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台政策产生的背景及演变的经历,认为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政策的实质,就是不让中国得到台湾和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利益。  相似文献   

2.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动因。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对其非洲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背后的动因就是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本文以美国在非洲最重要的三项利益——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为分析框架,将二战以来的美国对非政策划分为冷战时期、冷战结束至"9·11"事件爆发和"9·11"事件以来三大阶段,梳理在各个时期美国在非洲的国家利益及据此推行的对非政策。基于美国在非洲国家利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判断,本文认为尽管特朗普的对非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自"9·11"事件以来确定的美国对非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苏俄建立之后,美国在如何对待在政治体制上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犹豫过,但美国最终根据自’身的利益决定从武力、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苏俄。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美国时苏俄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承认政策。这一政策执行长达16年之久.给苏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 ,美国不断提升与台湾实质性交往的层次和对台军售水平 ,但又最终向中国表明其仍然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和不支持台湾独立及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美国的这种对台政策虽然看似矛盾 ,实则并不矛盾。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台湾问题的有关论述可以为此提供一个明确的解答。鲍大可当时所说的美国对台利益需求目前仍然存在 ,美国目前的对台政策也没有超出鲍大可当时设计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身份角度解释外交政策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主要是建构主义影响所致。建构主义认为,利益是由身份建构的,是国家身份而不是国家利益最终决定了国家的对外政策。这与传统的理性主义不同,后者一直视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根本不把身份看作是一个重要问题。两种理论均有其贡献与缺陷,对此进行有机的扬弃与结合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利益是国家行为的终极出发点,它塑造了身份,并进而决定了对外政策。当利益发生重大变化时,国家身份迟早也要发生相应变化。这点已在建国60年来的当代中国外交实践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纵观自卡特政府以来美台关系的发展,作者认为美台关系始终处于变化、调整之中,美国政府从未摆脱“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模式。一方面因为美国的亲台势力强大,但更主要的是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对台政策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但又存在着不稳定性,受到国际环境、中国等因素的制约。台湾问题最能导致中美关系恶化,甚至走向对抗。改善和发展中美双边关系关键在于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反映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对我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战略就成为必然,致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在合作和对抗中摇摆,为此谋合作、避对抗应成为我国制定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和平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苏俄是与资本主义“自由世界”在意识形态上完全对立的新生国家。威尔逊领导的美国政府对苏俄的政策先后经历了不干涉、反对日本独自从东方干涉、联合干涉、单独撤出干涉四个阶段。通过分析威尔逊政府对苏俄政策演变的深层原因可以看出,这种变化并不是完全由某个历史人物的意志决定的,而是根源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印尼非殖民化政策经历了国际托管、不干涉、中立和压服荷兰明确支持印尼独立四个阶段的变迁。在这一政策变迁中,美国反殖民主义的理想主义意识形态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但从根本上推动这一变迁的则是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了保持与西欧盟国的团结,美国的激进立场在二战末期开始退却,不再主张国际托管印尼,采取不干预政策。然而,荷兰顽固的殖民政策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基于自身经济、安全利益和冷战时期全球政策目标的整体考虑,美国改变了中立的态度,最终选择支持有反共倾向的印尼走非殖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格局的变幻,美国的对台政策经历了从策划“自治”到观望待变,从“弃蒋”转而“扶蒋”,从“介入”到有条件的“不介入”等阶段性变化。文章从历史的层面分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生成及其演变的深层次原因:一是缘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符合美国需要的“有关世界的体系并予以实施”,维护所谓“自由制度”或“自由世界”不受侵犯,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军备控制体系;一是意识形态驱使,即维护非共产主义世界的边界,控制非共产主义力量与共产主义力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历来对海洋自由问题持一种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态度——具体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参与到世界海洋自由进程当中来还是独立其外,皆视当下的国家利益而定。这就是美国海洋自由政策的利益逻辑和历史传统。战后美国海洋自由政策的演进,除了延续这一利益逻辑和传统之外,又发展出另外一种趋势,即随着自身军事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单边主义、军事手段追求海洋利益的冲动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的变迁经历了"开放-收紧-松动"的历史过程,并在近年出现了再次收紧的趋势.移民政策的变迁背后的动因是美国"实用主义"的政治逻辑,符合利益则允许进入,不符合利益则拒之门外,这一逻辑贯穿移民政策变迁的始终,并将影响未来美国的移民政策.移民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并不仅是移民问题本身,而涉及到...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基于现实主义利益的考量,美国在对台军售的质与量方面,较之先前均有大幅度提升。本文从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国家权力、权力平衡和国家利益三方面入手,对冷战后特别是从1992年至2008年美国对台军售进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1945~1949年,美国政府对台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这期间美国不断调整对台政策反映出它为了称霸世界、不惜牺牲别国利益的殖民思想.今天,我们重新研究这段历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将对这四个阶段美国的对台政策作一个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7.
科索沃战争后的困惑 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美国该如何确定它在当今世界的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关注国外事务有多大限度?在信息时代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来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既用于描述对外政策,又用来确定对外政策。因此,关于国家利益,争议颇多。一些学者甚至对当今“国家”利益观念本身日渐式微感到遗憾。亨廷顿最近也撰文指出:“美国人对国家特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因而无法界定他们的国家利益,结果,次于国家的商业利益、跨国家和非国家的种族利益主导了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言政策是近年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美国政府对待土著语言、官方语言和外语的态度和措施表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强烈的语言意识和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是影响或决定美国语言政策的主要因素。强烈的语言意识和民族优越感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美国语言政策研究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威尔逊政府的苏俄政策在美国外交史占有重要地位。以《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界,威尔逊政府的苏俄政策分为笼络与敌视两个时期;它推行这些政策既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使然,还是意识形态、苏俄外交影响的结果。这一政策被他的后任继承和发展,导致了美苏关系的长期非正常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语言政策的国家利益观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政策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语言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作为典型多元文化社会的美国,达到"统一性"与"多元性"的平衡,构建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语言政策是其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国家利益的构建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权利意识的建构,又包含新兴的共有知识、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