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替天行道”。这个天赐的“法旨”是他上山以后从九天玄女那里领来的,后来天上降下的石碣又刻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替天行道”在宋江“潜伏爪牙”时是用来掩盖投降主义的口号;晁盖死后,权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替天行道”是《水浒》中投降派头子宋江在窃踞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后,强加给梁山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带纲领性的口号。当宋江把投降叛卖的黑班子和领导核心拼凑起来后,又把这个口号写在杏黄旗上,高高地竖起在梁山之巅。“替天行道”是个什么样的口号,什么样的纲领,什么样的旗帜呢?我们说,它完全是孔老二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变种,是大搞投降主义路线的政治纲领,是向反动的封建王朝乞降的白旗! 什么叫“替天行道”呢?《水浒》在四十二回九天玄女授法旨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汝(宋江)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所谓“替天行道”,就是按照“天”的意志,也就是按照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推行反动的孔孟  相似文献   

3.
翻开《水浒》一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书是在“天命论”这块基石上垒起来的。请看,宋江这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领的是“九天玄女”的法旨,尊的是“至圣至明”的“天子”的“御诏”,读的是“天书”,信的是“天言”,奉的是“天理”,得的是“天机”,还有什么“天道”、“天幸”,“天道循环”,“替天行道”,等等,等等,光怪陆离,眩人眼目。  相似文献   

4.
翻开《水浒》一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书是在“天命论”这块基石上垒起来的。请看,宋江这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领的是“九天玄女”的“法旨”,尊的是“至圣至明”的“天子”的“御诏”,读的是“天书”,信的是“天言”,奉的是“天理”,得的是“天机”,还有什么“天道”、“天幸”,“天道循环”,“替天行道”,等等,等等,光怪陆离,眩人眼目。总之,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天命”,一切都涂上了“天”的神圣的灵光,真是高深莫测,咄咄逼人!  相似文献   

5.
一个政治集团树起来的旗帜,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和路线,宋江的“替天行道”黑旗究竟是什么贷色?我们不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宋江扯起这面旗是有他的险恶的政治目的。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长而通吏”。曾在郓城县衙门当过押司,地主阶级立场和所受的封建教育,使他不仅成为一个死心塌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忠的奴才,而且是一个满脑袋装着儒家秕糠的孔孟之徒。由于他在仕途上不能升官晋爵,反而因为杀阎婆惜而刺配江州,自觉“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酒醉后题了一首“反诗”,被蔡九知府判了死刑,幸得梁山好汉劫法场,他才从死里逃生,无处可投,不得已上了梁山。但他并没有因此背叛他的阶级,而是想“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他梦寐以求投降招安,做大宋的高官,时常怀着“忠  相似文献   

6.
1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人不梦,但做梦有如《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那样,难中而梦,梦神而避难,则极罕见。若这仅仅是作品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我们或许可以归结为作者的故弄玄虚,然而宋江在梦中引出了一个特殊的意象:九天玄女,这就顿时使得这个梦变得奇异而辉煌起来:梦遇玄女在全书结构上,恰是宋江由刀笔小吏至义军领袖的转折点,也是诸路英雄由逼上梁山至攻州陷府的转折点;水泊梁山农民义军的纲领,口号和指导思想,都是以玄女娘娘法旨的形式传授给宋江的;  相似文献   

7.
《水浒》中有两个迷信故事,把宋江说成是“天魁星”下凡。由于用得恰是关键,所以颇有政治价值,很值得认真剖析一番。 第一个迷信故事是:“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还道村受三卷天书”。说的是宋江被梁山英雄劫了法场,救上梁山以后,因孝心进发,急切地下山去接父兄,在遇到官兵追捕时,逃进“九天玄女”庙的神橱里藏身,蒙“九天玄女”娘娘三番作法护佑,逢凶化  相似文献   

8.
宋江一生横遭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的迫害,而他却逆来顺受,委屈求全,韬光养晦,死而无怨,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看来好象是个“谜”,其实一切野心家、阴谋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癖好,叫做“克己复礼”。“小不忍,则乱大谋”,宋江把“小害”强忍,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替天行道”这个“大谋”。“逆来顺受”是宋江的“克己”,而“替天行道”  相似文献   

9.
《水浒》第四十二回以“天人合一”、仙凡相会的神秘色彩,勾绘了一幅“九天玄女授天书”的“梦”景。《水浒》作者含糊其词地供认,此回是“似梦非梦”,实则“非梦”。即以梦示意,借梦抒情.剖析整部《水浒》,此“梦”非同小可。《水浒》是一部歪曲农民起义的古典小说。它通过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精心塑造了宋江这一投降派典型。四十二回中的宋江,虽然已经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但他依旧心猿意马、  相似文献   

10.
梁山泊的“忠义堂”前竖立着一面否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它标示着山寨豪侠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着水泊英雄们的处世方向。通观全书可知:这里的“天道”,显然是该书作者道教思想的外化,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全书的命意缘起由上天而定,大寨中一百零八人原是上天约束的魔君;中间有“九天玄女”托梦给宋江敕定其行为方针;结尾处又由上天降下石碣,重新点明一百零八人是上应星魁,排定座次──所以说,《水待传》中有关神道设教的布置描写是作者创作的主要思想,在全书的各主要关节,都起着关联枢纽的作用。《水浒传》“楔…  相似文献   

11.
“不用枪,不用刀,梁山泊上换旗号。”我们家乡广泛流传的这句民谚,在评论《水浒》,识别投降派的今天,实在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梁山泊原来树立的是一面鲜红的农民革命的“义旗”,而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宋江却轻而易举地把它换成“替天行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通过塑造宋江这个典型,歌颂投降派,歌颂投降哲学,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鲁迅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宋江是“奴才”;“不反对天子”——接受“招安”——替“国家”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就是宋江投降  相似文献   

13.
一部《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接受招安。它既不是什么“农民革命的史诗”,也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而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的要害是投降,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水浒》虽然以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它却从根本上歪曲了农民的革命斗争。作者通过精心塑造并竭力美化梁山领袖宋江,来达到他鼓吹投降、反对革命的目的。宋江不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而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究竟对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是“造反有理”,还是“造反有罪”?是推翻以宋朝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王朝,还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维护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是坚持斗争,宁死不屈,还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接受招安,充当奴才?在对待这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充分暴露了投降派头子宋江的真面目和《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水浒》,必须研究“替天行道”。这可以说是《水浒》的锁钥。弄清了“替”的是不是孔子的“天”,“行”的是不是孔子的“道”,也就弄清了《水浒》是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为了研究“替天行道”这个口号,首先必须弄清:这个口号是历史上的宋江提出来的,还是《水浒》形成过程中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贯穿《水浒》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宋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重要的思想基础,是一条修正主义政治纲领。彻底弄清楚“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阶级内容、实质、特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宋江投降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学会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识别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反修防修斗争进行到底,是有重大的深刻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字里行间妖风弥漫,杀气腾腾;从头到尾帮气十足,毒汁四溅。不仅政治上极端反动,而且表现手法也非常拙劣。完全是根据“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反革命政治纲领以及“主题先行”那一套反动模式炮制出来的。《我们这一代》出笼于一九七六年五月。在这以前,张春桥写了臭名昭著的《二月三日有感》,然后一面指使他们的写作班子舞文弄墨,公开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  相似文献   

17.
《水浒》中的宋江,在混进农民起义队伍,篡夺了梁山起义军的领导权以后,为了推行接受“朝廷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打起“替天行道”的反革命大旗,相应地挖空心思为寻找一批投降主义路线的拥护者,招降纳叛,重用“富豪”“财主”。他不惜一切代价再三拜请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就是为投向地主阶级怀抱,在组织路线上所实行的一项反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说到《水浒》中的宋江,有人赞美他是农民起义中“非常杰出的领袖”,说他的“受招安”,只是他“软弱、妥协、动摇的一面”,是“农民的局限性”。果真如此吗?不!“受招安”,就是投降,就是叛卖革命! 把宋江的投降主义算作“农民的局限性”,实质上就是抹煞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坚持农民起义路线和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原则界限,就是为投降主义辩护。这是大是大非问题,必须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19.
晁盖是创建梁山义军的奠基人,是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真正领袖。但是在《水浒》中,“英雄排座次”,却没有晁盖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干?因为晁盖坚持了一条“共聚大义”、“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的革命路线,要“托胆称王”,要推翻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代表这条革命路线的晁盖在梁山坐着第一把交椅,宋江就不敢公开亮出招安投降的白旗。宋江一心要把农民革命利益拍卖给赵宋朝廷,但是,只要  相似文献   

20.
一部《水浒》,写了许多大小战役。其中有一些战役,是宋江带了兵马去打的。作者为了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竭力美化和歌颂宋江的“英雄”形象,不惜用一层层浓烈的色彩,把他涂抹成一个能征善战、文武全才的领袖人物,梁山起义军在对敌斗争中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与他卓越的领导和指挥才能分不开的。宋江果真是这种人物吗?否。运用马列主义的锐利武器,考察一下宋江在这些战役中的所作所为,揭穿他在军事活动中的种种伪装和阴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宋江投降派的丑恶面目。宋江上了梁山,钻进农民起义军的革命营垒之后,树起了“替天行道”的白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