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涂尔干看来,机械团结社会建立在人的相似性基础之上,以集体意识为维系社会团结的纽带,以压制性法维护集体利益.初民社会是典型的机械团结社会.在初民社会里,产业类型单一、社会结构简单、宗教信仰一元、集体利益至上.因此,在解纷机制方面形成了调解和裁决为主体的多元解纷方式并存的格局,不同解纷方式的功能交叉甚至重叠.  相似文献   

2.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群体的污名现象。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湖北人”污名为例,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分析了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研究发现,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表现出突发性、内隐性和单向性等突出特点,社会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信任危机以及风险意识的形成和传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污名的产生和扩散。污名应对的中国经验表明,结合风险社会的特点,通过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提升预防风险和治理风险的能力,合力消除污名,这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也应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国原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我国宪法学界对此尚无明确的认识.这与人们没有挖掘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不无关系.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不能泛泛地以宪法的价值根基来进行论证.作为一项具体的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其必须具有针对性.人的平等的理念是社会国原则得以产生的逻辑前提;人的团结赋予全体人以主体性,并使其去阶层化;人的发展是该原则的目标.三者从不同的维度奠定了社会国原则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团结的实践场域、组织形式、资源基础等随之发生显著变迁。农业文明时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具有封闭性,信息获取与传播途径单一化,因而社会团结以同质化的刚性团结为主要特征。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具有了流动性,信息与知识的形式趋于异质化,社会团结以各式各样的组织为载体,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功能互赖。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为个体成员赋权与增能,使个体的主体意识与自主能力迅速增长,社会团结愈来愈建立在主体的选择意志与主观认同的基础上;社会团结的刚性、固定性、稳定性在持续减弱,而呈现出弹性、高自由度、弱联结性的团结形态。因而,需要高度关注社会团结发生的现实与互联网络并在的空间场域、社会成员自组织而形成的社会团结载体、公共意识与集体精神的培育等,促进社会整体团结水平与层次的提升,更好地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破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发生于“国有难”的紧急情境下,与日常情境下的志愿服务相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对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逐步提升;从个体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个体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管理界和理论界的许多人在效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盲目追求经济效率而轻视社会公平问题,甚至错误地理解和解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价值导向下,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急剧扩大,基尼系数迅速飙升到世界最高水平,成为全球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已经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并已成为阻碍社会安定、团结、和谐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和阐明了公平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一、公平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首要价值。政治民主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公平社会。政治民主和公民权利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反过来看,社会公平又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和公民权利的重要尺度。二、公平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价值。文章从管理心理学、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方面阐明,在相同的条件下,社会公平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生产和工作效率的高低。即对一个社会或组织来说,权利分配越公平,效率越高;权利分配越不公平,效率越低。三、公平是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公平的社会必然是安定、团结与和谐的社会,而不公平的社会则必然是不安定、不团结、不和谐的社会。并且,社会越公平,越是安定、团结与和谐;社会越不公平,则越是不安定、不团结、不和谐。这是人类社会的铁的定律。因此,中国要想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公平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传播学的角度,社会可以看成是一种因为传播方式(其中以传播技术最为重要)的发展而展开并由传播方式来组织、同时为适应驾御这些传播方式而组成的某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复杂性由传播的复杂性来决定.社会是在传播方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新传播技术的使用都扩大和丰富了社会的纹理.社会秩序由传播建立,社会同时又是一个信息控制系统,传播虽然受到社会的控制,但它却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不仅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全球风险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悖论现象。反思风险社会,不仅要把握其实践存在论基础和存在的历史条件,还应追溯到全球资本关系和私有观念在全球风险社会形成中的根本性作用。全球风险社会的到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在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分裂与对立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发展是扬弃人类生存和发展悖论的根本历史出路。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有时又被称为"结构分析",但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目前关于社会网络分析实际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些人把它看作仅仅是一种分析技术;有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观点;有的人把它看作只是一种隐喻;而有的人则把它看作是有实质内容的理论。这些不同认识的探讨,对于更准确地把握和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征服与殖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拉美现代社会结构是征服战争的产物.征服者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与被征服者印地安人构成基本的社会结构;征服者对被征服者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绝对优势和权力.拉美征服型社会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即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这种结构历经19世纪拉美独立战争和20世纪的工业化、现代化转型时期直至今日,其根本特点和结构未变,不同点在于混血人种作为中间阶层已占根本优势;这种社会结构阻碍着拉美经济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社会后果使人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之中。为了应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灾难性风险,作为科学技术研究者的科学家尤其应当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他们应坚持求真与求善相统一,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应积极参与和影响政府的决策;应坦诚相见,赢得大众的信任;应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 ,它的总和构成社会结构 ,因而人的相互关系构成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总体结构的层次性 ,可以从两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 ,一种是包括生产力结构的社会总体结构 ,即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另一种是在生产力结构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的社会总体结构 ,它包括基础性结构和建构性结构两个层次。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 ,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选择和建构 ,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就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构成互为动力的关系。它们既互为创造者 ,又互为创造物。所以 ,“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认为 ,社会结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基础的 ;社会结构的选择和建构 ,不仅是为了人 ,而且是由人所创造 ,由人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15.
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法国宪政道路的曲折与反复,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特征与宪政之路的反复说明了当时支持宪政的社会基础并没有真正形成.大革命的后果是为市民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标志着宪政之路刚刚开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与反复中,随着社会基础的成长,宪法走向稳定.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日本与过去日本的根本区别在于过去的日本是以保守意识浓厚的旧中间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明显的、运行在相对稳定的国际与国内秩序中的国家 ;现在的日本则是以政治参与及民主要求强烈的新中间阶层为重要社会基础的、左右翼对立模糊的、处于国际与国内重要变局中的国家。把握这一根本特点 ,深入分析当今日本社会阶层、社会思潮及政坛变化 ,对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出现的SARS危机,曾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恐慌行为:谣言四起、抢购成风、没病喝药等等,造成了社会正常秩序的混乱。如果对这种恐慌不加以控制,任其蔓延下去,它所带来的后果将远甚于SARS病毒本身对人类生理上的侵害。如何有效地控制SARS危机引发的社会恐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秩序建设的历史性方案,也是人类破解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中国理念对全人类发展的关切与“世界社会”对全球体系的审思,超越国家本位转向相互融通的整体价值观,将对世界的认识从结构定式转向作为认知建构的动态过程,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产生对话与共振。以传播为核心的路径阐释打开了理论与实践的新视域,启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传播为连接,探索在时间维度以搭建世界公共传播脉络为支架、在事实维度以公共信任为支点、在社会维度以连接世界公共话语为支柱的国际传播方案。东西方理念的交流与互鉴有助于中国突破国际传播困局,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观点更好地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9.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结构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现实基础。认识和把握经济开发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特点和规律,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结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通过科学分析经济开发区的人口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劳动关系结构和社会地位结构,可以发现: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管理应该重点着力于社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和劳资矛盾处理等问题,具体来讲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组织建设;二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依托力量来源于社区治理;三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在于流动人口管理;四是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的唯一选择是“政企协作+三社联动”的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