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儒家美学思想对我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和”美学思想。“中和”美就是指结构和谐、内部诸因素发展适度的那样一种荚。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反映在审美与艺术上,则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特殊风格的形成,如艺术形泉的温柔、敦厚,意境上追求恬淡、宁静、隐秀,表现方式上讲究委婉与喻比,从而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崇尚含蓄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传统"唯识主义"的"意识美学"不同,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唯身主义"的"身体美学".这一身体美学意蕴既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一种以身为喻的生命象征活动,又体现在男女两性的原发生命对话机制之中.而这一对话机制不仅反映在对虚实相间、动静相生等艺术形式美的追求,而且体现在对"中和之美"和"因感生情"艺术主题的反映,同时还体现在以身体的族类化而在文学艺术中以有限体现无限、以特殊反映一般从而达到对生命不朽的形上慰藉.从身体角度还原中国古典美学,可以发现其殊异于西方传统美学的另一番气象.  相似文献   

3.
涂承日 《学术探索》2004,(12):99-102
儒家崇尚的"中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多方面渗进与影响,含蓄蕴籍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学所追求的艺术极致与理想范式。受"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温柔敦厚"诗教说的形成、诗歌意境的创造以及形神写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中和"精神。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现代室内乐作品<和>的解读,结合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和"的理论,通过作品<和>反过来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古代"和"、"中和"、"谐和"等音乐美学思想的高深.使之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升华,面对全球一体化,东西方文化新一轮的碰撞,世界格局东移的今天,"和"之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教求“真”反“邪”文艺观点探析□潘显一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多半与同时代的文艺美学思想有血缘关系,并且常常是在论“文”谈“艺”中展现的。这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大特点。道教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只不过,道教的文...  相似文献   

6.
曾繁仁 《学术研究》2012,(8):120-126
宗白华曾经期望"中国的美学大放光彩",这一愿望在建设性后现代突破工具理性、突出生态文化的语境下得以实现。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是在特有的地理环境与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天人合一"、"阴阳相生"与"生生为易"的中和论生命之美的形态。具体表现为风调雨顺之美、吉祥安康之美、生命旺盛之美与借助自然的绿色想象。在具体艺术形态中表现为民间艺术的吉祥如意、绘画艺术的气韵生动、音乐艺术的"与天地同和"、建筑艺术的"法天象地"、诗学的"六义"之说以及人格培养的"天地境界"等。这种"天人合一"的中和论美学应在积极参与当代美学对话中发挥作用,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中和论的生态生命美学,体现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在作为“国粹”的中国戏曲中也有着明显的表现.中国戏曲的美学追求是一种“乐”的生命情感,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表演要求观众有着深度的生命介入,中国戏曲的线性结构是一种生命情感的自然展开,中国戏曲中演员与角色是一种评述性的关系,中国戏曲的收场是一种贯穿着“中和论美学”精神的大团圆结局.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是国内美学界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论域,是以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为其基础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论意蕴.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的观念等等.从生态论角度来透视中国美学思想,使美学研究具有了深化的独特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所建立的美学体系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虽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但诗画一律,其蕴含了古典诗歌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所共同追求的审美旨趣。论析王夫之诗论思想中关于"天人合一"、"神理论"与"象外说"等艺术观点与古代画学之道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其诗学理论的意蕴,也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构建现代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创作背景的考察、思想内涵的考察、美学内涵之探析和二赋优劣论四个方面详细比较了张衡与张华的同题之作《归田赋》。本文主要观点是:思想内涵上,二张在赋中都表现了儒道结合的思想,此其同;张衡赋中表现的主要是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没有体现神仙道教思想,而张华赋对神仙道教思想有所体现,此其异。句式变化上,张衡赋做到了俪句与文采、偶意与逸韵的和谐统一,张华赋句式更为齐整,由六字句结构全篇,这是西晋文风注重形式技巧在赋作中的表现。美学内涵上,张衡赋体现的是中和之美以及对屈骚美学传统的继承;张华赋的美学内涵是"以山水体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原创性体系建构相当艰巨而烦难,有很长的路要走。其立足点当建立在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接受美学互补的基础上。朱良志的"审美意象体系构架",可视为就此展开思考的先导。从此构架出发,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1)"生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的出发点,探讨生生之艺的接受观念,有两条线索,一为中国古代的阐释传统,一为中国古代的文本理论,两个传统在中国古代言—象—意的接受理论中得到了精湛的描摹和呈现。2)作为重要的西方美学体系,接受美学、阐释学与中国古文论颇有相通契之处:都注重理论体系的动态整体性、都采用一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都具备鲜明的创生性;在本体论的层面上,两者都以"本真存在"为终极依据。而对接受美学的深层探讨,可以补中国古代接受论之不足,接受美学自身的局限性亦可以在"中国化"的历程中得到补救。3)中国文艺理论原创性体系的建构需紧紧围绕着"意象"这一核心范畴,还原"象的流动与转化"的动态整体图式。其中,各范畴和理论均统照在"创作论"、"本体论"、"接受论"三个范式中,互相又各有理论的纵深,互相之间既相互联系而又存在重叠和交叉。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中国古代文论巨著,其蕴含的极其丰富和深刻的文学、美学、逻辑学内涵根植于中国文学悠久的历史土壤中。以西方现代文学阐释学理论(对话论、阅读论、意义论、空白论)为整体参照系,具体运用视域融合、效果历史、阐释范式等理论要点,绘制《文心雕龙》的阐释路线图,将西方现代阐释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探析有关《文心雕龙》研究走过的足迹,是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方法的有益实践,为《文心雕龙》的阐释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14.
“游”──禅宗美学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朝纲  刘方 《天府新论》1997,(1):56-60,63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极重要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徐复观先生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1]中国美学的实质,乃是为了探寻使人美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他们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而我们以为,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  相似文献   

15.
在美学视野下,古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美学思想的重要桥梁。丝路瓷器是中国美学思想传播至西方各国的重要载体,海上丝路的发展给丝路瓷器美学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与仿制过程中,蕴含在中国瓷器中的生活美、艺术美与科学美等美学思想也悄然传播至世界各地。尤其是17—18世纪瓷器美学所表现出来的"中国风格"对西方"洛可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丝路瓷器的输出史实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向西方的传播史,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美学的国家身份与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16.
《乐记》论乐,历来学者,褒扬者多,究其被推崇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曰《乐记》“感物表心”的乐本思想既表现了鲜明的唯物主义思想色彩,又表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个性特征,即重表现、轻再现的特征。二曰《乐记》中“礼乐合一”论体现了感性理性对立统一规律,并因此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主干。三曰《乐记》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后世美学发展影响巨大、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 ,孔子的“中和”美学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孔子“中和”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三个方面可以看到 ,他的这一思想既是对先秦早期美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也直接启发与影响了后世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窦薇 《学术探索》2015,(1):118-125
"形神"与"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核心范畴,二者能够高度概括中国古代绘画之美学精神及特征。由于二者均缘起于人物画,早期阶段均为人物画创作的美学要求,故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若加以认真比较,可发现"气韵"论的美学内涵较之"形神"观要更加丰富,下文将对二者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遇加以灵活地运用;后者即"和"作为和谐、和平之价值,乃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有序或差序和谐,它需要主体养成包容、谦让的"内圣"心境。中和思想为当代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庸思想凝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诸多内涵,是人们理解先秦儒家思想乃至中国传统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庸思想在审美价值取向上所追求的和谐精神、在艺术接受方面追求的宽容性和在艺术表现层面追求的节制性,对中国文论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根本理念乃至价值核心,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从内容到形式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和"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