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中国,最引人注目而又影响最大的社会保障工作莫过于生育保障。从总体上看,生育保障包括生育的法律保障、生育的社会保障、生育的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本文拟对此作一概略的探析。一、中国生育保障立法原则及其历史发展所谓生育保障,是指在承认并尊重生育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前提下,在一国范围内对生育行为实行宏观指导和综合保护,以保持人口再生产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保证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可见,生育保…  相似文献   

2.
穆光宗 《社会科学》2001,(12):43-47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实质是“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这种提法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生育水平”的高低问题 ,是数量问题 ,其实是一个“生育机制”和“工作机制”的转变问题。而如何转变 ,实际上又是如何认识人口规律、如何调整利益格局的问题。这里的“生育机制”主要指生育决策的过程。譬如 ,能不能实现从家本位生育决策向个人本位生育决策的过渡就很要紧 ,而“工作机制”是指做好生育控制、生育服务工作的具体思路和运作方法。“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现代化的需要 ,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需要 ,是…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持续走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就.进入新时期,如何保持、稳定和推进低生育水平.已成为现今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重大新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影响低生育水平稳定的若干因素,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艰巨性提出粗浅的见解,以尽一个基层计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论生育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生育行为张俊良生育行为范畴在当代许多人口学和社会学著述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对生育行为概念加以界定及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对生育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却不多见。众所周知,生育行为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而且也是在实践中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0—2011年间开展的227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考察了生育意愿的纵向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0年以来中国人理想子女数呈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主要表现为"儿女双全"的二孩生育意愿,平均理想子女数基本稳定在1.6—1.8人之间。1980年代中国人生育水平高于生育意愿,随着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生育水平下降快于生育意愿。1990年之后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即人们实际生育子女数少于理想子女数。这为认识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在中国的变化趋势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低生育率的社会学后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中国当前的低生育率水平我国人口生育率在经历了 70年代迅速下降、80年代的波动之后 ,于 90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分水岭 ,即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又进一步降到了更替水平之下。进入 90年代 ,中国人口生育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之下的人口比重由 80年代末期的 33 %上升到 1992年的 82 %① ,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发生了质的飞跃。世纪之交 ,我国总体人口继续保持着低生育水平 ,1999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仅为 1 8,低于更替水平许多。就世界范围来看 ,我国生育率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更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水平 …  相似文献   

8.
马娟 《广西社会科学》2003,(10):156-15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在新的世纪中 ,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之一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思考。本文对生育水平下降后中国人口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适度生育水平是在适度人口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现实国情和发展趋势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微观和宏观领域均需追求的理想生育状态。推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是我国在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贯彻落实生育新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长期保持人力资源优势的前提条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生育政策调整文件精神,确定科学的人口发展观和适度生育新观念,构建与生育新政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适度生育水平,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大学生的生育价值观是国家未来人口走向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基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现状:在生育目标上,注重优生优育和性别平等,但整体生育意愿低;在生育手段上,倾向晚婚晚育,“孕”“生”“育”方式多样化;在生育评价上,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但评价水平略显消极。生育成本飙升和生育效益降低、生育主流文化语境转换与非主流文化冲击、大学生主观的心理发展和客观的个体因素影响着生育价值观的形成。加强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教育要强化思想引领、丰富内容形式、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资料显示,鞍山市到2017年将实现人口零增长。稳定低水平生育对这个重要的人口发展历史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遵循鞍山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影响鞍山市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成因分析,来说明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学界的研究视角聚焦在人口政策上,影响了广大民众对计划生育的态度。从放开"单独"二孩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出台,把社会对生育政策的关注度推向了高潮,成为热议话题,众说纷纭。总体上看,指责计划生育(主要针对一孩生育政策)的偏多,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为应对人口婚育发展趋势的新变化,国家和家庭应采取积极互动的办法,未雨绸缪,防止"少子化"倾向在我国蔓延。  相似文献   

13.
低生育研究——人口转变论的补充和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我国人口发展的新情势进行了理论的和对策性的研究。本文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低生育目标的实现,现代人口转变的趋于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口问题的终结。首先,中国低生育的实现有其特殊性,是不稳定、不平衡、也不彻底的,生育率转变的任务并未完成;其次,伴随生育率的下降和转变,我国人口问题的焦点开始从高生育率带来的挑战转向人口老龄化及其它和低生育有关的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人口问题转型期。从人口再生产规律角度看,中国人口控制的目标并非简单地越少生越好,也非生育率越低越好。最优的生育率调整是超前有序的。由于低生育及其新人口问题的出现,人口转变理论的解释力和预见力开始受到挑战。本项研究是对人口转变论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我省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但这个低生育水平是在多数群众的生育观念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的前提下依靠行政制约和经济处罚措施实现的,人口出生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化和拓展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认识,探寻最终实现人口现代化的良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低生育水平能否稳定,最终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支持体系,取决于能否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与计划生育的良好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在生育健康中的应用郑凡1.生育健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参考联合国1994年人口与发展大会预备文件、福特基金会项目文件《生育健康》等,可以看出,立足于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生育健康事业,其国际背景是在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下,一系...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中国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每个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率由7O年代初的58个降到现在的2.4个左右。而19世纪欧洲已婚妇女平均生育5个孩子,经过大约一个世纪后才降到2.5个。我国用十多年的时间使每位妇女少生育了3个多孩子,在占世界人口22%左右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实现这样的下降速度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因此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时间又是如此短的情况下人口控…  相似文献   

17.
章锡贵 《东岳论丛》2001,22(2):60-61
人口过多一直是山东省的一个首要问题。如何稳定我省已实现的低生育水平 ,具重要意义。农村计划生育的“村级自治”是计划生育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 ,保持城市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搞好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则必将推动我省跨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向广度、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口群的死亡水平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育,即是说,人口存活率与生育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生育的目的,一是为了“种的繁衍”,要生育足够数量的后代来接替老一代,达到世代延续.二是为了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劳动力来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人口死亡水平高,存活率低,妇女就必须以高生育水平来弥补损失,这种生育意念的长期诱导作用,妇女就必然早育、多育.反之,则是晚育、少育.,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广大农村地区医少药状况更为严重.人口死亡率高,存活率低,妇女生育水平也就高.如1981年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4.86,而其他六个地、市同一指标为4.03;1989年3个自治州总和生育率下降到3.21,而其他地、市则降到2.85.  相似文献   

19.
广西的人口生育水平在1999年已经实现由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历史性转变。然而自2005年起出现反弹,呈现出偏高的发展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长达10年左右。广西的人口生育水平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产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结构性增长的惯性拉动。各级党委、政府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科学分析面临的人口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实现广西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袁亚愚我国民工潮自80年代后期以来愈演愈烈,作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从其发展趋势、特点、作用及近期和深层原因方面进行了探讨。民工潮以农村出外打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