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迅速兴起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周边影响为背景的.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范围、措施、时间表,它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设计了基本架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将面临来自区域内外的一系列挑战,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机遇远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2.
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成功的,尤其是在促进机电、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上的作用更明显.当前,我国与东盟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应该借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和教训,趋利避害,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论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条件下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的旅游市场开发.在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东兴市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东兴市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与旅游业诸要素的关系,以及东兴市旅游市场开发的多种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10+1"货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通向更高层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不仅加强和促进次区域内双边的经济合作,使双边互惠与双赢;而且也将加快和促进次区域内货币合作进程。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也将为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各国重视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开放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区域内各国货币流通与货币互换,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在自由贸易区的主导作用,对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建立单一货币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加强汇率协调运作机制,实现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合作与协调,是货币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工作目标;建立区域金融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使自由贸易区的货币合作向着制度化、综合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背景,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区域合作的角度,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客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为泛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容错过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这一新概念,探讨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关键、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设进程中,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实现会计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建立共同市场无法逾越的步骤之一.因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际关注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会计协调活动,虽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加入世贸、面临《京都议定书》后续谈判以及准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键时刻,试图通过对欧盟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得失分析,寻找中国新世纪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方向通过区域安排实现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协调,并进而对今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制度的建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南亚国家联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全面经济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也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该协定是一个符合WTO规则,且部分内容受WTO规则调整的区域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WTO规则为该协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税收的国际协调问题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生相伴的.国际税收协调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税收协调路径的研究,不仅是国际税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应选择从以关税为主到间接税为主再到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协调路径,不断深化和拓展区域内的税收协调,以推动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园区不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不仅具有贸易、保税等传统功能,还承载了先行先试、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复制推广等特色功能。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要实现这些特色功能,在法治上还存在授权法律依据未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立法碎片化与外资立法缺乏衔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协调机制缺失,评估、决策、反馈机制的法治化未实现等一系列法治问题。因此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法治建设应坚持法治定位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开放条件下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法治定位,加强国家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立法的顶层设计,制定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基本法,从内部差异性立法到“一带一路”衔接立法,规则导向、公平本位以及评估决策反馈的法治化,从而分层次、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和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APEC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APEC框架下最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定受到APEC模式及重要成员国的影响,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会在自由贸易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机制等方面对APEC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考察APEC框架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及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庆自贸区跨境电商在推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中心、内陆服务贸易中心、内陆功能性金融中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重庆自贸区跨境电商进行分析,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竞争对手、发展机会、政府作用六个方面,构建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研究重庆自贸区跨境电商的现状及比较优势,提出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发展,促进了双方经贸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为双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这一良好机遇,广西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利益,就必须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天津港保税区业已成为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本文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物流合理化、规模化、效应化为目的,从保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产业簇群化发展角度入手,并结合天津港保税区的物流发展及运作的现状、模式分析等论述,规划了天津保税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实施天津港保税区在发展和实施物流方面应该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是非洲国家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独立自主的有益尝试。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协定,自贸区协定自开始谈判到正式生效仅用时三年,快速启动但推进缓慢,建设初期即举步维艰。有别于现有研究从宏观上分析自贸区对中非合作的作用,文章着重剖析了自贸区建设初期阻碍各方达成共识的内外部深层次原因,重点识别了在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中自贸区面临的挑战。考察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应如何从自贸区建设的关键问题中发现机遇,共同推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对接,致力于参与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发现,由于非洲各国领导人政治意愿不坚定、非洲各国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长期存在庞大的建设资金缺口,自贸区在建设初期进程远远滞后于预期。停滞不前的自贸区建设进程暴露出非盟内部存在已久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与撕裂。多年来,中非合作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建设机制,取得了丰硕且具有互补性的经贸成果,世界格局大变革也为中国与非洲自贸区深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坚实的合作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为了中国与自贸区合作的重要依据。新时期,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体现在对历史发展的主动性把握。非洲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支点,中国与自贸区的合作应立足中非合作的现实基础,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非更高水平政治互信,引领中国与自贸区迈向务实合作。中国应主动参与自贸区的框架与机制构建,建立与自贸区的长效联络机制,持续关注和支持自贸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采取多维度且灵活的关税制度,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依托技术变革,以企业为抓手,拓展中非合作新领域;持续防范风险,借鉴经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非洲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非洲实现粮食安全、造血脱贫提供中国方案。最终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和中非协同发展,服务于建设中非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拥有完善法律制度与管理体系的自由贸易区,欧美国家建立并推行了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的自由区制度,并在经授权的经营者制度、不同税收战略取向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我国应充分借鉴欧美相关成熟经验,理顺法制及管理体系总体保障思路,解决监管机构的法律授权问题,探索税收监管权、监督权、司法权及海关选择性征税等制度的创新,加强AEO制度的立法与互认,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明晰区内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创新海关监管制度。通过这些举措,我国贸易便利化环境将会得到优化,我国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会得到提升,上海自贸区试点的积极效应也将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合作共建自贸区市场信用体系是东盟各国当前较为迫切的主要任务。针对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国情,提出了统一性和差异性共存发展的合作共建计划,并就计划的编制及内容组成,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系统性探索和战略实践,从动态演进论与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以及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供需视角,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予以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湖北自贸试验区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线下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由共性领域向特色领域逐步延伸、从前项到末端统筹安排、借鉴与创新并举以及集中推广与自主运用相结合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破解地方深层次结构性发展矛盾和扩展增长赋能空间上的功能内涵,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加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互衔接,通过完善监管体系设计、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来转变政府监管职能和健全市场监管,构建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的、与国际规范兼容协调的法制框架和政策体系,统筹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的全局性战略目标与谋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注活力、添动力的局部性现实需求之间的激励导向; 在具体实施路径层面,持续优化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和加强口岸智慧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和强化大城市、大枢纽、大口岸、大平台、大产业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多维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探索、经验成效审视验证、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长远建设规划目标的有机协调统一,助力湖北建设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