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及帮扶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进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和生理上的困境,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具体表现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提出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的具体帮扶途径:准确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完善帮扶的思想引导体系;积极落实助、贷措施和开发社会资助渠道,解决学生经济困难,完善帮扶的经济资助体系;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构建帮扶的心理疏引体系;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协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帮扶的环境净化体系;努力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建立帮扶的就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从残疾人对社会救助的主要需求和残疾人接受社会救助两个方面,对上海市残疾人基本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医疗、康复和生活救助是残疾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存在残疾人低保覆盖面窄、救助水平低和特殊残疾人群体社会救助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海市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灾后移民的社会适应涉及因灾人口迁移效果,直接影响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社会适应的自评问卷对北川等地灾后移民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移民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横向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涉及的四个层面社会适应状况有所差异,生计发展适应状况相对最好,介于“很适应”和“比较适应”水平;基本生活适应和人际交往适应水平相对较好,介于“比较适应”和“适应一般”水平;在思乡情绪层面的心理适应水平相对最差,可近似认为在“不太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体育帮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他们不仅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而且文化素质低下、身心健康状况和参与全民健身现状普遍处于不利境地。对弱势群体进行体育帮扶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对于调适社会关系,减轻心理压力,减弱社会排斥,促进弱势群体逐步融入主流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帮扶的对策是:将对弱势群体的体育帮扶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实施;调整体育政策,加大政策扶弱力度;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在体育帮扶中的主阵地作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合力解决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放弃治疗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然而此问题并未引起社会重视。放弃治疗致残有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致残,对治疗结果无信心放弃治疗致残,对康复治疗无耐心放弃治疗致残,因社会歧视放弃治疗致残,医疗误诊放弃治疗致残等类型。放弃治疗致残对患者个人、家庭与社会都会造成不利影响。要从残疾事先救助,将康复治疗纳入医保范围,社会工作介入等方面对放弃治疗致残的问题进行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分析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需求状况,区域和城乡间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差异,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现状,并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供给及满意度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后脱贫时代大学生的下乡帮扶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提出假设,面向B大学在校生回收307份有效问卷,分析影响大学生下乡帮扶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人生价值实现程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志愿服务次数、家人支持程度、工作挑战性、归属感6种因素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下乡帮扶意愿。大学生对月工资水平期望越高,越看重合理薪资水平,下乡帮扶意愿越低。人生价值实现程度与合理薪资水平的重要性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下乡帮扶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会削弱合理薪资水平的重要性对下乡帮扶意愿的负向作用;合理薪资水平的重要性也会削弱下乡帮扶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对下乡帮扶意愿的正向作用。人口特征因素对大学生下乡帮扶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落实人才回引、提升薪酬待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存状况是在校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价值参照,它检验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成效,展现着社会的用人制度.为了客观描述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存现状,我们对全国3854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他们工作的满意度、从业的稳定性和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于贵州肇兴侗寨旅游产业帮扶的扎根分析,精准帮扶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治理。对于通过旅游产业推动精准帮扶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民族村寨而言,政府、农户、产业、社区、游客五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在帮扶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矛盾纠纷不利于社会治理。这些问题包括:政策操作难度(政府因素)、农户自身问题(农户因素)、不同发展基础(产业因素)、管理方法不足(社区因素)、不当游览行为(游客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基于精准帮扶的社会治理路径,需要综合考虑转变方式、扶贫反思、全局平衡、尊重理解、治安管理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与层次直接关系着亿万幼儿的成长与成才,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着祖国与民族的明天。为了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及满意度,采用自编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教育需求满意度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四所幼儿园的195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200,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总均分为4.306。其次,小中大班儿童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需求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最后,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教师职责需求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第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满意度所得均分较高,处于中上水平;第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越高,其教育需求满意度越高;第三,家长满意度受到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和教师职责需求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满意度一直是旅游学界和业界的热点话题。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服务水平、案观是影响旅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购物、娱乐项目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较小;通过对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提取了“基本需求”、“核心体验”、“弹性需求”和“消费水平”四个公因子;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了人口学特征与四个公因子的关系,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群体的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卷)数据,在比较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四类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最低、健康状况最差、生存状态最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平峰村宗族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宗族状况因经济、政治、历史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平峰村宗族关系纽带日渐松散,但宗族观念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解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家族现象,必须客观地分析其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地疏导,进而平稳地实现心理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变与更新,以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家庭康复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颇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问卷 调查法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康复状况进行调查,选取幼儿园94名学前特殊儿童家长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前特殊儿童 家庭康复在专业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和社区支持需求方面的需求情况,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家庭 康复对心理支持需求和社区支持需求较为强烈,其次为专业需求;在不同的需求维度中注重行为习惯养成的需求、解决特殊儿童 对生活带来的苦恼的需求及期待得到亲友、社区志愿者等人支持的需求度高;因此需要正确引导特殊儿童家长了解掌握相关康 复知识;帮助特殊儿童及其亲友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理解、认识并对待因残疾而导致的功能障碍;通过社区资源整合,满 足特殊儿童家长的家庭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6.
“组团式”教育帮扶是东西部协作框架下教育帮扶模式的制度创新,对促进西部地区教育社会发展带来积极成效,而现有研究仅对其效果进行经验判断,无法有效揭示“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内在逻辑与作用机制。G省T县民族中学组团帮扶的实践表明,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在政治与文化嵌入、结构与关系嵌入、业务嵌入等多重嵌入机制作用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帮扶”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协同耦合的网络化治理结构,通过所需与所能的适配性帮扶举措,实现了“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善治善政与持续发展。未来还需完善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改善共生环境,将单向嵌入治理转为双向融合、协同共生的善治格局,促进“组团式”教育帮扶更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2012年安徽农村残疾人的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残疾状况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对接受康复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对康复需求认知、对康复服务的了解度、对残疾人工作的满意度等变量对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行为产生正向显著性影响,而家中残疾人数、是先天残疾等变量对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行为产生负向的显著性影响。为了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事业,应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特别关注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一家多残的情况,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18.
以147户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5.3%的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长寿老人性别(OR=3.271)、家庭照护者的自评经济状况(OR=29.448)、家庭照护者的客观经济收入(OR=0.292)。国家和政府应提高养老的非性别区分化教育,子女均有养老责任,避免照护不便并缓解婆媳矛盾;应综合评估长寿家庭的经济状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物资供应,提供喘息服务和精准帮扶,提高长寿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空巢老人以其自身的主动性适应着转型中的农村劳作,其生存状况异于其他一般群体。调研发现,该群体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压力较大、基本照顾缺乏、医疗救助不全、精神供给缺位、教育孙辈乏力等问题。分析研究后认为,发挥现代科技惠农效应、尝试社会保障代际转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时间储蓄制度、设立村内托老所、建设村中老年活动中心、传扬民俗文化活动、发挥媒体教育功能、构建留守儿童帮扶园地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将为农村空巢老人构建起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0.
随机抽取福州市台江区8个社区的305名残疾人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残疾人康复需求基本情况,并探讨影响康复服务的因素。结果显示康复认知状况是接受康复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福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与残疾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在康复医学知识普及和医疗保障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