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一个法国教授来访时,我通过手机操作学校大厅的网络咖啡机,两分钟就有了一杯浓浓的意式咖啡。她饶有兴趣地观摩了整个过程,我告诉她,要加多少糖和牛奶,包括付费完全经由手机搞定。DIGITAL COFFEE,中国的数字咖啡。她笑了,也完全听懂了。当然,这个所谓的数字咖啡,只是中国近年来飞速发展数字经济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
谭恩美于1989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喜福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她的中国脸孔和她小说中的中国元素,她被称为是当代杰出的华裔美籍作家。然而,谭恩美却称她是一个"能自由地去享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的美国作家。在此从两个方面探讨作为"美国作家"的谭恩美的本土文化意识是如何在她的成名小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中国元素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曾昭斌现在供职于中央民族学院,1992年她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报考中国音乐学院那年,她是学校里最有争议的一个学生。老师们之所以不想让她报考音乐学院,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女孩子吹笛子哪比得上男孩子气力足?再说吹笛子又伤气,将来结婚生孩子可怎么办?可最后曾昭斌还是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她那届只招了4个人,里面就有曾昭斌。她学的乐器是笛子,也是在中国有了专业乐团和专业院校之后,中国笛子界里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4.
知止而为     
秦朝 《百姓生活》2010,(10):23-23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又一次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和混双亚军,宝刀不老的她依旧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就在人们翘首以待她的下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邓亚萍却选择了退役。许多人迷惑不解,扼腕叹息,认为失去她,是中国乒坛的一个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会计的故事。韩颖离开工作了9年的海洋石油总公司,丢掉铁饭碗,正式加入了惠普(中国)公司,在财务部工作。那年,她已经34岁,面对异议,她说:人生什么时候改变都不会晚。一进惠普公司。韩颖就来了次大动作。  相似文献   

6.
人好漂亮画好棒 旧金山有一个生在台湾的中国画家,她的名字叫李燕睎。 李燕睎长得很漂亮,她和她的几个影视界的女朋友一样,都是东方美女那种类型的,由于阴差阳错,她没去当演员,而做了一个家庭主妇。 应该说,她这个“主妇”当得是不错的,家里的活她样样都能拿得起,做起菜来干脆利索又是道地的中国风味。 可是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岁月在别墅里消耗殆尽。她天生就有一种艺术的细胞。 当不成演员,当画家,如何? 艺术总是相通的呢! 于是她就拜师。拜了个名叫胡克敏的画家,师傅对她说:天下事事在  相似文献   

7.
小非 《山西老年》2012,(10):31-31
河南大学87岁的"洋教授"吴雪莉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出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65年前,她跟随中国丈夫踏上了中国这片国土,也由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传奇人生。197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正式取得了中国国籍,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吴雪莉有一个跟随她大半辈子的"宝贝",就是一面中国国旗,这面国旗已经陪伴她63年了。  相似文献   

8.
一在湖北省京山县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见一对黄头发、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男女。这是该县第一中学首次聘请的美籍教师。男的叫克里斯朵夫·贾德·福琼,今年30岁。他性格内向、稳重,言辞不多。毕业于美国纽约奥弗为根大学,学的是美术、交际学。喜欢画画,弹钢琴。来中国前,在美国长岛格林谷中学任教。女的叫特丽琴·汤马斯,今年23岁,毕业于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学的是视觉艺术。毕业后去西班牙学了一年的西班牙语。她兴奋地说,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她比妹妹早出生11分钟。从西班牙同国后就来了中国。业余时间,她爱好练毛笔字、画画和逛街。笔者发现她写字与别人不同。"特丽琴,你为什么用左手写字?我们中国人就不是这样。当父母发现小孩用左手写字、吃饭,就必定要小孩改过来,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哟,你们中国是这样!"她做了一个怪脸说,"我们美国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钟钟 《今日南国》2006,(23):16-17
在逆境中不断尝试、探寻王蕤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希望她像小草一样茂盛地成长,像花朵一样美丽地开放,把自己百分之百地展现出来,所以给她起名时用了一个拗口的“蕤”字。王蕤的一个朋友看了她的名字,开玩笑说:有这么多的“走之”,你将来会走很多地方,去很多国家。这个名字好像真的预示了她要远行。果然,王蕤后来就像风一样,从一个国家飘荡到另一个国家,寻找自己的梦想。1991年,学习刻苦的王蕤被保送到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4)
她走了。车轮划过的地方,下了一夜的雪被染得通红。她一生就用一种香水,散发着淡淡的柠檬味道。他曾不止一次地开玩笑说,我第一鼻子就爱上了你。她也知道,他喜欢她身上的柠檬香味,她就说,这叫柠檬为媒吧。然而生活充满意外,那个浑身若隐若现柠檬香的她,就这样离他而去了。时间,能让一切淡化。半年的沉沦之后,他觉得,为了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开始见一个又一个女子。一个雪夜,一个女人让他冰封的心动了一下。后来,他和她,踏上了红地毯。  相似文献   

11.
“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的赛珍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个"异乡人",也是一个"边缘人",她具有"异乡人"身份和"边缘人"人格。虽然她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虽然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但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赛珍珠都感到自己是一个"异乡人","异乡人"的身份催化了她"边缘人"的"人格",从而对她的创作和事业选择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黑多 《华人时刊》2009,(12):80-82
洗手间里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要看她的卫生;看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只要留意她的细节;既看文明、又看管理,那就看看她洗手间里的细节。在美国十天,少不了进进出出各种场所的公共厕所。其实,美国的公共厕所与中国的没什么两样。就硬件来讲,国内沿海城市的厕所基本赶上了美国标准。要说差别,还就在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3.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不论她的功过是非如何,在有着压制女性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她敢于撩掉垂帘听政的幕纱,以一个女人之身虎踞皇帝的龙榻,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谜。武则天的成功,除了她善于利用当时的客观条件、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崛起的历史发展趋势外,还应该说,与她的个人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如果我们不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不了解她的性格特征,就很难对她做出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她开着车,横开竖开拐进了一个大院,然后跳下车来,像一位伟人指点江山一般的豪迈,当时他就知道。完了,四匹马也拉不回来她了。那天下班的时候,她异常兴奋地告诉他。她辞职了,甚至连她的人事档案都要回来了。他当下惊愕了。那个酒店管理经理可是她十年来从一个小职工一步一步地走上去的呀,她说扔就扔了?结婚六年来,  相似文献   

15.
行者无疆     
荣郁 《21世纪》2008,(4):24-25
刘婉莹,2003年去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读环境与发展学硕士,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做项目协调员,正跟瑞典人合作,负责一个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的项目。在基金会舒适典雅的办公大厅里,她告诉记者,自己两岁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组织,当时妈妈带她参加在动物园的一次活动。北大毕业的刘婉莹,学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她从小最喜欢的两个专业就是历史和自然,到目前为止都学到了。  相似文献   

16.
姐姐今年四十多岁了,黧黑的脸上象刀一样刻着岁月的痕迹,一望便知是一个在农村辛勤劳作的人。 哲人有言,要真正了解中国,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的农民。我的姐姐就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的辛苦,她的愿望,她的汗水和泪水,以及她那令人欣慰的笑容,就象一幅生动的图画,反映着当今农民的忧愁和欢乐。 我的姐姐出嫁的时候,正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分得八亩地,就在这八  相似文献   

17.
前言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七十年光辉历程。七十年来,她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使我们国家和民族结束了长期战乱和一盘散沙的局面,结束了长期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她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她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沿着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8.
杨绛这100年     
吴越 《社区》2011,(20):18-20
1911年——2011年,杨绛100岁了,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 她的一生,是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沉浮命运的典型代表.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派”中国知识分予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她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她的名字已如星光闪耀。  相似文献   

19.
孙家王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莎学家。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令中外莎学界瞩目的成就。从青年时代起,她对莎士比亚及其研究就情有独钟。她的莎学研究和有关莎士比亚学术活动,构成了20世纪最后22年有中国特色莎学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在莎学研究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她的马克思主义莎学观;在吸收、追踪西方莎学的基础上,对西方莎学研究谬误一一指出。这是构成她的莎学研究思想中的两个最突出的特征。研究她的莎学研究思想对总结、梳理20世纪中国莎学发展历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不止一次听到女朋友抱怨,当她与外国人约会时,男方把带她上好餐馆并慨然买单视为一桩大事,恨不得她失身以报。她说起来就光火:"我有那么便宜么?一顿饭就把我拿下了?"在中国文化中,请客吃饭,或男人为女人买单是稀松平常的事,如果一个男人买不起单或不愿买单,他的社会地位就会相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