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焱 《老年世界》2013,(16):34-35
社会进步了,独身老人也越来越勇敢地主动追求晚年幸福。由于社交范围有限,婚介所、网络婚介机构等便成了老年人首选的“媒婆”。然而,由于市场尚待规范,一些不法婚介机构利用老人迫切寻找幸福的心态,设下美丽陷阱,骗财骗物事件时有发生,给老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偶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子女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无人陪伴的老人孤独难耐,找一个老伴共度余生就成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因为老年人交友渠道偏窄,很多老年朋友把寻找另一半的希望寄托在婚介机构。由于婚介机构鱼龙混杂,那些求偶心切、辨别欺诈能力稍差的老年朋友就成了一些打着征婚旗号的不法分子骗钱骗物的肥肉。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  相似文献   

3.
杨建 《当代老年》2007,(10):12-12
各地开设的“养老院”、‘馓老院”、‘老年公寓”等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大体上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实际问题,应该说这一措施是在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基础上的有效补充。然而,还有相当的老年人之所以不愿上敬老院或在那儿过得不顺心,原因之一就是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时,在某些养老机构养老功能还没有实现与家庭养老功能的“无缝”对接。简言之,就是养老院缺乏“家”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伴侣(A版)》2014,(9):33-33
我两次婚姻失败后,决定尝试一下“姐弟恋”。2013年6月,我与某婚介公司签订协议书,约定婚介公司综合我个人条件和择偶要求,有针对性地为我推荐结婚对象至少15次以上,同时,婚介公司为我开通他们自建网站的网上自助征婚功能。服务最终有效期限为2年。协议还约定,婚介服务以我结婚或主动放弃婚介公司服务为止。我一次性支付婚介费2000元。此后大半年时间里,婚介公司先后向我推荐了合适男士7位,其中有4位与我见面交谈过。  相似文献   

5.
海燕 《当代老年》2013,(5):11-11
如今,相亲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期待“黄昏恋”的老人们也加入了相亲的行列,不少婚介中心的资料中不乏老年人的信息,他们在相亲时更注重实际,房子、退休金、身体健康程度……然而,这些都不是老年人相亲时最关注的问题,有个出人头地的儿子或女儿,才是让老人摆脱单身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00,(6)
据《齐鲁晚报》报道 :山东济南市一家婚介咨询中心的老年部经理介绍说 ,今年春节后近3个月来征婚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74人 ,这个数字相当于往年的总和。失偶老年人前往婚介所挑选意中人的越来越多 ,一改往日的“地下活动”状态。点评 :独身或失偶的老年人寻找自己生命的“另一半” ,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需要 ,毋须羞羞答答 ,不必顾虑太多。走进婚介所寻找老伴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07,(21):41-41
通过保险机构以“按月付款”方式购买老年人身后的房屋产权,帮助老人实现“以房养老”,这一流行于欧美的模式今年10月首次在我国推出。“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这种模式专门针对有产权房的老年人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专门运营这项业务的机构,按月从该机构领取现金养老。老人身故后,由该机构收回房屋进行销售、出租或拍卖。这相当于专业机构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又称“倒按揭”,20多年前起源于荷兰,目前在美国最为流行和成熟,实施对象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外“以房养老”一般采用两种实施方式:一是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公益机构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由机构再返租给老人;二是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机构,由机构按月向老人支付生活费用,老人过世后该房屋产权转移给机构,房屋现值扣除实际向老人支付的生活费用和必要的管理费用之后,返还给老人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9.
“‘快乐老家’是咱老年人自己的家,常回家看看。”“社工太为老年人着想了,社区越来越有家的味道了。”“国青,我想和你谈谈心。”“小李,我家邻居问怎么参加‘快乐老家’的活动?”……这些社区里的老年人主动向社工寻求协助的场景,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如今,社区老年人对“快乐老家”的接纳和认可日益提升,对“快乐老家”的归属感日益增强,这让我不禁为自己三年来的坚持和付出而欣慰。  相似文献   

10.
从敦煌火车站出站,乘上去敦煌石窟国家旅游风景区的大巴车。导游介绍完景点参观事项后就热情地问道:“游客们中有‘老年证’、‘军官证’、‘记者证’的请您拿出来,我们为您办理优惠门票”。有几位怀揣老年证的老年人喜滋滋地把证件递了上去,百十多元的全票立马按半价的优惠办到了手里。几位老人兴奋不已,纷纷说:“真没想到家乡的老年证到这里还真能管用!”导游说:“我们这里是国家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老年证到这里是‘互认’的!”  相似文献   

11.
《老龄问题研究》2007,(4):26-30
山东省老年人口已达1293万人,占总人口的13.98%。其中,居住各类养老机构的14.9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5%,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选择居家养老。多年来,我省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不断加强“四个体系”建设、坚持“三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实施有关活动”的第45/106号决议,确定从1991年开始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节,从此,全世界的老年人有了自己的节日。由于10月1日是我国国庆节,因此,国际老人节的庆祝活动在我国一般安排在农历的“九·九”重阳节期间进行。由此,人们对“‘十·一’国际老人节”这个老年人的重要节日,越来越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澳门的老年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历史功绩。正如澳门社会司官员所说:今天的长者都已将其一生贡献给了家庭和社会,因此社会有义务开拓资源,提供照料及造就条件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目前,澳门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7.6%,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2万,其中75岁以上的占30%。今日澳门老年人,享有衣食住行及健康、文娱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具体分为“经济援助”、“机构服务”和“颐老咭”优惠等方面。对老年人的“经济援助”,主要由澳门社会工作司及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按章分发包…  相似文献   

14.
婉睛 《老人天地》2014,(2):23-25
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失偶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子女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父母,无人陪伴的老人孤独难耐,找一个老伴共度余生就成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因为老年入交友渠道偏窄,很多老年朋友把寻找另一半的希望寄托在婚介机构。由于婚介机构鱼龙混杂,那些求偶心切、辨别欺诈能力稍差的老年朋友就成了一些打着征婚旗号的不法分子骗钱骗物的肥肉。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3,(11):14-14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公办养老机构的保障边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陈传书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传书表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11,(29):22-24
9月6日,卫生部网站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其中,在‘老年人跌倒的现场处理”部分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此消息经新华社播发后迅速被广泛转载,在互联网上激起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伤害干预知识应该予以普及,否则热心救助的人也可能有心无力;有人则担忧,在“扶不扶”正掀起一场社会大讨论的形势下,这个指南的发布是否为见死不救的“冷漠”提供了新的借口……本刊特摘编各方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吾之 《老年世界》2011,(6):36-36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1893年-1988年)晚年谈到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时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是‘少吃多动’四个字。”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3,(11):20-20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启仪建议,强化县区和乡镇政府的职责,对辖区老年人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掌握信息,建立档案,为老年人反映问题和诉求提供方便,为老年人织就起一张“安全网”。王启仪认为,通过强化政府责任、促进投入主体的多元化、推动运行机制的市场化等措施,为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提速,  相似文献   

20.
5月30日,上海市民政局与徐汇、黄浦、嘉定、松江四区政府举行深入推进现代民政建设集中签约仪式。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位于上海市中心、人口密集的黄浦区,将围绕中心城区社区建设,打造“老年人宜居型社区”,同时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干预。据悉,这种“老年人宜居型社区”介于家庭养老与专业机构养老模式之间,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身边无子女陪伴的老人提供助餐、助居、助聊、助医等多种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