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公民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建设,也制约着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制约着"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为此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机制。构建该机制必须坚持长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必须是融激励、教育、协作、保障机制为一体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理论表明,人的现代化是根本,体现于公民意识的发展状况。公民意识的产生条件是复杂的,离不开参与、合作、规则和宽容等意识的萌芽。微博依靠自身的特质,产生"正能量"和"负能量",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出全新的思考路径。微博时代下的公民意识的塑造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要完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组织和公民教育,以及规范媒体。  相似文献   

3.
试论培养现代化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治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这是因为,公民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政治演进的基本推动力量。公民的现代化,涉及两个相关的内容,即公民政治行为和公民政治意识(以下简称公民意识)两个方面的现代化。行为是意识的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是由意识支配的。因此,公民的现代化,首先和重要的在于公民意识的现代化。 所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所持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期望。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传媒与公民身份建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劲松 《江淮论坛》2013,(6):41-44,60
塑造现代社会自觉公民,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又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新闻传媒作为象征性社会情境的主要构筑者,为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建构提供了基本框架,可在培育公民权利意识、建构公民身份认同、培养公民参与能力中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现代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公民意识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公民意识淡薄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培育公民意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本文围绕着如何培育公民意识,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分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容、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雪松 《北方论丛》2005,(2):132-134
公民意识塑造在转型国家的法治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遗传因素的浓重影响,导致儒家化传统对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产生了深层的影响,因此,把握时代潮流而扬弃儒家化传统.进而重塑公民意识和推进法治秩序的建立,就显得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借鉴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加强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主体意识与民族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平等意识等。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在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学生参与和实践中培育公民意识;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增强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探索公民意识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寻求强化我国公民意识的途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公民”这一概念的出现而产生和形成的。在古代和中世纪,有“臣民”“子民”的说法,但无“公民”的概念。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变革社会成员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确立体现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平等身份关系。在资产阶级革命首先…  相似文献   

9.
受到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存在着权利意识不均衡、民主意识不清晰、法治意识不深刻、公德意识不牢固等意识缺憾,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在网络向农村广泛普及的历史阶段,应该借助网络加强针对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推动农民参与现代社会的实践,进而培育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价值指向。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发展状况是互为条件、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公民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这说明公民教育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大力发展公民教育,培育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我国公民社会建设,努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高效化、科学化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对我国未来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日渐重视,但高校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仍存在一定问题。对高校学生应注重其主体意识、权责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发展意识等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保障学生正当权益、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合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全球化与现代化内容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姚萍 《学术探索》2012,(6):53-55
不论是器物的现代化,还是制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在现代社会,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形态是公民。公民意识是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姜淼 《理论界》2007,(6):4-5
公民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遗留影响,我国公民文化建设面临巨大困难。为此,应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深入完善民主政治、积极培育主体意识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民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社会最深刻、最复杂的变迁过程,而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蕴涵则引发着现代化中最深层的精神变革。公民意识的发育要以市民社会的存在为依托,市民社会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形成,这不仅提供了公民意识生成的契机,同时市民社会自身的发展也为公民意识提供着必要的发育机制和基本要素,因而市民社会构成公民意识发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16.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建基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吁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理性认识.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研究公民意识的形成特征、分析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对于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缤 《新疆社科论坛》2006,(3):69-70,86
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动力来源,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培育公民生态道德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育公民的生态道德意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公民人格是解读公民社会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深层判据,它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制度存在,孕生于公民伦理的精神价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与公民伦理诉求,决定了传统人格走向公民人格的必然趋势,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塑造,是在传统文化语境和现代化现实境遇中发生的,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制约.公民人格的历史缺场与现实诉求,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格转型充满对主体性精神、契约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对等精神、社会正义精神等理性精神形态的希冀与期待.  相似文献   

20.
公共空间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公共空间中的地位、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它以公共空间为生成场域,以公民身份为塑造主体,以关怀和共享为价值意蕴。共享时代语境下公民公共空间意识培育的内涵与价值体现在:促进价值共识的生成,培育公共规范意识,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加强共享意识教育。公共空间意识的培育无法脱离公民的公共生活,公民可以在公共交往、习惯养成、公共协商、公共合作中逐渐形成公共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