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思维充满了矛盾,因矛盾总要经历由潜在展开到解决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思维的发展也必然呈现为正题、反题、合题三个阶段,这三个认识阶段的两次过渡总要经过怀疑、问题、立论三个环节才能实现。把握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人们缩短辩证思维形成的周期,从而更有利于人们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更准确地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研究概念,但它们研究概念的角度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理论。 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角度来研究概念,所以它主要是研究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特别是从量的方面研究概念外延的关系,从而达到概念的准确性。辩证逻辑则不同,它是结合认识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慨念,把概念看作是认识的结果,是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总结。 形式逻辑是从相对稳定的角度来研究概念,把概念当成一种既成的、相对固定的东西来加以研究。辩证逻辑则不同,它研究概念的辩证运动,即研究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思维辩证 (法 )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对前者的认识与运用。  它们是不同层次的思维范畴 :辩证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 ,而思维辩证 (法 )则具有客观性 ;思维辩证作为一种方法论类型 ,其本身具有普遍性 ,而辩证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 ,只有掌握了思维辩证 (法 )才能进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辩证逻辑中,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性的反映,而人们在思维实践中自觉地应用辩证思维形式和规律去思考问题时,这些形式和规律就转化为辩证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是主观认识的工具、手段和途径。一切科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而且要把它作为方法用来认识它所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科学方法论的意  相似文献   

5.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原理 ,辩证思维方式是哲学最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方式是在其指导下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认识主体即人的头脑这个“加工厂”实现“两个飞跃”的一种具体思维加工方式 ,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特殊思维运行方式。战略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在一定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下开拓发展的创新结果。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在认识论层面上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成果 ,通过战略思想可以透视出其中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思维、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从逻辑上看,辩证思维是总概念,而矛盾思维、和谐思维是这个总概念下的两个子概念,是辩证思维的两大类型。从历史发展看,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又是辩证思维发展中不同的历史形态。和谐思维具有矛盾对立性,矛盾思维也具有和谐统一性,这是它们作为辩证思维不同形态的共同本质。但作为辩证思维的两大形态,其中对立斗争与和谐统一的地位和价值趋向又是不同的。在和谐思维中,矛盾对立是隶属性的,而在矛盾思维中和谐统一是从属性的。在矛盾思维中,着重从矛盾出发,经过解决矛盾,在达到暂时的和谐时,又出现了新矛盾,然后又重复着从矛盾到矛盾的新的螺旋。而在和谐思维中,着重从和谐出发,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达到更高的和谐,然后再开始由初步的和谐到新的更高的和谐的持续发展。一个着重从矛盾始到矛盾终,一个着重从和谐始到和谐终。  相似文献   

7.
创造、创造性和创造力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造是一项活动和一个过程 ,它包括定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估价等阶段 ,创造性是创造的属性 ,它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性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论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辩证思维,具体地说,是辩证思维形式。区分辩证思维和普通思维的标准在于思维主体的水平,同样,区别辩证思维形式与普通思维形式的标准也在于思维主体的认识水平,而不在于思维形式的结构。辩证逻辑是认识史的总结、客观现实辩证运动的反映。是否联系思维内容去研究思维形式,是区分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一个重要标准。辩证逻辑作为逻辑,具有与哲学不同的性质,它不同于哲学,不能混同于辩证法,却与哲学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9.
一、辩证思维方式的界定  恩格斯曾经说过:以往的全部哲学,都随着黑格尔的体系没落了,但是它却“留下了辩证的思维方式”①。然而,何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把它理解为“辩证的思维”,他认为,所谓“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对于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着的由于对立而形成的运动的反映而已”②。列宁把它理解为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辩证的哲学思维”方式③。这些概括的深刻性和重要性在于:它们指出了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或思维基础,这就是辩证思维方式。然而,对此,人们却形成了很大的误解:不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  相似文献   

10.
一、真理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真理有不同的层次。从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去衡量,可以把现有的真理划分为“理性真理”和“直观真理”两个层次。“理性真理”指在某一认识阶段上,代表这个阶段的最高认识水平的、经过认识的“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触动地指导实践并被证实正确)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它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科学发现。“直观真理”指在这个历史阶段上,主体无须经过复杂的理性抽象就能直接把握的正确认识,例如为这一时代的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某些公理、公式等等。这里,“直观真理”与当前哲学界所讨论的“感性真理”概念不同。“直观”是包含着理性思维的。黑格尔说:“人总是在思维着的,即使当他只在直观的时候,他也是在思维。”“在人的一切直观中都有思维”。(《小  相似文献   

11.
陈一壮 《河北学刊》2007,27(1):45-51
17世纪中国杰出的哲学家方以智和19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殊途同归地共同构筑了一种辩证的复杂思维方式,以弥补建立在严格遵循形式逻辑规则基础上的经典的简单思维方式的不足。东西文化间的这种交会令人惊异!经典思维方式坚执对立概念的区别、原因与结果间的线性决定关系并局限于在同一个思想层次内展开思维,只能认识机械、被动的对象,而辩证思维方式则实行对立概念的关联、因果之间回归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连接不同的思想层次进行思维,可能认识能动、有机的主体。东、西方两位大哲不谋而合地把捉到辩证思维方式的核心,从而证实了人类文化精神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2.
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的对立统一,构成认识活动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贯穿于感性、理性、决策性三个认识阶段,进而贯穿于全部认识过程,使认识活动显现出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双重运行机制。本文着眼于这种双重属性在三个认识阶段的动态表现,对认识活动的独特运行机制作一探讨。一在感性认识阶段,认识活动的双重属性展现为感性反映和形象创造的对立统一。感性反映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侧重体现客体直接刺激主体而形成映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体的现象、要素和特征映入主体,留下相应的信息、印象和痕迹。形象创造也存  相似文献   

13.
郑福来 《理论界》2003,(1):108-108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认识论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当然是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实践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得到对客观事物的丰富的感性印象,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感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的认识,即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社会实践的继续,使这种感性印象反复了多次,于是认识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产生了概念。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在感性阶段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形成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14.
论因素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个(两个以上)因素。影响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事物的因素存在着质(属性)的区别。这三大类因素及其关系是整个世界事物发展变化普遍规律的基石。人类社会事物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当把因素视为事物的成份(或称因子),则(A+1)层次上的因素是A层次事物的成份(或因子);当把因素视为独立的事物,它就有一个完整的内容,就是个单独的天地。事物与因素仅仅是不同层次的不同概念而已。基于人类社会事物所具有的显著的属性、位置、作用方向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以及特征上的区别,可以将它们分为六大类型15种类。具体为:一、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时间因素与空间因素;二、内部  相似文献   

15.
反演推断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中极其重要而且很有实用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相反语义的互蕴互补关系这一辩证思维的本质,去认知和推断未知,从而使人们的认识能从一个已确知的方面导向与其相反的另一个尚未确知的方面。 中国古代不少辩证法家,如老子、孙子等,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过这一思维方法,并得到了不少确定性对称性的认识。在中国哲学史上,是老子首先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著名原理的。此原理包含了相反事理各向其对极转化的辩证本质。《老子》的中很多辩证概念和辩证范畴,以及辩证判断,都是遵循着这一原理进行辩证语义的转换和流动的。比如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相似文献   

16.
"水"是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原型.在中国哲学观念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水"一直有深刻的影响.三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即神话思维、意象思维与意念思维,正好对应中国上古哲学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或三个不同层次--观念史的结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逻辑的.这三个阶段在观念表达方式、哲学基本观念、追问的哲学问题,乃至宇宙观以及呈现出来的世界图式皆不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受"水"这一根本原型所制约与规定.<太一生水>篇更是以极其隐晦的方式,透露了上古观念变迁的秘密."由水及道",正可作为一个凝练的上古哲学观念史.  相似文献   

17.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是自辩证逻辑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争论问题对辩证逻辑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正确地把握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面貌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正确解决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前提.一 辩证逻辑究竟应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呢?毫无疑问,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也应以研究思维形式为主,否则它就不是逻辑科学了,同时,作为一门“辩证”逻辑,它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又应当和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有根本的区别,否则它就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那么,辩证逻辑所研究的这种思维形式应当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当是科学理论.这样说首先是建立在对辩证思维根本特点的认识基础上.我们知道,辩证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而这种思维的具体性又是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结果,因此要搞清思维具体性的本质,就必须对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特点有所认识.从形式上看,作为思维辩证发展过程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不断流动和转化,进而产生范畴体系的过程,它表现为由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再过渡到其它的概念,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第一条道路所提供的有关抽象概念和范畴以先行和后继的方式排列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肖新发 《江汉论坛》2006,3(7):69-72
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康德和黑格尔都对知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扬弃其合理思想,并赋予知性科学规定性:知性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和思维运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知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固有的确定性使之既可以走向辩证理性的殿堂,也可以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沼。在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知性是绝对必要的,它以感性为基础并实现着对感性的超越。知性作为感性和理性的中介,是认识发展到辩证思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两个相关的基本层次来分析福柯的《古典时代疯狂史》。首先,在历史诗学的层次上,围绕"疯狂"所形成的历史性叙事可以大致区分为四种主要的类型(隐喻、转喻、提喻、反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演变线索实际上构成了整部著作的基本框架。然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这些话语策略还同时具有哲学上的内涵,它们对应着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的历史性转化,从而揭示出了历史与哲学之间的深刻关联,并为我们进一步反思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正>本质和现象是一对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范畴。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清现象之间的内部拥系,是事物内在的稳定性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在外部的表现形态。本质和现象范畴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外部表那形态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因此,这对范畴反映着人们认识事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文章中,几乎邪避而不谈,有的文章公开否认在客观世界中存在本质和现象,进而否认其间的辩证转化。笔者认为,这样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