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我国1995~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税收征管综合效率的变动态势以及地区差异,并进一步将税收征管综合效率变化分解为税制变动和征管技术效率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税收征管综合效率增长较快,而且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税制的变化;第二,我国税收征管技术效率的改进较小,但波动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指令性计划”色彩;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的税收征管综合效率增长远高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和受限Tobit回归模型建立两阶段分析框架,对湖北国税系统2010~2013年税收征管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省国税征管效率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征管技术创新是征管效率提升的主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升税收征管组织水平和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是持续提升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涛  傅强 《统计研究》2011,28(7):62-70
 本文基于非意愿变量Ruggiero三阶段模型对1998-2008年我国29个省级地区进行评价,旨在求解生产过程中给定各种投入要素和产出水平下实现碳排放污染最小化的效率指标。继而进行区域效率差异的比较,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地区差异动态演进,最后,采用面板回归考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效率逐步提高,但区域分化明显,由“单峰”向“双峰”演变;效率改善更大程度上是来源自逼近效率前沿的结构性改善,而技术进步效应尚且不足。中国经济的迅速扩张并未对碳排放效率构成较大负面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碳排放效率卓有成效,但改善作用对不同区域影响力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分析模型,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投入要素中,人员投入冗余最多,其次是信息投入和设备投入、组织投入;技术能力产出要素中,管理绩效最为不足,其次是市场绩效和研发绩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能力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吴雪 《统计与决策》2012,(24):122-124
文章使用DEA超效率模型,使用7家种子行业公司2006~2011年的年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销售费用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二项投入因素与销售利润之间的效率。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种子行业的营销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公司处于DEA中度或者严重无效的状况。各级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种子行业的营销效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我国2013—202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和空间差异特征,并通过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影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2013—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总体有所提升,但总体未实现有效配置;从空间分布看,不同省份的医疗卫生资源效率存在差异,相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效率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结合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发现,主要是医疗设备和人才的不足制约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率提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演化上看,东中部地区较为平稳,西部地区受政策、环境等影响,变动较大。建议强化医疗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大西部地区医疗投入,优化东中部地区配置效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协作,平衡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DEA方法在进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中存在的不足,文章首先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科技投入要素的相对权重进行了设定;进而采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我国1991~2005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资配置效率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状况,其中政府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有利于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改革开放、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存量则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及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人力资本和创新如何影响出口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竞争力较低时,全国的人力资本要素和创新要素、东西部地区创新要素中的专利、中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出口竞争力有着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较高时,全国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东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每十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和创新要素中的R&D投入,中部地区的创新要素、西部地区人力资本要素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创新要素中的R&D投入对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十五"期间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效率,通过将区域发展中对不同类型资本(区域发展依赖三类资本,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依赖作为投入,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作为产出,综合评价区域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间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的低碳经济效率,同时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特点,随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存在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占比、研发投入都与低碳经济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使用占比对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2.
R&D(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源动力.合理评价R&D效率,有助于政府合理配置R&D投入并提高R&D产出水平.文章构建的DEA交叉评价模型,评估了我国主要机构部门的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了我国R&D投入结构与发达国家差距.发现:为提高R&D效率,应该调整R&D投入结构,增加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D投入;同时努力实现地区间R&D活动均衡发展;企业部门需要组建高素质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柏培文 《统计研究》2012,29(4):66-71
本文探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及其效率问题,并与非农业部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总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年前与非农业部门相近,但此后开始逐渐明显低于非农业部门,并有不断扩大趋势,前者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资本配置比的贡献不同,后者差距的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不同;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重新配置,发现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虽然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农业部门的发展萎缩。最后,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东海 《统计与决策》2022,(20):164-168
文章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层面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R&D资本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区际流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D资本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R&D人员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R&D人员区际流动对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资本区际流动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环境因素的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环境因素,采用超效率模型,分析了我国1998~2007年间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显示上海、海南等7省能源效率处于有效前沿;全国以及中部、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总体趋势是不断提高,东部地区能源效率先上升后下降;省际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经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2—2012年中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投入导向的VRS-DEA模型,对中国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动呈现U型特征,东部地区能效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在规模效率上较差而西部地区缺乏技术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受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影响;第二产业占比越高,能源消费结构越依赖煤炭,能源自给自足率越高,技术水平越低的地区往往具有更低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采用SBM-DEA方法建立全要素能效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07年中国29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效率。实证结果表明:SBM方法的能效测度结果更能反映中国能源利用的真实水平;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节能形势严峻,各省份、三大地区之间能效差异显著,尚具备很大改进空间。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实现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效的趋同将是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全局超效率EBM模型、Malquist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分解和空间分异分析,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收敛性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纯技术进步对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增长的贡献度较高;区域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的空间分异是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区域层面均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9.
软件外包承接城市承接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软件外包实力。文章在对因子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联合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结合使用的方法,用因子得分作为数据包络分析的投入值,依此计算投入产出效率,改进了传统数据包络分析的缺陷。并据此方法对我国14个参与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承接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寻找出高效运作的标杆城市,为无效率的承接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谭谋  吴学兵 《统计与决策》2022,(21):152-157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分别对财政效率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支出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但利用效率呈“U”型发展态势;财政收入效率整体DEA有效,但发展存在波动。(2)该经济带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发展态势,生产有效年份占40%。(3)当以一般预算支出、一般公共服务和财政压力为门槛变量时,财政支出效率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当以一般预算收入为门槛变量时,财政收入效率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当以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财政压力为门槛变量时,财政收入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