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术简讯     
两岸三地学者讨论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2000年12月25日至27日,由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台北韩国学研究会和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国际关系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也是两岸三地的学者就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所进行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此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东北亚多边关系、韩鲜半岛南北方高峰会议及其影响、韩鲜半岛南北方与东北亚和大国与东北亚四个专题。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彼此观点不尽一致,但讨论始终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与会代表都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两岸三地学者对东北亚问题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第五届两岸逻辑教学与研究学术会议"于重庆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两岸三地逻辑教学研究、逻辑理论研究、逻辑应用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两岸逻辑界的交流也势在必行。为此,了解两岸逻辑学教学体系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取得共识,以提高我国逻辑教学水平,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文试从术语、结构和基本理论等方面,述评两岸逻辑学教学体系的某些差异。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各自的逻辑学教学体系也不完全相同,都有相当数量不同版本的逻辑教科书。笔者只能把所接触到的比较有影响的台湾逻辑教科书,与大陆的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9月 2日至 3日 ,“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变迁———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承办。举办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始于 2 0 0 0年 ,旨在增强三地校园学术研究风气 ,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加强三地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本次会议是继广州、台北之后举办的第三届研讨会 ,得到了复旦大学校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参加这次会议的研究生近 60名 ,分别来自大陆、台湾…  相似文献   

5.
2016年10月13日至15日,海峡两岸第六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暨两岸文创本科学术联盟会议在济南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文化·创新·融合"为主题,海峡两岸共有30多家高校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论文50余篇,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围绕"文化·创新·融合"主题,就"文化创意与文化生活"、"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与问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一些学术前沿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问题得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岸文创联盟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两岸文创产业教学和研究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6.
两岸高等教育论坛为两岸高等教育界沟通桥梁,促进两岸高校交流,值得肯定。两岸高等学校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之合作办学思想,辅导高等学校学生积极参与两岸高校交流活动、从动态中学习实用之知识与经验,成为两岸高校合作办学之真正受益者。建议扩大两岸论坛之参与层级、辅导交流生举办学术活动、媒合企业捐助两岸高校交流、成立交流奖助金、架设两岸高等学校交流网等,承接两岸已有之交流模式,开创丰硕之未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辩证逻辑的学术研究,中国逻辑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辩证逻辑讨论会。会议自九月廿二日开始至九月廿八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共九十多人。提交会议的论文有五十多篇。中国逻辑学会付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付所长傅季重同志在开幕式的致词中指出:现在我国对辩证逻辑的研究,已不仅是一般地讨论辩证逻辑的对象问题,而是深入探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大学举办的第十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以“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为主题,吸引了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治理、近现代中国人物及人物群体、基督教、学术史、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会议论文的选题注重对现实的关怀,研究视野开阔,研究方法注重写实。交流会上,年轻学子畅所欲言,其精密的考证、严谨的学风为史学界带来一股新风。会议为两岸三地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四月五日至九日,河南省逻辑学界在我校举行了第二次逻辑科学讨论会和第二次逻辑教学讨论会。来自全省各大专院校、省、地、市委党校及部分地、市师范学校、中学的逻辑专业工作者和逻辑业余爱好者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介绍了一九八一年全国形式逻辑讨论会的内容以及国内逻辑学  相似文献   

10.
新旧世纪交替更迭,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各种理论与学说交相辉映,共同形成颇为壮阔的图景.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近些年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尝试从香港与内地学者的视角勾勒出近二十年香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轮廓.文章首先概述两岸三地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交流发展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其次,文章围绕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教师教育、学科教育、大学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2-3日,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在福州大学隆重召开。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是由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组织发起的学术交流年会,会议主题主要围绕两岸三地华人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设立,目前已成功举行了三届研讨会。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办,福州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本次会议正式代表20多名,其中有在两岸三地享有盛誉的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丁学良教授、高承恕教授、黄金麟教授、李强教授与景军教授等,收到学术论文20…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18-19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育部政治学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举办了“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两岸四地2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共有6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40余篇学术论文,论文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2月8日至12日,浙江《水浒》研究会第8届学术讨论会与明清文学教学研讨班在金华市联合举行。由浙江省高师培训中心和浙江师大中文系共同举办。参加人员有省内外专家、学者与《水浒》研究会会员40余人。会议就《水浒》与明清文学的研究交流了成果,沟通了学术信  相似文献   

14.
时尚连线     
《女人世界》2006,(10):87-91
两岸三地服装设计精英高峰论坛——一次高品味的交流盛会;奥婷美容隆重举办八周年庆典;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开业;Ob给你生活新体验;关注美容行业,迎接新世代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5日至29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以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该会肇始于2000年,已经成功在海峡两岸举办八届,成为了两岸三地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历史学硕博士生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的硕博士生及老师80余人,共提交论文64篇.  相似文献   

16.
教育逻辑学是应用教育逻辑学(教学逻辑)和教育应用逻辑学(教育用逻辑)二者的综合。前者以现代逻辑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建构起可以运算(演算)的、自圆的逻辑系统。后者是关于逻辑学知识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从哲学逻辑角度,依据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模态词项建构起可运演的、描述教学规律的逻辑系统;二是各门学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所促成的逻辑层面的教育教学原理、技术与方法。教育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形式化方法与非形式化方法的综合运用,公理化方法和自然演绎方法,逻辑语言学方法,逻辑哲学方法,数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研讨     
为了更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质量,由福建省高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德育分会举办的1999年暑期福建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新教材研讨会议于1999年8月17日至19日在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省各高校的三十一位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新教材副主编、德育分会会长陈沙麦副教授传达了99全国思政年会会议精神,与会同志就各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组交流和讨论教学研讨@赵陵波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美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新的合作模式,交流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了解美国市场需求。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批准,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于2003年11月在美国举办“中美传统医药发展研讨会”。据悉,会议期间,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在传统医药科研、医疗、教学、中药等领域进行交流、研讨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始办于1990年,是旨在以当代新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当代儒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国际会议,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大陆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均有重要影响,至今业已举办了九届:第二届(1992)、第三届(1994)、第四届(1996)、第五届(1998)、第六届(2001)、第七届(2005)、第八届(2009),第九届(2011),横跨两个世纪,历经20余年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7—18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迎来了建院30周年庆,同时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起举办了“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院庆暨研讨会期间,群贤毕至,盛友如云。来自9个国家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400余位高等教育专家、学者和大学校长代表、院友及记者编辑等汇聚厦门,其中会议代表331位。大家在一起回溯高等教育学科三十年发展历程,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就大学教育质量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是我院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特别高的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