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呈现出勃兴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从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1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的6年中,湖南先后出版的报刊有100余种.这是当时湖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形成合力推动的结果,也是当时湖南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所提出的要求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不是一般泛泛的概念,而是一个特定的学术概念.五四时期是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本文截取婚姻、家庭、女性、性伦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为阐述的对象,以反衬五四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缘由、特质、意义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近代西学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引入,新型的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学思潮的勃起,均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湖湘文化有层层递进的三种含义,即湖湘地域内自古以来器物文化与观念文化的总和、湖湘自古以来的观念文化、湖湘特定时期的观念文化。基于概念分析,这三个层面的湖湘文化分别与湖南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内在关联。就马克思主义视角而言,湖湘文化对湖南文化产业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湖南文化产业也从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主体内容及演进途径等方面推动其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论湖南《大公报》的科学话语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阳 《船山学刊》2006,(3):136-139
在五四时期,倡扬科学成为报刊的一时风尚,湖南《大公报》可作为地方报刊的代表。该报办了许多介绍科学知识、提倡科学精神、宣讲科学的价值观念的专刊专栏;在科普教育方面用力最多,刻意地把科普教育通俗化、大众化;对教育的关注也特别广泛和深刻;对封建迷信也进行了坚决的挞伐。  相似文献   

6.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振华 《云梦学刊》2001,22(4):79-81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2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倾向、艺术特质都受到了湖湘文化深刻的影响和规约.田中阳之新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便对这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进行了富有创见性的精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女性角色变迁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美华 《学术论坛》2005,(12):135-138
五四时期是现代女性角色模式初步构建的历史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相比照,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变迁除继续留有欧风美雨吹拂的痕迹外,还注入了苏联模式的精华;除继续保持救国主义的传统外,还将这一主题升华到历史的高峰。以此为基础,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变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纵横伸展的角色变迁理论;发现自我的角色变迁历程;高亢昂扬的角色变迁精神;多元共存的角色变迁格局。这些特点体现出了五四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现代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具有必然性,其动能来自传统文化内部,不能归因于“五四”人物的个人意愿;“五四”倡言反传统的人其实都是获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领略了中国文化精微的学者,他们建立在对传统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反传统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并容易使人忽略他们与传统本有的联系;“五四”时期反传统具有普遍性,胡适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一个例外。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梁景和 《文史哲》2005,1(1):63-69
“五四”知识分子否定和批判了性伦偏向、性伦本能、性伦禁忌、性伦杀人等方面的封建性伦文化 ,提倡和主张高尚合理的两性状态、新式道德观和贞操观、进行性教育和生育节制教育等新式性伦文化 ,并开始了初步的实践活动。尽管五四时期性伦文化的变革还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尤其在婚俗变革过程中呈现出曲折性与复杂性 ,但它仍是开启现代文明性伦生活的先导 ,促进了社会解放、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湘文化的开山祖王船山学说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正是近、现代企业家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价值核心,这种精神品质也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而传统经世致用的思想路线,在湖南这块特殊的思想土壤中,所培育出来的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敢为天下先"等首创精神,凝聚成湖湘文化的鲜明特点.从清朝到现代的一些湘籍企业家身上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品质,这对湖南企业家的成长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夏明翰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高度体现。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经过几千年繁衍滋生的文化。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赋予了夏明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思想培育了夏明翰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湖湘文化勇敢顽强的"蛮子"精神造就了夏明翰视死如归的拼搏精神。所以说,湖湘文化是夏明翰精神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4.
廖寅 《学术论坛》2007,(5):177-181
南宋时期,移民文化,尤其是湖湘学成为湖南的核心文化。到南宋后期,在湖湘学派及其同道朱门弟子的积极推动下,在深受湖湘学影响的地方大族的积极响应下,湖南一些地区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湖湘学经世致用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南宋后期湖南地方精英的兴起和公共领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史》计三大卷,洋洋200万言,堪称湖南教育古往今来的全景式扫描。说到湖南教育,不能不提及湖湘文化。在研究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的因果关系时,我们不必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泥淖,而应着重注意湖南教育的主导作用和这种作用所致的内在规律。一、湖南教育的“先天”优势催促湖湘文化的发展一般地说,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从澧县城头山出土的老城、稻田和谷物,说明湖南先民早在8000多年以前就初步掌握了种植、陨铁锻制和烧陶浇铸的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湖湘文化的雏形———独具特色的荆楚文…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批判,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中可以见识陈独秀等人的现代意识和革新传统文化的勇气,但也暴露出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例如,对孔子文化传统采取革命手段,不符合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较少将文化的更新和社会经济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缺乏从经济基础去思考文化问题;政治式的大批判有余,学理式的研究不足.回观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群体,还不大懂得文化的变革是渐进的、改良的,而非革命的.故而,五四时期急风暴雨式的反孔,只是让圣人走下了神坛,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孔子问题.陈独秀一代似乎忘却了圣人不怕"革命".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卉 《天府新论》2009,(1):118-123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获得传播,这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文化环境的变化促使五四前期高扬"德赛"精神,"德赛"精神凝聚着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欧思想和学术的高度结晶,天然蕴含科学与民主两大主旨,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除了它自身真理强大这一内因,外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表述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相似性;二是在国际形势上,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苏俄向中国展示了成功范例和友好姿态.  相似文献   

18.
略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 ,二者相互影响 ,彼此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 ,反过来 ,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本文拟从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的关系入手 ,阐析湖湘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揭示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怎样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提供文化土壤的 ,并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我们又将怎样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湖湘文化传统来为湖南教育的发展服务。一湖湘文化作为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有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9.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20.
蒋翊武是革命团体文学社的负责人,在武昌首义前夕被推为起义总指挥,为辛亥武昌起义的成功作出杰出的贡献。作为湖南常德人,蒋翊武深受湖湘文化的濡染熏陶。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成仁取义的牺牲精神,既体现了湖湘文化精神,又进一步弘扬了湖湘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