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治理”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地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类型历经了从革命型、建设型到治理型的历史嬗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维战略转型;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完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治理"是指或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治理主体,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以及多样治理方式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资源,通力协作的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当代美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方略:保持国家核心价值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整合国家全方位各领域主体构筑治理合力;注重治理手段的隐蔽性、渗透性和法治性;运用资本和技术力量为治理工作保驾护航。对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启示: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模式;夯实舆论阵地、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顺应世界潮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相似文献   

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风险生成的重要场域,其具有的基于大数据的人机对话模式、基于自我学习的算法机制和不断改进的算力等特点使其在实际运作中内嵌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表征为以技术为手段的意识形态权力转移导致的场域失落风险、以人机协同操纵意识形态偏见导致的话语权旁落风险和以模糊边界运作加大意识形态治理难度引发的治理失效风险。其生成诱因在于资本与技术扩张导致资本逻辑内嵌于意识形态风险之中,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话语权转移带来了人类语言逻辑表达与多元价值博弈,以及对话沉迷与主体危机的内容失真引发的治理范式转化与监管失灵。应立足于阵地治理、数据治理和制度治理使生成式人工智能场域转变为巩固意识形态认同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提上日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下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制度的现代化,这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走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条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地位,构建适应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又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利用传统文化精华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钢铁长城。我们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积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是走向趋同还是保持存续(即多元)的问题,是比较公司治理学派争论的核心问题.趋同论者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竞争将促使公司治理向效率较高的模式趋同,而存续论者则认为路径依赖和制度互补性将导致公司治理长期存续.即使是在趋同论内部,由于受政治体制特别是意识形态,如民族伦理特性所导致的差异影响,对于趋同的实现形式和趋同于何种模式的争论也难以弥合而将长期存续.  相似文献   

6.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治理场域中大数据信息传播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加剧了观念冲突。大数据信息使得高校治理变得透明,社会和市场问责压力增大,引起了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失衡,容易导致意识形态主导权转向;大数据信息使得高校内部治理边界模糊,容易引发意识形态渗透。为了解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治理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高校治理在理念层面应树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大数据思维,在制度层面应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导权,在过程层面应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流程建设,以确保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治理中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都是一个热点问题。各国学者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由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及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各国学者研究的角度、观点也有所不同。伴随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深化,我国改制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公司治理问题,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共同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移植与内生互动的创新过程。目前,中国大学治理模式的主要困境是大学外部治理中的政府化官僚化倾向和大学运行监督机制的缺位。在大学内部治理中则存在交易成本高、共同治理弱、利益相关者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权力缺失等问题。中国大学治理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出路是实现大学治理理念、要素边界、制度机制、机构平台等之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制度发展与更替始终伴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制度化过程,文艺制度是此制度化过程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认识到,文艺制度建设的终极目的并非治理文艺,而在于文艺治理,文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即在于文艺治理的特殊性。因此,先进的文艺制度应以无产阶级政党为组织形式、以文艺政策与文艺活动机制为导引、以教育与学习为内在规约,着重培育以文艺知识分子为施行主体的革命的文艺治理体系。总体来看,文艺制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由文艺制度建设达致文艺治理之目的,良善的文艺制度旨在现实地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问题本质上是农村治理形态与功能的重构。传统乡村以民间组织为基石,通过建构乡里制度、政治儒学和科举制度,达至乡村秩序、民间资源、道德信仰和人才教育等的动员与治理。今天,传统治理模式早已成为历史,然其依托民间组织实现多维治理的理念,仍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型数字社会形态的构建及其持续崛起,为智能化舆情资源的流通提供了庞大市场。同时,智能化舆情因其对政治系统的作用力、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力而与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可能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增加不良意识形态的社会显示度并可能诱发数字殖民风险、在微舆论场中导致群体情感的极化效应并容易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等风险。然而,智能化舆情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过程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资本逻辑、技术逻辑和情感逻辑,且基本贯穿于智能化舆情和意识形态资源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因此,应在对智能化舆情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逻辑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元治理”格局并以制度完善抑制不良资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力度、强化社会心态治理效能并提升用户群体负面情绪的疏导效果等治理策略,将有助于探索有效治理智能化舆情风险并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水平的善治良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生态治理思维、方法、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生态治理的需要,治理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治理模式,从思维、方法、制度出发构建生态系统治理的四梁八柱。在治理思维上,以整体思维、协同思维及底线思维为依托树立系统思维;在治理方法上,以统筹全局、对立统一及发展眼光为抓手学会系统方法;在治理制度上,以生态边界划定制度、经济生态转化制度及长效监管制度为着力点创建系统制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治理法律责任制度是整个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石.脱胎于全能主义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模式及其传统食品安全治理法律责任制度,在合作治理中内涵、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和缺陷.应该以治理责任主体多元性、责任类型的预防性和责任方式的整体性为总体方向,实现食品安全治理法律责任制度优化转型.从法律规范层面建构契合食品安全合作治理模式的法律责任制度,维护和保障多元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法治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制度发展与更替始终伴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制度化过程,文艺制度是此制度化过程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认识到,文艺制度建设的终极目的并非治理文艺,而在于文艺治理,文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即在于文艺治理的特殊性。因此,先进的文艺制度应以无产阶级政党为组织形式、以文艺政策与文艺活动机制为导引、以教育与学习为内在规约,着重培育以文艺知识分子为施行主体的革命的文艺治理体系。总体来看,文艺制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制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由文艺制度建设达致文艺治理之目的,良善的文艺制度旨在现实地促进人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制度设置、权力协调与资源分配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向度。制度设置的现代化不仅要求国家层面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基层社区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权力协调模式的现代化要求政府适度归还社区治理的权力,实现对非政府治理主体的赋权,改变社区治理中政府权力一家独大的现状;资源分配体系的现代化则要求社区在实现治理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对治理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治理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社区居民。社区治理的"百步亭经验"成功地践行了这三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风险理论的知识谱系中,主要形成了"现实主义—社会风险"、"制度主义—风险社会"、"建构主义—风险文化"的理论演进"连续统"。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这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风险治理的三种模式:基于现实主义的以专家为中心的"工程—技术"模式,基于制度主义的以政治为中心的"组织—制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社团—运动"模式。论文在梳理这一知识谱系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厘定了社会风险治理的流程框架,并结合风险流程三个阶段的治理重点与三种风险治理模式的不同特点,建构了一个系统的、复合的、循环的社会风险整合治理机制模型,以期能够更为有效地应对现代性风险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不同模式之间的有机交融和顺畅衔接,有利于增强公共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对Q市“绿色出行”治理模式变迁的案例研究表明,公共治理的“新时代特征”、公共治理的“问题导向”与公共治理传统模式的“反功能”分别构成了转型演进的制度动因、体制动因和机制动因,而转型演进的结果则是等级治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3种模式的交替融合。3种模式的交替融合实现了公共治理在不同现实场景中的“区别性组合”,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的作用,由此增强了公共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推进3种模式的交替融合,以契合“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同时,明晰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在充分发挥政府“元治理”作用的同时,限制其“合法伤害权”;在对治理技艺进行边际改进的同时,避免陷入“技术依赖”陷阱。通过对Q市“绿色出行”项目的考察,等级治理、市场治理、网络治理等公共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获得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环境治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合作式的环境治理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为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通过整理与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阐述网络治理、协同治理、多中心治理和整体性治理4种主要的环境治理模式以及这些治理模式在我国环境治理研究中的应用。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应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区域的环境状况,并促进治理模式的融合集成,以实现环境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内在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展开于意识形态场域、内在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表现为:阻障社会治理多元协调目标的生成、限制社会治理认知质量的可靠性、抑制甚至摧毁社会治理的可能性、窒息社会治理创新可能性、弱化社会治理主题选择的恰当性、销蚀社会治理批判的有效性。社会治理并不具有自足性,不能在其自身限度内避免和有效应对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因此,决不能盲目膜拜社会治理,必须对其功能限度及意识形态对其严峻挑战有清醒的认识。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有效对策由以确定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存在的内在客观要求。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的有效对策,呈现为基于此依据的由多环节构成的对策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