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三个梯度.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落后以及投入比例较小则严重制约了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敏  杨京英 《统计研究》2010,27(12):57-64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一个信息化影响的测度模型用于评估企业电子商务扩展——从传统渠道转向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的程度,模型包括相关影响因素和假设命题。按照业务流程观点,用价值链上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实施程度作为电子商务扩展的度量,并收集156家传统实体企业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假设命题,分析信息化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扩展之间存在重要关系,5个因素与行业类别对电子商务扩展影响显著,而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不是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的测度模型能够有效地测评信息化影响,这对于支持政府和帮助企业制定和建立相关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建立陕西省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合适的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并对陕西省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如何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和进一步合理提高陕西省的科技投入力度,为陕西省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税收收入模型预测精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建立了四个预测税收收入的有效模型,利用1985~2004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半对数模型预测税收收入偏差较大;当把经济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引入自回归模型时,模型预测精度也较差;如果把政策因素这一外生虚拟变量加入自回归模型,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高;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了多个经济因素之间的复共线性以后,建立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适合用来预测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西省1991—2008年统计数据,利用岭回归估计建立模型,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陕西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科技投入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人力资本投入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产出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2014—2020年我国14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了显著推动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问题、缩尾处理及剔除直辖市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文体财政支出力度大的地区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是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分解成几个基本因素的变动,从而清晰地追溯出地区产出增长差异的根源及各基本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2008~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金融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探析,其次,我们建立了金融集聚指数与经济基础、对外开放、人力资本、金融创新、投资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进行了度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了营销创新的概念及过程,并将企业营销能力分为营销创新能力和营销执行能力进行定义;然后分别分析影响营销创新模式选择的四个关键因素:营销创新能力、营销执行能力、营销竞争环境和对外链接广度;最后运用蛛网模型图将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对营销创新模式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用气候突变原理,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判定了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从四个主题出发.构建了包含37个指标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主题层内部采用权重积(WP)方法构建四个主题子指数,采用欧式距离法计算研究区1989~2006年的综合环境生态指数并对其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导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效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人类胁迫和社会响应通过间接的作用对研究区可持续能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