,但要做到"穷本溯源,历叙演变"又谈何容易?以北魏墓志中"泉"、"秀"、"玄"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为例谈《汉语大词典》的收词疏失,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能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保留了很多俗语和口语词,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但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书中若干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或《汉语大字典》所失收,或义项失录,或释义欠精,或未溯源。本文选取部分词语略加考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列举《汉语大词典》"日部"语词可商者二十条,指出其失误,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能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具有权威性的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但其中也有一些疏漏和缺失。文章以古代医学典籍《内经》为语汇材料,指出《大词典》存在义项缺漏、书证迟后、例证缺失、词条失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给予补正,期望能为《大词典》修订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50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40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词典》有一些词语的书证晚出,今选取26条已经在明代笔记中出现但《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晚出的词语,提供其明代笔记中的例证,以补《汉语大词典》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徐锴在阐释《说文》时,注意用当时的词语(包括其方言词语)进行语言转换,因而记录了一些唐五代词语。这些词语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者10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未备者3例,有《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书证偏晚者11例,对《汉语大词典》和《唐五代语言词典》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78年版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方言语词的收录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197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427条,而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收录方言语词2732条。其中,二者都有的方言语词是2037条,1996年版新增方言词有483个,新增方言义有137个,1978年版是而1996年版不是方言词、方言义的有218个。但从总体上来讲,《现代汉语词典》在收录方言语词时始终保持一个稳定的量,一是因为方言语词在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因而不会突然大量地增加;二是因为“普—方”之间隐润现象的存在,因而也不会突然大量地减少。  相似文献   

20.
《贤愚经》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汉译佛经,其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漏收词目、义项缺失、释义不确以及书证迟后等问题,文章分别择取若干词条对其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疏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