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奋荣的《动态偏好逻辑》虽然也以冯·莱特的《偏好逻辑》为逻辑起点,然而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方法论上采用了最新的动态认知逻辑的研究方法;在模态的偏好逻辑的基础上给出了偏好逻辑的动态形式——动态偏好逻辑;利用优先序列对偏好的原因进行了刻画;对偏好和信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通常的动态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引进对动作的认知。给出对动作认知的语义和特征公理,建立这种新类型逻辑的极小系统,并证明其框架可靠性和框架完全性。  相似文献   

3.
在通常的动态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引进对动作的认知.给出对动作认知的语义和特征公理,建立这种新类型逻辑的极小系统,并证明其框架可靠性和框架完全性.  相似文献   

4.
蒙提·霍尔问题涉及如何界定决策中的随机事件、如何刻画决策者的认知和概率计算.通过与相关抽彩问题的比较和认知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标准概率论在蒙提·霍尔问题的概率计算中仍然有效,但采用朴素条件化概率忽略了问题情境中的认知因素;改变选择的决策在原问题中是期望效用最大化意义上合理的,但其推理论证存在逻辑循环,关于概率转移的解释是错误的.蒙提·霍尔问题表明不确定性决策中认知推理和概率计算之间不协调.这个悖论说明决策合理性与相应认知推理的逻辑可证性不等价,差异源于概率计算和不确定性推理依赖认知编码,这意味着随机性的知识是不可证的.  相似文献   

5.
单从逻辑角度探讨推理,可能只注意到其中涉及的命题之间的思维规律;单从对符号性质的界定来看,似乎这只是简单的现象分类.假如把逻辑和符号放在一起进行互动研究,便可发现逻辑的运行是在不同认知层次上进行的.从符号语义结构的视角来探讨逻辑的运行,又可以发现符号语义结构本身的若干规律,表现出认知层次的差异,比如演绎逻辑是第二认知层次向第一认知层次的思维运行,归纳逻辑是第一认知层次向第二认知层次的运行,等等.这样做可以对古典皮尔斯的符号三分说有更好的认识,在分析上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这是纯逻辑学和纯符号学之间跨学科研究的双赢现象.通过简明扼要地分析传统逻辑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并在认知高度对相应的逻辑现象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符号语义结构和性质的再定位,审视形式逻辑和自然逻辑推导这种动态符号学观,还有益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区分传统逻辑和语用逻辑,以便在原有逻辑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语用推理的细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分的认知世界与怀疑逻辑的独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7.
关于认知封闭原则的研究是当代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而现代逻辑工具是讨论这一话题的基本工具。逻辑全能问题是在认知逻辑系统把认知封闭原则作为初始公理的一种结果,其与认知封闭问题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是两者是可以相互阐释的。考察认知封闭原则的不断修正以逼近理性认知主体一般直觉的研究历程,对于理解与解决逻辑全能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体的认知世界可以划分为“信念世界(WB)”、“怀疑世界(WD)”和“无知世界(WU)”,这三个世界中的元素是认知命题。这三个世界之间是不重叠的,并且它们构成一个认知世界全集。一个认知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属于相应的认知世界之中。有了这样的划分,研究怀疑世界中的认知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怀疑逻辑是独立的,它不能通过信念逻辑的变形而得到。怀疑逻辑、无知逻辑与信念逻辑构成三个相互独立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供一个建立在弗协调认知逻辑基础上的包含三分认知世界思想的怀疑逻辑构造方案。方法在系统 SPN 内定义相关的认知模态算子。结果怀疑逻辑三分认知世界的设想得以实现,同时由于弗协调认知逻辑的原因,一些怀疑逻辑公式的有效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认知悖论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认知主体或某一认知系统而言的。认知悖论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和某些假定的前提条件,也离不开具体的认知主体的逻辑推论。因而不能简单地把认知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命题。与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相比,认知悖论涉及到具体的认知主体及其心理状态,因而其推论过程更具有复杂性。认知悖论的推论不仅涉及到自指性问题的纠缠,而且建构认知悖论的严格形式,还需要发现一种真正的悖论性难题的严格公式化描述,而这样做将会导致重要的技术性进步。认知悖论是挑战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发展的难题,研究认知悖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实述说”:逻辑中的信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逻辑表述为关于信息流动的一般理论,它涉及推理、观察和社会交往等人类能力。由此导致的多主体动力学可以用关于信息更新的动态认知逻辑系统来加以研究,后者也能够处理信念更新和学习问题;可以把这种语义动态学与作为信息阐明的推理的语法过程相结合: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将已有结果)扩展到主体之间的长期互动,并描述了(主体的)偏好和目标,以及由此导致的逻辑、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赖欣巴哈的频率论概率逻辑系统与理论是将概率理论和数理逻辑的理论与方法转移到归纳逻辑的研究中而构造出来的,从数学上说,运用了数学概率论的频率概念,从逻辑上说,它是一种外延的、关系的、多值的逻辑。其特点就在于它用到了频率解释。它使归纳逻辑向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恰恰是这些困难促使其对该系统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逐渐完善。同时,他对概率逻辑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当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并具有统一化、整体化的这一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贝叶斯主义的复兴出现在统计推理领域,贝叶斯方法成功避免了经典统计推理中的主观因素问题以及先验回避问题,凸显了自身的归纳特性,因而是推理方法的革命。尽管目前贝叶斯主义风行,但它仍存在主观性、简单性与旧证据问题等难题,这也为其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宽广空间。认知心理学近来对贝叶斯推理研究的发展,为贝叶斯推理研究的认知转向提供了契机,同时为这种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进路:探索频率主义与贝叶斯主义整合的可能性;在外延性归纳逻辑中引入内涵因素,尝试外延性与非外延性因素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的学术品格,而且也预示了与国际美学在文化诠释方面可实现深层接轨的开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思维方式是一个多中心的开放的系统,辩证逻辑构成它的一个基本方面。辩证逻辑有维持"反题"和达到"合题"两种表现形态,它们分别关系到思维形式上的复杂性和思维内容上的复杂性。在辩证逻辑的后一种表现形态中呈现出复杂性思维方式与形式逻辑接合的典型方式:认识中出现的思维形式的矛盾反映了思维内容的矛盾,迫使认识主体改造思维内容;在通过非演绎的溯因推理创设新的元认识前提从而克服思维内容的矛盾之后,原有的思维形式上的复杂性就化解为更高层次的思维内容上的复杂性。复杂性思维方式作为辩证逻辑与简单性思维方式作为形式逻辑相比较而存在,而且前者作为一个动态的认识发展过程,把后者作为一个必要成分包含在自身之中。  相似文献   

16.
自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发表以来,现代逻辑已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中逻辑和哲学的交叠和互动关系构成了现代逻辑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逻辑和哲学彼此独立,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补充,相互取予。哲学哺育逻辑,逻辑反哺哲学。20世纪许多哲学分支的进步和发展与现代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分析技术是密不可分的。逻辑几乎影响了整个语言哲学的风格,也为形而上学、元伦理学和心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逻辑提供了各种形而上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框架,有时甚至在哲学中扮演着中立仲裁者角色。逻辑的百年事实上是逻辑与哲学互动性发展和交叠式共生的百年,而这种深刻和复杂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广阔的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背景下,透过语言的层面才能被充分理解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在解析道义悖论的过程中,逻辑学家们给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梅耶尔将道义逻辑归约为动态逻辑,并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消解道义悖论。但阿尔伯特指出,动态道义逻辑中仍然会出现“新”悖论。“新”的动态道义逻辑悖论与“旧”道义悖论之间有很多联系与区别。从哲学角度分析,动态道义悖论的出现缘于新算子的引入、新特性的刻画。一些所谓悖论只是动态道义逻辑的定理导致不符合直觉的结果,另一些与承诺悖论相似,缘于动态道义逻辑并未充分表达某些重要的道义概念。在“新”的道义逻辑系统中出现的“新”悖论,既有新特点,又与“旧”悖论有相关之处。道义悖论研究正是在这种“新”悖论与“旧”悖论的更替过程中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18.
布伦纳提出的现实逻辑(LIR),以及邬焜等学者提出的自然的逻辑的理论,是一种在自然现实运行变化的过程中实际嵌入而发生的逻辑原则,与那些真实的自然物理过程相关的符合相应逻辑原则的逻辑相同。因此,这样的逻辑能够成为邬焜提出的信息元哲学的物理学基础,从而为邬焜建立的信息哲学提供某种逻辑支持。信息哲学的逻辑基础并不具有笛卡尔的物质和精神二元分立的性质。信息哲学给人们带来的全新的自然观、认识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不仅能够积极地推动人类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促进建立一种更为文明和民主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怀疑逻辑是关于人们合理怀疑的逻辑。如果说知道逻辑、信念逻辑都是"正"的逻辑的话,那么怀疑逻辑则是"负"的逻辑。将怀疑算子D加于命题之上就构成怀疑命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作为怀疑逻辑的特征公理:某人怀疑p,蕴涵着他对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笛卡尔公理"。从该公理可以推论得到定理:某人不怀疑p,蕴涵着他对不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该定理与笛卡尔公理一起作为当下思维存在的自明性公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笛卡尔公理"作为一个特征公理的怀疑逻辑系统(PD)。笛卡尔公理与知道逻辑中的智慧公理(苏格拉底公理)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它们均对应于模态逻辑中的E公理。怀疑逻辑作为一种认知逻辑,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运用到政策反驳、科学批判、法律推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和分析社会学中的演绎逻辑,提出演绎逻辑在社会学理论检验过程中具有假设推演的重要作用,这同它在自然科学中扩充知识的功能不同。社会学中的演绎逻辑具有逻辑演绎和经验演绎两种类型,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因此在社会学理论检验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