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承笃 《东岳论丛》2012,(11):191-192
2012年8月8日-10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艺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承办的"21世纪的文艺理论:国际视域与中国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9届年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1月23—25日,"新时代文艺理论的创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深圳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深  相似文献   

3.
湘平 《云梦学刊》2016,(6):F0002-F0002
2016年8月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怀化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南省文联主办,《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和怀化学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
走向21世纪: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李乾坤,刘清海,张宏福1995年8月1日至4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走向21世纪: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40余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12日—13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第四届年会暨"新媒介文化文艺批评与理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杭师大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学理论)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西北大  相似文献   

6.
陈海静 《云梦学刊》2012,33(1):163-F0003
2011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暨“文艺转型与文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及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和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半叶,泰纳创立了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其艺术三要素理论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并在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中不断被译介,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译介的高峰.中国学界或译介与宣传,或改造与吸收,或辨析与批判,由此使秦纳的文艺理论在中国产生深刻影响.同时,由于泰纳的文艺理论存在一些严重局限,许多学者对其理论弊端进行了严肃批判,试图消除由此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身所决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它的中国化,是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中国化,不是它的中国政治化,而是它的中国文化化;它的中国化,也不是同中国传统文艺理论以及中国大众文艺(通俗文艺)理论的“融合”,而是同它们的“结合”。在中国化过程中,它要保持自己的基本原则即内核,坚持自己理论的主体性。这样的理论,才会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的中国化,才会是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真正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4,(4):F0003-F0003
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6月1日—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绵阳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欧阳友权、黄鸣奋、陈定家、周志雄、庄庸、汪代明、禹建湘、许苗苗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网络文学20年的历史发展、代表作品、评价标准、海外传播等主题竞相发言,为我国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多元化格局。主体性的建构首先是确立个性主体尤其是感性欲望的本体地位,在这一方面,王国维的贡献不可抹杀。主体性的建构与消解的过程,也就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中交替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百年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应该着力将文艺理论建设成一门"间性"学科,具体包括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学科间性和文化间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首届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定于2007年10月16-19日在江西南昌赣江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由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李衍柱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一书,于1990年11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文艺理论界经常议论的话题。从宏观来说,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确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大慨将是伴随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而同步进行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曲折的情况下,解决这  相似文献   

14.
朱宁嘉 《社会科学》2004,(11):125-128
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办,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报、中山大学中文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化研究网等单位参与主办的“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暨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承办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文艺理论创新"学术论坛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深圳举行。此次会议云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是一次小规模、高层次、前沿性的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由留日学生开始传入中国,其中1898-191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时期;1917-192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期;1927-193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期;1937-1949年为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的高潮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不久,就开始影响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如何走向世界,和世界学术研究站在同一水准上?当然,即使是目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并不是在世界之外。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模式之一,它已为世界文艺理论界所接受(参阅佛克玛等著《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而和另外两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模式——苏联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模式鼎足而三,对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已申报并完成不少文艺理论课题,几乎涉及文艺理论的方方面面。如果按照这种发展速度推算,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就应有很大发展。但在事实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却是差强人意的。一是不少文艺理论家在文艺理论研究上没有根本突破,而是以更为精致的形式重复着过去的文艺思想。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中国文学组副组长、文艺理论家王元骧十几年前提出的审美超越论就比较典型。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在中国广泛地传播着,而且也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土壤上蓬勃地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理论之后”的中国文艺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所谓后理论时代只是一种随意发挥,但确实应该正视理论之后中国文艺理论何为的问题。与其要么继续大理论的自我陶醉、要么盲信所谓后理论时代而丧失理论自信,不如扎实建构虽不起眼但务实的小理论。文艺理论本身来自文艺阅读,一些强有力的文艺理论反思,往往来自文艺作品本身;但另一方面,文艺作品本身固然可以内含文艺理论反思,但要真正弄明文艺的作用及其奥秘,还需延伸到关于文艺的普遍问题的专门的理性思考即文艺理论上去。当前文艺理论应同时突出研究普遍性问题和文艺理论的自我反思,实施解构与建构并举策略,并从传承中国民族文艺理论传统角度把文艺视为感兴修辞行为。理论之后的文艺理论应该不再是理论家的孤芳自赏或读者实际生活中的自我博学炫耀,而是国民的兴辞化臻美心灵的自觉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