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略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初期的破坏性失范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运行初期破坏性失范行为增多,从文化与心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文化发生急剧变迁,现代文化又尚未完全建立,出现主流文化断层,这种情况一经投射到社会心理层面上,就引起社会心理失调,在各种越轨诱因驱使下,便导致形形色色的破坏性失范行为出现。为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当前应抓好加速文化整合、重建价值体系、优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模式对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具有启示性作用。包括: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直接走出一条深刻把握世情与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衬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所以从十月革命之初便有人对这一革命的合理性提出诘难,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更有人把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取胜这一历史事实作为"原罪"加以谴责。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胜,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原罪说"的大肆渲染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既不利于客观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受挫的原因,也会动摇人们社会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如何重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摆在学术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地位、作用、态度的突破与创新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周永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2):48-50,129
人们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误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误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所有社会关系之和;误认为“在其现实性上”是现实存在的或者对此视而不论;误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误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将定型,明确社会救助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相关现实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尝试对关键问题进行回答,最终认为我国社会救助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居于基础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特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问题的争论表明,“类”和“异化”概念对于整个讨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类”概念,是因袭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而使用“异化”概念,则不仅与抽象的人的观点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表明了马克思未能达到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来说阴私有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他们据此得出了马克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互动过程中,"中原"一词上历经方位概念、地域概念到观念概念的演变,文化传承关系超越地域从未间断。中原文化因具备了承载中华文化的主体内涵,其摇篮地位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深人人心。在新时期,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中原文化的探索趋于理性和内化,研究范围上从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定位于当今行政区划内的"河南"本身,研究内容上从抽象的理论探索转向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研究重点从对传统文化的回顾转向对现实的解读和未来的展望……这既是对中原文化地位的重新估价,也是文化研究深化和细化取得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法宝,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放松。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涵,还是功能,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或片面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与时俱进,任何时候都不能僵化地对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这是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驱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 ,仅仅从其原初涵义上把握是不够的 ,应该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高度来予以把握。可以说 ,这一命题的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发展方式及客观基础 ,说明了实践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 ,我们却不能从该命题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不加限制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实际上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是以自在自然为前提的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时期新学术范式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时期。新话语模式、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学术精神、新的学术方法的相继确立,标志着代表现代学术转型的新范式的确立和学术界对这一范式的认同与遵循。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今学术管理所存在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关于学术管理概念的界定,大致包括描述性的定义和学理性的定义两种类型。其二,关于当今学术管理问题的概括和描述。大多数论者认为当今学术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时又表现出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其三,关于改进当今学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当今学术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不少论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有益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稿选文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办刊主体的行政化:编排规范不当导致以人取文,也导致读者看人读文;因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所致的学术腐败使学术期刊深受污染;经费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术期刊宗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1)加强审稿选文的制度建设;(2)实行实职主编制,扩大主编与责编的自主权;(3)改革编排规范:增加编者按(重点论文导读)与作者自述的“课题价值”与“创新点”,取消“作者单位”与“作者简介”;(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学术腐败惩治力度;(5)创办多家学术批评专刊,改革学术期刊评价方式;(6)明确学术期刊性质和经费来源及额度,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相似文献
14.
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既具有“善”的价值,又具有“恶”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对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进行伦理审视,确定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的道德限度,使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朝着给人类带来平等、健康和幸福的方向发展。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则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者自身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晚近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西方政治哲学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国学术界中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这一宏大背景,中国政治思想研究要想拓展自身的学术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就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径,必须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纳入上述大背景,认真思考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当是:首先,评价体系应多关注"问题导向"型的研究。其次,评价体系自身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且不断完善;应持续地反思并修订已有的标准和规则;应多关注研究问题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而不只是以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成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同时,要强调和重视"细读经典文本"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分别对中国当代60年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若干重要学科进行了系统、深入而精简的研究,是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编者用心选择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科是最重要的选题,具有强烈时代和社会现实意义的重要学科也被选入。系统地总结各重要学科的主要学术成果.精简地概括其重要学术观点,是其主体内容。深入分析总结各重要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是其又一重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诗经》研究中的分类研究使情诗篇目被界定而清晰,呈现丰富的世情内容;再有,其字词训诂讲求读懂情感的隐语。还原初民生活现场;同时,闻一多凭其诗性想象力和述学语言鉴赏情诗的写与读;而因作者缺席、模糊,《诗经》情诗读法必须合乎文本整体逻辑性,“有效解释”需较大限度反映作者所处的语境。闻一多的《诗经》阐释与当前盛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形成参差对照,给情诗新读法以审慎启示。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屈原学会2009年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学术研讨会,有八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与会专家围绕屈原与汉寿的关系及屈原故里、屈原与湖湘文化、屈宋作品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大致经历了压力下的修复(1980~1984年)、发展中的分裂(1985~1989年)、沉寂中的变异(1989~1992年)、喧哗中的深化(1993~1999年)四个时期,分别代表了两者关系的起步、发展、曲折前进和深化四个阶段。这意味着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不断融合,不断成熟,不断发展,两者的关系也由此逐步回归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20.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