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慎行是清初宋诗派的拓荒者,他的诗歌创作成为宋诗派的典范,对清代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查慎行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从查慎行诗歌的内容、白描手法及其咏史诗的创见这三方面来探讨他诗歌的创新性,从而肯定他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查慎行和他的《敬业堂诗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查慎行的生活经历,以及诗歌创作情况,并透过查慎行的具体诗作,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而肯定了查慎行诗歌创作的成就.本文在全面评析查慎行诗歌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剖析了查慎行诗歌创作取得很高成就的各方面的原因,指出查慎行在我国旧体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敬璋《查慎行年谱》认为:查慎行康熙二十一年壬戊师从黄宗羲,查父不许其学习举业,而他南下从军是因为家境贫困。考察相关史料和诗文可知,《查慎行年谱》的观点是错误的:查慎行师从黄宗羲当在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他十九岁以后父亲就允许他同其弟师从叶伯寅学习举业,并逐步走上科举的道路;查慎行从军也并非被迫之举,而是他不甘心终老田园、寻求功名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擅长白描手法的大师,那么,孙犁则是当代作家中运用白描手法的高手。他们的作品都以白描艺术为特色形成了为人们首肯心折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不仅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地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画廊,而且还对白描这一我国传统艺术手法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他认为,“‘白  相似文献   

5.
查慎行晚年游岭南,有诗《粤游集》二卷,查慎行的粤游诗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情与理的全面的生态和谐意识,对自然的诗意化观照和体验,对生命的认同和热爱,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和向往,对人生和现实的超越,是查慎行粤游诗最富有生态美意蕴的内核。从生态美学视野解读查慎行的粤游诗,对于理解清初朱彝尊、王士祯等诸大家的游粤诗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慎行对《瀛奎律髓》中陆游诗歌的评点可以看出,他在章法、用典、字法、句法、对仗等方面对陆游诗歌多有称赏,对陆游学古不化及艺术上的瑕疵亦多有批评,总体上体现出较为客观的批评态度。在查慎行的诗学理论体系中,陆游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查慎行对自己青年时期偶像的批评与颠覆,体现出其晚年诗学理论的转变与成熟。  相似文献   

7.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陪猎笔记》在其文本表层体现为“润色鸿业”之作,在其文本潜层却是查慎行纪恩心态的表达书写,具有标记查慎行人生节点的文本意义。出于查慎行“翰林诗人”视角的记事选择,《陪猎笔记》通过实录笔调,详细记写扈从行旅中的君臣诗文酬和活动、翰林集体编书过程,呈现出皇室文学生活与官修书籍生产活动的多元样态及丰富具象。《陪猎笔记》的记事内容兼有历史记实与文学叙事的复合意义,具有珍贵的“诗史互证”“书史互证”的文本价值。《陪猎笔记》的文本细读及其文献价值的阐释,对于重新认知清代扈从笔记具有典型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白描手法白描,古称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它是学习花鸟画、人物画必需掌握的基本功。这种绘画手法,就是不用色彩烘染,不分浓淡层次,只用墨线勾描物象,借用线条的变化表达物象的质感和动态。运用白描绘画,能使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神情毕肖。好的白描作品是一幅完美的艺术佳作,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相似文献   

9.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进行了可靠的解释。《苏诗补注》是对宋代苏轼诗注本的有力补充,是清代诗歌注释的典型著作。  相似文献   

10.
以边塞诗著称的中唐诗人李益,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为后世留下了备受称颂的诗歌,本文将着重对其边塞诗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发现其诗在选词造句上、白描手法的运用上以及用典模式等几个方面极具特色,使得诗歌语言准确、冼炼而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小说构成系统的独特视角 ,对白描这一中国传统写作技法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运用作考证 ,揭示出白描手法多运用于农村生活题材、多用于刻画农民形象、多用于历史题材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忆鸣诗集》案发于查慎行卒世五十余年后,对清中叶后两浙士风深有影响。慎行牵入诗案的直接原因是为卓长龄《高樟阁集》作序。缘查岐昌所辑《敬业堂文集》流落在外,查氏后人始逃过一劫。诗案发生于浙西,有其历史因素。海宁查氏与塘栖卓氏为世交,查慎行早年从学卓天寅,后与卓长龄及金张等人交笃。明清易代,遗民思潮与江湖士风盛行两浙,造成两浙文化与庙堂专制文化的一种“悖离”,查慎行、卓长龄、金张等人深受沾熏。清廷借《忆鸣诗集》案惩治两浙士子以威劫士气,巩固统治。从这一意义上说,这场文字狱与明史案、汪景祺案、查嗣庭案、吕留良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鲁迅小说白描手法的多种表现形式与意蕴,探索白描之精义,并阐述鲁迅小说里呈现的浙东地方习俗的主要方面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于慎行是明代万历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作为一名有地位、有影响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思想颇为丰富,尤其是在官风吏治、选举考核、治国策略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有些思想在我们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对其政治思想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慎行的了解认识和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崇祯本<金瓶梅>所载评点之语是出现在明末清初之际评点研究<金瓶梅>的重要资料.它在着重道德评判、赞赏白描手法和重视真情趣味三方面,显示了其评点的突出特色与价值;同时其评点在版本和内容方面也给了清代著名<金瓶梅>评点大家张竹坡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查慎行是清代诗歌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鉴于他在清初宗唐与宗宋诗风演变中不容忽视的贡献与作用,历来关于他的评价和研究也就具有了值得重视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试图对这一研究进程做些初步的梳理工作,以看清其发展趋势、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或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技法与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手法都主张简洁、简练。简洁、简练之笔是切中肯綮,批郤导窾,即用寥寥数笔和最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绘画借助形象反映画家的意愿,文学作品则借助语言文字反映作者的所思所想。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技法与文学中的白描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文学是思想的艺术",在这里,感觉形式的愉悦因素退居次要地位,思想内容的认识因素占着压倒优势。赏心悦目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创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挚,愈能震撼观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查慎行撰有《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该书针对苏诗旧注作了进行了全面的订正、补充。清代宋举、邵长蘅整理翻刻宋代施元之、顾禧、施宿《注东坡先生诗》而成的《施注苏诗》,对施顾原注常有妄删,查慎行首先针对此现象,补充了施顾注的原文,并对旧注改动引文的原文以迁就作者的现象作了批评与更正。其次,查慎行在《施注苏诗》的《续补遗》二卷的基础上,又依靠宋代及明清的文献,辑得苏轼的佚诗一百二十余首,并对互见于苏轼与他人诗集中的九十首余诗歌作了考证,论证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苏轼的作品。《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袁枚以其"性灵说"为准绳,对清代康乾浙派朱彝尊、查慎行、厉鹗皆有评论,对其与"性灵说"符合之处予以肯定,对不符合"性灵说"之处则予以批评.其目的是为倡导"性灵说"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明代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学家,于慎行一生著作等身、为官清廉、人格高尚。对于慎行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地域文化和地方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是繁荣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学术发展的重要一环。于慎行研究包括作品整理研究、生平行实研究、文学和史学成就研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