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银行内部、各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此存在着“变革惰性”,产生这种“变革惰性”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银行经营管理者、监管者和各级国有银行对国有银行的资源拥有残缺的产权 ,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消除这种残缺产权的发生机制 ,加快国有银行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三方动态博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价飞涨正在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央政府有必要对此实施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从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委托-代理、管制-被管制的博弈关系,重点分析了中央政府监督成本、地方政府设租概率和房地产企业价格合谋概率这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指出房地产企业价格合谋和地方政府设租的现象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长期存在,但这两者对于中央政府都是可控的.建议中央政府在设计房地产宏观调控机制时,应着重降低对地方政府设租行为的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寻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过程中政府传统行政权力的分解过程也是固有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重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追求有利产权安排的经济主体还是致力于谋求体制转轨期个人利益补偿的政府官员都有极强的寻租和设租动机,而政府在推进社会产权结构重组过程中所大量采用的行政"试错"方式客观上为寻租活动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制度空间.遏制寻租要求政府将社会利益关系的重组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法制"并不等于"法治",只有当政府"生产制度的权力"被具有更高权能的制度(严格的立法程序和执法规则)所约束,非生产性寻租活动才可能得到彻底地根除.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银行至今采取的是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这种单一的产权模式的缺陷是:产权边界模糊,所有者"缺位"与"越位"并存,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产权的不可分割和不可交易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走股份制改造并最终上市的通路.  相似文献   

5.
产权舆论监督是指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全民)对国有银行各层次代理人"说三道四"的评论,其作用途径有:一是通过国有银行的上级行发生作用;二是通过新闻舆论压力发生作用.在国有银行初始委托人拥有完整的财产知情权的情况下,初始委托人通过对国有银行每一代理层次的纵向监督与可加性的横向监督,最终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结论:国有银行的产权规模越大,委托代理层次越多,越往下的代理层受到的监督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银行金融风险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立金融风险分析的视角基点,即三种行为主体(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准经济人”的假设入手,运用博弈论思考方法,以考察人的行为为主线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诱导、政策派生,策应说服、强行于预的什锦僭越行为;国有企业以礼攻心、误导隐藏、以动制静、借助外权的僭越行为;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粗放扩张、秩规替换、邀功饰忧、情感选择的僭越行为。进而从体制环境、人文思想等层面较深刻地揭示了国有银行金融风险之综合归因,即缺少明确的金融产权规范;行政性授权参与约束乏力;参与金融交易设权寻租;非理性渗入道德约束;不良行为“回归”风险。最后指出寻求制度上的分工合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创新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在渐进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强金融控制战略,实行较为严厉的金融管制,国有银行垄断及其产权缺陷降低了金融竞争度.中国近20年来的金融创新就在这一背景下跌宕起伏地推进,总体规模不大,并带有明显的扭曲和投机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金融创新浪潮即将到来.对此,政府应当在确保宏观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各种鼓励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适用住房一直采取只售不租的供应方式.从2006年开始,一些城市已尝试在保障性住房中建立政府与个人共有产权房的制度以解决现有经济适用房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本文通过福利经济学原理对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对其目标覆盖人群的福利影响分析,在肯定“共有产权”制度创新意义的同时,提出进一步推广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银行在“国有独资”产权制度背景下 ,垄断着国内银行业。单一产权是国有银行近些年来资产质量不高、业绩滑坡的制度根源。随着WTO的到来 ,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加速推进。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及中国国情 ,股份制是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存差很大,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信贷收缩以及存款不断增长,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国有银行的体制特征;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安排导致国有银行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实现完全的商业化经营,存差的出现正是这一产权特征的结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金融产权交易,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之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来实现国有银行改革应该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