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传统的志愿服务观念影响、激励机制的相对缺乏、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实践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是当前推进大学生志愿精神弘扬与培育工作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如支持度不够、形式化严重、专业化不足、持久性欠缺等,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闲暇教育视角下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对促进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问卷调查表明,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整体状况较好,但还存在对志愿服务认识不明确、队伍建设不稳定、志愿时数认定公正性不足和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为促进高校青年志愿工作的发展,高校需要强化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再认识,进一步改革大学生志愿服务体制和机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新媒体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不仅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而且对其提出巨大的挑战。利用新媒体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是目前大学组织中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项研究以新媒体时代志愿服务的机遇和挑战为基础,从建设治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媒体支持志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自1993年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成立至今,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载体,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开展了将近十年。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大学生志愿活动的间断性。很多学者从志愿组织的问题,或是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入手分析。本文则试图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强化大学生的志愿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发展视角看,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科学的长效机制发展理念、教育培训机制、实践体验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通过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能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引领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出适应性不强、对接不够的问题,教育工作仍多拘泥于传统的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对新媒体的认识、掌握、运用不够,实效性不强。而新媒体环境却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树立主动介入理念,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树立调整适应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内容;树立主体性培养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模式;树立专业化建设理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架构,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起到行之有效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大学生志愿服务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机制保障、思想引导、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资金支持、评价激励等相关制度,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其服务能力,以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志愿者中重要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展现了大学生的风采,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构建便利可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机制;进一步落实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志愿服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代表的助人和自助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但在目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动机不纯,导向作用不清晰;活动内涵待深化,育人功能不到位;活动持续性差,载体作用发挥缺乏稳定性等.文章从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和激励、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服务基地、搭建活动平台、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品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展,队伍不断壮大。在新的形势下,应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具有“校园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体制,让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联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志愿服务已经被提升至国家层面,对于传媒艺术类高校而言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有着深远的意义。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文化志愿服务存在尚未内化成大学生的自觉、服务项目缺乏创新、服务制度化建设完善不够等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其服务质量。此外,传媒艺术类高校应创新服务项目、打造服务品牌,完善服务机制,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及校园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显现出适应性差、对接不够等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实际做法为例,对当前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平台.高校须精心组织,积极宣传,加强引导,将志愿服务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平台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实践活动重"精英",轻普及,实践活动"运动模式"的缺陷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成都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即坚持"专业依托"、"广泛参与"、"长效机制"三项原则,运用"基层调研"、"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三种形式和采取"结合课题"、"双向宣讲"、"项目化管理"三种方法的"三个三"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追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志愿活动在主观认知、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尚存不少问题,需要从参与、管理、保障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作用,特别是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志愿服务是动员和组织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本文以社会转型志愿服务动力理论为依据,从志愿服务组织运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以绍兴市志愿服务组织运行情况为个案,对志愿者的招募、使用、管理、培训、激励机制,志愿服务立法规范、经费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探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化运作机制的对策措施,并提出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与信用是相互联系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长远发展。基于大学生志愿者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问卷调查所了解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信用激励的需要程度,建议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信用激励运行机制,构建大学生志愿者信用宣讲、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应用、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大学生志愿者信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作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体制机制、服务领域、服务意愿、服务成效、制度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但其在思想认识、具体运作和效能服务等层面都面临着挑战。为此,应从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效能和加强宣传等方面努力,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及时与便捷,同时也为心理疏导提供了更为精准与全面的数据支持。当下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机制还不够健全,建议利用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实现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搭建新媒体心理疏导平台、拓展线下线上心理疏导合作项目等策略,促进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