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焦社会治理领域的算法应用伦理问题,以欧美社会治理中的智能算法应用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阐释智能算法嵌入社会治理面临的应用伦理风险,即算法“黑箱”与社会信任危机、算法歧视与社会不平等、隐私泄露与社会监视。基于此,从技术、伦理准则与法律、媒体三个层面提出欧美社会治理算法应用伦理的规制路径:一是优化算法技术,提升算法准确性和安全性;二是完善算法伦理准则和法律,构建智能算法善治体系;三是加强算法伦理的媒体监督,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路径。本研究能够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提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过程中,呈现出隐私侵犯、信息茧房、智能依赖、评价定势等伦理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前提造成了威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出现伦理风险,与大数据应用主体泛化后的利益寻租、大数据本身潜在功能具有的伦理诱因、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外在保障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备息息相关。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伦理风险,当前亟待重塑积极的技术伦理观,谨守大数据应用的伦理原则,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的伦理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智时代,广告产业经历内容创作从人工设计到智能生产、传播场景从有限媒介到无处不在、分发规则从无差别到精准营销等一系列智能化转变。数智技术为广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也引发一系列科技伦理隐患,主要是隐私危机与难以满足的安全需求、信息茧房与逐步丧失的归属需求、算法歧视与无法达成的尊重需求、创意阶层被取代与难以满足的自我实现需求等。基于广告治理视野,可通过政府行政治理、行业自我治理、舆论监督治理三方面重塑数智时代的广告伦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政府开始迈入智能治理时代.识别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有效防控伦理风险、夯实政府治理正当性基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梳理出影响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出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合因果关系四象限图,提出防控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相关建议.根据测算结果与分析,研究提出影响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为规避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构成了防范和规制人脸识别技术伦理风险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开展对社会主义广告伦理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进一步拓展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广告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分支,是应用伦理学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从我国广告伦理的产生、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作用三个方面作了阐释,以示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治理的本质可被理解为社区基于社会特质来实现工具意义与价值意义双向契合的过程,而"制度和人"的治理悖论引出了对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理念、治理方略和治理技术的拷问,凸显着社区价值内涵对于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围绕社区日常生活,价值原则、生活叙事和伦理意蕴构成了社区治理价值层面的内容框架。具体来说,社区治理结构演进中的价值形态和隐含的四项基本原则构成了社区治理的价值原则;以注意力分配为策略,立足生活意义和自我认同的生活叙事成为社区治理的价值叙事;而基于社区伦理的核心问题、价值目标和伦理基础的伦理意蕴则是社区治理的价值基础。三者共同构成了城市社区治理价值层面的内容,价值原则是生活叙事和伦理意蕴的前提,伦理意蕴是价值原则和生活叙事的基础,生活叙事则联结着价值原则和伦理意蕴,是其从抽象性迈向现实性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中国山东一位孕妇属于稀有血型RH阴性O型,其在清宫手术中需要紧急输血,因前期血型检测错误,后续血液检测和解冻迟缓,家属申请未检测用血失败,最终致使该生命失治而亡。该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从医学实践来看,这是个医疗事故,血型检测不精确,导致手术准备不足,而后因为输血过迟,稀有血型的检测和冷冻技术时间滞后造成悲剧;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既是医生职业道德失落、医患关系紧张的反映,也是生命价值讨论和反思的一个现实例子。本文基于以上讨论,探讨了本案例中所蕴涵的三大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并着重对医疗实践中的生命价值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功利论、义务论、德性论、权利论、契约论等伦理学理论的视角对生命的价值和排序问题进行了伦理拷问和价值探究。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蓬勃发展,应用广泛,极大地改变了翻译实践方式和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也引发了译者主体地位遭到破坏、自身翻译能力遭到矮化、价值遭到贬值、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等系列伦理问题。文章从翻译技术伦理视域出发,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缘由的同时,提出增强学生翻译主体能动性、优化学生自身翻译能力、加强翻译技术伦理教育、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等对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技术伦理观,为进一步完善MTI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平是广告伦理的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公平源自“不伤害”的先验公理,能够与广告的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的关系本质相契合,并发展出结构化的广告伦理价值体系;公平的“等利害交换”原则蕴含着直觉正义和理性博弈,奠定了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得所当得”的积极伦理关系;消费者因具有“劝服知识”(Persuasion Knowledge)和“道德性广告素养”(Moral Advertising Literacy)而能够成为公平原则的道德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广告行业组织将公平视为重要的自律原则,包含广义公平、竞争公平和对消费者的公平三层含义,同时,公平与其他伦理原则一起形成无结构的共现关系;媒体对广告失范行为的舆论监督聚焦于司法惩戒和单向的消费者关护;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评判则表现出对抗性的“等害交换”特征。综上,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范畴中,广告公平的属性、伦理学取径、地位、含义以及公平关系背后的主体这五个认识维度都存在着分歧,笔者尝试开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对话,旨在消除成见,为广告伦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广告产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告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平衡与互动,公益广告正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广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责问。公益广告凸现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伦理规范,是广告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政府、企业、广告媒体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快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伦理治理是我国为了应对科技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而提出的科技伦理战略,力图实现科技发展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增进的积极作用。发展伦理学从发展的伦理和伦理的发展双重维度凸显了伦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能够为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治理发展观、发挥科技伦理对于科技合理化发展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发展伦理学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应注重从科技伦理治理中的前瞻性伦理责任、伦理规范的动态更新、多元参与机制、系统性调整等方面优化科技伦理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生成式预训练变压器,ChatGPT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会“堆积”一些形而上学问题。其在技术演进中,呈现的偏差性、不可靠性、鲁棒性、有毒性等伦理特性,诱发了道德判定障碍、社会偏见刻板化、用户数据去隐私化、科学技术异化等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只有凸显人文价值关怀,重塑伦理主体责任,强化伦理政策导向,创新伦理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纾解ChatGPT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使人工智能系统成功融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生成式预训练变压器,ChatGPT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同时,也会“堆积”一些形而上学问题。其在技术演进中,呈现的偏差性、不可靠性、鲁棒性、有毒性等伦理特性,诱发了道德判定障碍、社会偏见刻板化、用户数据去隐私化、科学技术异化等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只有凸显人文价值关怀,重塑伦理主体责任,强化伦理政策导向,创新伦理运行机制,才能有效纾解ChatGPT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使人工智能系统成功融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与风险问题正在,甚至已经成为风险社会最突出的特征,科技伦理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有效治理的实现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信任是建构和维系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治理中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增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凝聚力,进而建构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共治"的依赖关系;降低科技伦理治理的成本,塑造治理共同体内部的多元主体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的能力.就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建构路径而言,一方面要基于制度、文化、资本三个维度培育内部信任.另一方面,要在内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外部信任的扩展,培育全球性信任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内容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始终是既往追溯性的而缺乏未来前瞻性。工程师责任伦理则针对工程风险,面向未来。技术、工程固有的风险性、人类理性的局限性、生态环境不可恢复性以及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性是工程师责任伦理产生的原因。工程师应当承担承认工程风险、预见工程风险、维护代际公平和保护自然等与未来有关的责任,并通过敬畏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程风险最小化、工程风险预案制、工程风险责任制等途径积极规避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7.
数字身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身份形态,与网络空间相伴而生。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泛在特征使数字身份呈现出云形态、微形态、超文本形态、可视化形态和碎片化形态,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伦理风险。数字身份的不合理应用总体指向了认同、隐私、自由和正义等4个伦理议题:数字身份弱化了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造成了“整合型隐私”保护困境及“隐私悖论”,遮蔽了主体的自由意志和社会遗忘能力,隐含了“数据偏差”和“算法逻辑”不正义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身份逐步向数字身份转型,加强数字身份伦理风险治理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在新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技术、法律、伦理的协作互动,实现数字身份伦理风险的协同治理,提升数字社会认同感,维护数字身份隐私权,克服数字身份的异化,消解算法逻辑的歧视性影响,使其更好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技术治理层面来看,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克服技术自身存在的负效应;从法律治理层面来看,应坚持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立法原则,为数字身份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从伦理治理层面来看,各个主体要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成为数字身份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AI)是人们在致力于如何仿人和仿人哪些功能的过程中不断深度创新、探索的动态性和先进性器物。其智能层级水平基本上以仿人的维度、深度和效度来核定或计量;它的仿人价值调控及其社会治理是以技术价值、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等研究成果的"人文+科技"方式逐渐实现的。正如麦克尤恩指出,人类有历史以来,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人们始终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非生殖性地创造出"人造版的我们",使得我们也像上帝造人一样做一回上帝,即造出多功能的人造人。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来看,AI的演进发展史是人类以人这个"种类"为本,不断创新模仿人自身的体力、智力、"体力+智力+",以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智造"人",进而实现进一步解放人自身的实践探索历史。AI在整个演进过程中,能够同时在一定维度和深度上反映AI智能层级形成与演进的过程及运行范式便是"仿人";同时,AI仿人原则和仿人价值实现调控的技术价值、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等工程知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逐渐的积累和完善。一方面,AI由机械力学技术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使得单一解放体力劳动向着全面服务人类自由解放发展,一定意义上让AI获得了理论积淀、技术积累和初具规模的工程范式;另一方面,AI较为普遍的深度融合应用引起了人们对自身未来社会活动的隐忧,掀起了以其仿人的智力强弱层级来反映智能层级的价值调控与治理研究热潮,如兴起了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等研究。正因如此,梳理AI演进发展历程及其价值调控与治理规律,特别是厘清各历程中仿人原则的价值标准、价值调控措施及价值调控质效等治理要素,并从每一种特定智能层级出发,用仿人原则的价值调控与治理知识保障其正面效应得以可持续发展,负面效应得到有效消解和遮蔽,有益助推AI在向上向善的价值调控与治理下实现全面深度的智能融合应用,实现AI更广泛和可持续的深度智能融合应用,实现AI在未来社会中只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得力助手且是向上向善的线上线下24小时助力人类社会活动的道德选择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品牌伦理涉及诚信、公正、责任、价值观等,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基于伦理的品牌评价.而由这种评价产生的品牌联想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在对企业、消费者、政府三者之间的博弈分析中,发现品牌伦理制度化的现实性,并由此探寻相应的对策:采取非道德决策后可能承担的风险,完善监督、约束和执行机制;建立"适度"的激励机制与沟通机制,使得制度供给适应制度需求;健全企业品牌目标机制和评价机制;借助于制度的强制力来保障企业的社会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充满了未知和风险。科学技术从过去到当今在各种风险规避、防范和治理中都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和作用。然而,随着全球风险社会趋势的日益明显,现代科技在其产生和应用的过程中,自身也遭遇到多重风险,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开始动摇。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和科技应用的多重风险问题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博弈论研究现代科技的各种风险,归类并分析了现代科技自身的各种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研究了这些风险背后的相关博弈,如知识博弈、利益博弈和道德博弈,等等,并呼吁建立相关的科技风险治理机制和科技责任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