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意义是某个事物或观念在人意识中的体现,慢慢变成约定俗称的语句,而词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本文是对汉语与蒙语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展开分析,发现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现出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词的意义是某个事物或观念在人意识中的体现,慢慢变成约定俗称的语句,而词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本文是对汉语与蒙语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展开分析,发现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现出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蒙族学生练习汉语方法浅论包红英(内蒙古蒙医学院)汉语与蒙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语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使得蒙族学生往往把母语的语言习惯带入汉语学习当中,如:蒙族学生说汉语时,习惯用倒装句,就是受母语影响所至。因此,对蒙族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4.
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位于中国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因此,朝鲜民族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朝鲜民族、日本民族积极地吸收汉民族先进文化,汉语在日本语和朝鲜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朝鲜语汉字词的产生.朝鲜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发生的事件,因此,汉字词一直都是朝鲜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朝语言交流的阐述和对朝鲜语从汉语借用的语言成分与来源的分析等,解释了朝鲜语汉字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层面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英语是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偏向静态性表达而汉语则侧重动态性表达;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文章从这些差异着手, 通过分析比较, 旨在找出英汉句子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汉语与英语的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在语音方面,语音中的非音质音位更能凸显两种语言的不同。音高、音重、音长在汉语和英语中起到不同的区别意义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对比英汉非音质音位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英汉互译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有利于语言交际、教学以及翻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掌握英汉互译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促进高质量的译文产生.  相似文献   

9.
汉、壮接触诱发的语言变异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汉、壮民族接触在汉语和壮语的历史变迁中的作用,通过民族接触历史跟语言事实之间的互证,来揭示两种语言在接触中所产生的变异机制.历史上壮语受汉语影响的机制是以词汇、句法、音系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借用,而汉语(平话)受壮语的影响机制则是以音系、句法、基本词汇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说不同语言的族群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接触.七世纪前期,吐蕃与唐朝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此后吐蕃与唐朝的交往逐渐增多,藏汉族接触愈加频繁.作为藏汉民族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藏汉语在吐蕃与唐朝的交往中发生了接触.根据藏汉历史文献,吐蕃时期的藏汉语接触的途径主要有吐蕃与唐朝的外交活动、文化交流、人口迁徙和民族杂居等.藏汉接触在唐蕃频繁的交往中使得两种语言得以有效的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各种交流,推动了藏汉民族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尽管韩语和汉语有许多相似的汉字,但从语法上讲,韩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韩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所以其语法差别很大.本文就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语法上常出现的偏误,对汉语和韩语的语法进行了比较,寻找原因,希望能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中国除汉族外,少数几个主要使用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民族之一。这里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国700多万回族,大约90%以上使用汉语;二是回族实际上并不都使用汉语,换句话说,部分回族并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其他语言。如海南岛崖县的回族,有三四千人在公元12——13世纪由印度支那的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来,至今使用着一种称为回辉话的语言。回辉话不同于占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此外,部分世居在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回族,也不使用汉语,而使用当地的维吾尔语、藏语、东乡  相似文献   

13.
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位于中国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因此,朝鲜民族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朝鲜民族、日本民族积极地吸收汉民族先进文化,汉语在日本语和朝鲜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朝鲜语汉字词的产生。朝鲜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发生的事件,因此,汉字词一直都是朝鲜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朝语言交流的阐述和对朝鲜语从汉语借用的语言成分与来源的分析等,解释了朝鲜语汉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朝鲜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对于跨境语言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异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语言接触环境下的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主要有两个外部来源,汉语和境外朝鲜语的影响。由于中国的朝鲜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汉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很大。境外朝鲜语与中国朝鲜语虽然从广义来说是同一种语言,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中国朝鲜语变体和境外两个朝鲜语变体之间存在差异。改革开放和中韩建交后,中国的朝鲜语受到朝鲜和韩国语言的影响,从而词汇变化的轨迹趋于多元化。本文通过汉语和境外朝鲜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朝鲜语词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根植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镜子;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民族历史的映射.汉语和俄语成语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两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语是一种跨境语言。对于跨境语言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异产生的重要外部因素。语言接触环境下的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主要有两个外部来源,汉语和境外朝鲜语的影响。由于中国的朝鲜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汉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很大。境外朝鲜语与中国朝鲜语虽然从广义来说是同一种语言,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中国朝鲜语变体和境外两个朝鲜语变体之间存在差异。改革开放和中韩建交后,中国的朝鲜语受到朝鲜和韩国语言的影响,从而词汇变化的轨迹趋于多元化。本文通过汉语和境外朝鲜语对中国朝鲜语词汇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朝鲜语词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书写系统是非字母的,因此用汉文去表示一种与汉语语音有明显差异的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七世纪至九世纪时汉语和藏语的一个重大差异是藏语有复辅音声母,而那时汉语没有。分析汉语如何音译这种复辅音,找出音译的规则以及揭示根据汉语音译恢复外来词原貌的种种困难,将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反过来,藏语音译汉语词却没有什么困难,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罗常培。劳费尔、伯希和以及罗常培对823年两种文字碑文中汉语音译的西藏人名已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跟印欧语言相比,我们都说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标记的语言,但缺乏不是没有,动词重叠就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形态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近年来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本体研究十分丰富,成果颇丰,且对留学生动词重叠的偏误研究也很多,但对于偏误方面的研究仍可提出新的看法和建议。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使用归纳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习得情况,提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语言间的互相接触为各自的语言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青海汉语与青海蒙古语的互相影响也不例外。本文试图通过青海汉话的“着”与青海蒙古语——屯的对比,探讨一下蒙汉两种语言互相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汉语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汉语知识、语言理论知识、汉文化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每个第二语言汉语教师都要按照这些必备的知识、必备的条件衡量自己,不断地充实、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以适应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