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旨在从源泉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节约财政支出。湖北省老河口市作为全国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试点县已取得成功经验。为此,本刊特邀老河口市委书记刘金元撰写了此文,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全国企事业单位一年的职务消费支出是多少,很难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一般在其工资的一二十倍。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出国考察旅游、体检、疗养、请吃等等,都可列在“职务需要”的名下。很多单位开支约束不力,使用不规范,职务消费成了助长腐败的温床。不少消费支  相似文献   

3.
张应时 《经营管理者》2013,(23):152-152
<正>规范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是邮政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邮政企业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规范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迫切课题。一、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消费数量惊人、成本过高。有的基层邮政企业领导干部认为  相似文献   

4.
廖海青 《决策探索》2009,(11):42-43
解决好中国国企职务消费的混乱问题绝非一日之功,而需有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基础。在这个基础不具备的前提下,从建立经营者的职务消费报告制度、增加透明度起,逐步向货币化过渡,是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5.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17-17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河北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8月16日《新京报》发表社论,谴责官员医疗特权太奢糜。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A股2005~2011年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探讨国有企业CEO政治晋升激励与在职消费的关系。突破目前流行的"显性—隐性"契约激励研究范式,本文探讨在"政治晋升"与"在职消费"双重隐性激励范式情境下,国企高管如何对两种激励做出权衡和抉择。本研究发现,这两种激励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替代效应,即政治晋升可能性越高的CEO,其在职消费行为存在收敛现象。进一步探究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路径有两个:国企高管的"政治晋升"一方面直接抑制在职消费,另一方面它激励更高的"公司绩效",相应地会提升在职消费。综合来看,政治晋升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大于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8.
国企分红、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罗宏  黄文华 《管理世界》2008,(9):139-148
代理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是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和公司治理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200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与高管人员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相对非国有最终控制的公司而言,国有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支付现金股利可以显著降低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这表明国企分红在抑制在职消费的同时,减少了代理成本。这为我们从优化公司治理、约束管理层代理动机角度思考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所谓职务消费,就是与行使职务有关的消费支出,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公务宴请、考察、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的"大箩筐"里.目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一些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已成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那些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3,(40):17-17
100万元:经济发达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10月14日的《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给职务消费多念“紧箍咒”》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更有甚者,把职务消费作为“自留地”,  相似文献   

11.
张军 《经理人》2010,(3):40-43
国企的薪酬改革,既是利益再分配,又是制度变革,更是思想深处的革命。 一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薪酬受到公众质疑,原因不仅仅是对国企高管高薪的不满,更是对高管薪酬背后的形成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透明性不解。  相似文献   

12.
申恩威 《决策探索》2011,(24):29-31
一、当前我国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消费规模急剧膨胀,财政不堪重负目前我国有关职务消费年总规模的各种统计数据不一,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社会比较公认的是,全国每年公务接待、公车配置和使用信、出国考察和以公务消费名义支出的通讯费、礼品费、娱乐费等项费用之和,  相似文献   

13.
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企高管的薪酬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管薪酬似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有所降低,反而表现出逆势上升的趋势。本文针对当前高管薪酬现状,着重分析了当前高管薪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对完善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与约束的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当前国企高管薪酬机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纪委发布国企老总不能违规自定薪酬等“七项要求”。这些举措的出台,直控国企老总的畸高年薪。人们普遍认为,“七项要求”极具针对性、及时陛,对遏制腐败、促进社会公平十分重要,社会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6.
刘日 《领导之友》2014,(4):14+31
正分配不公问题涉及面很广,比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等,解决起来一时都较难操作,而规范国企高管年薪最易操作,可以作为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的突破口。国企高管的天价年薪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也没有群众基础,除了高管及他们的部分亲属不反对外,全国人民都反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从此入手,必会对全局产生积极影响。一、国企高管不能自己给自己定工资国企是国家和全民的企业。国企高管年薪几百万、上千万,且很长时期实际是国企高管自  相似文献   

17.
国企高管职位晋升机制是国企高管激励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执行效果直接影响激励效力。本文手工整理了2003~2012年中央与各级地方国企董事长、总经理及党委书记离任后的去向及升降数据,并基于各级国资委对所辖国企高管绩效考核的规定,首次探究了国企高管职位晋升评价机制的执行效果及其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央企高管晋升依赖业绩表现及个人能力;而地方省属和市县级国企高管在政治锦标赛的约束下,依赖非业绩的政治关系资源或政策性负担的承担而获得晋升,晋升评价机制在央企和地方国企被差异化执行,即监管独立性影响晋升机制的执行效果。此外,相较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国企高管晋升机制相对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闭会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将成为推进反腐斗争的"第二战场"。2013年,以逾30名国企高管落马为标志,亏损垄断国企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如何解决"重灾区"问题?中央纪委新第五室职责的确定、开展向央企派驻纪检机构的试点、13个专项巡视  相似文献   

19.
谁的国企     
滑璇 《领导文萃》2014,(21):1-1
<正>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刑科院党委书记、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张远煌认为,国企监管的真正难题,是国企所有者的缺位,导致企业高管角色意识错位。中欧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志凯也认为,要想解决国企腐败及其他结构性问题,必须明确谁是国企真正的股东。"毫无疑问,对于央企来说,真正的终极股东是我们全体13.6亿国民。"不少国家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北欧最大的石油企业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由国家100%出资,公司每年的  相似文献   

20.
刘银国  张琛 《管理评论》2012,(10):18-25,58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高管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越多,企业高管越有可能出现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过度在职消费,从而最终导致企业绩效下降。本文选取2006-2010年沪市上市A股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在职消费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不同的所有制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对自由现金流和在职消费之间关系的影响。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约束代理人行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