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正95年前,出席中共一大的15名代表齐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这里面有13名中国人,还有共产国际派出的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两名外国代表。几十年来,世人对荷兰人马林有大量的了解和研究,但对俄国代表尼克尔斯基却所知甚少。——编者来中国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尼克尔斯基是化名,他的真名叫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1889年2月10日生于贝加尔湖巴尔古斯区。1916年到1917年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战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很多分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来自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3.
学界一直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独创,本文在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的基础上,认为中共在由一个幼年的政党转变成为一个成熟的政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共产国际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所产生的有益的影响作初步分析。首先,土地革命初期共产国际的某些正确指示及后来某个时期策略上由“城市中心”向“农村中心”的转变,为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起了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从大革命失败到中共六大前夕,共产国际强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为红军…  相似文献   

4.
在黄埔军校的创办过程中,共产国际、苏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最早向孙中山建议创办一所革命的政治学校,苏联顾问鲍罗廷直接参与了军校的筹建;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苏联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帮助,使学校渡过了初创时期的难关;黄埔军校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出色的政治教育工作,都深受共产国际与苏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出席党的一大的共有15人,其中的13人是全国58位党员的代表,另两人是共产国际的代表。鲜为人知的是有6个人,虽然没参加党的一大,却与党的一大有关。两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因何没参加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实行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特派员制度就是它的重要体现。共产国际章程规定: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在各国进行工作的党只是它的独立支部而已”。各支部中央领导成员的任免必须由共产国际审批;“各支部的纲领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批准”;“各支部的例行代表大会和非常代表大会,须经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同意方可召开”;“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会有权撤销和修改各支部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决议,并作出各该支部必须遵守的决议”;各支部的中央委员会必须将一切会议记录按时抄送执委会,共产国际有权向各支部派遣拥有“最广泛的权力”的特派代表,特派代表有权参加被派遣支部的中央或地方一切会议,监督该支部工作,“有权反对该支部的中央委员会”。总之,共产国际对各国党拥有无限权力,“执委会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 20年代的中国大革命中,共产国际曾经给予中国革命以有益的指导和宝贵的援助,对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对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和推进中国大革命进程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犯有严重右倾错误。共产国际右倾指导思想贯穿于中国大革命始终,对中国革命影响甚大。我们应实事求是地研究这一问题,科学地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建党思想创立之我见綦磊,李怀义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过程中,勇敢地走出马克思、列宁的建党模式,突破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的教条主义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9.
一、孙中山和列宁在共产国际成立前就有了联系,第一次把中国革命同俄国十月革命联系起来。共产国际成立后,不断派出自己的代表同中国国民党联络。这些代表经过考察,正确估计了国民党的力量和影响,帮助孙中山同苏俄结盟,推行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战略。 1920年7月,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发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正式提出了共产国际应当与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的策略思想。会后,列宁派魏金斯基为驻中国代表,以同孙中山联系。同年11月,经陈独秀介绍,魏金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共产国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倾向又有所不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汲取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有益思想,又逐步摆脱其控制,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林,原名斯尼弗莱特,荷兰籍人,在印尼长大,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0年8月被任命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1921年6月抵达上海。他来华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建党和寻找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途径。在中国,他运用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结合其在爪哇工作的经验和对中国国情、国共两党状况及工人运动状况的考  相似文献   

12.
张太雷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的五四运动精英和中共创建人之一,受陈独秀的影响很大。当他完成中共最早派往共产国际使者的使命归来时,已成为此期党内马列主义水平的代表。在当时中共作出加入共产国际这个必要也是必然的抉择时,又给予陈独秀以热忱的帮助和影响,着力协调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关系,陈独秀也很看重张太雷,他们为完成党的创建工作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年代张太雷担任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翻译这一历史史实,从多角度展示了张太雷与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之间深厚的同志情谊,展示了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4.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壮举,共产国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探讨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价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对全面准确地了解南昌起义及总结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5,(5)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重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帮助建起来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同共产国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30岁的毛泽东在中共三大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层,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关。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会议的指导者马林认为,共产党必须和国民党合作,而且坚持共产党员一定要通过个人身份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第二次王明路线即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斯大林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来源于共产国际、斯大林,是共产国际、斯大林所推行的右倾方针和带有民族利己主义倾向的对华政策的产物。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①这时他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最右的方针。②另一方面,共产国际、斯大林又为纠正这一错误发挥了其特有的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对共产国际、斯大林与第二次王明路线的关系作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未出席中共“一大”原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共计15人。为党的成立及党的其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陈独秀却没有参加这次大会。结合已有史料,对陈独秀未参加中共"一大"原因分析如下:一、直接原因:公务繁忙;二、心理原因:对共产国际包办"一大"有意见;三、根本原因:对中共"一大"会议不重视;四、社会因素原因:回上海参加"一大"有一定危险性;五、权力因素原因:他不愿意放弃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先后三次赴苏,代表中国共产党处理与联共(布)、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周恩来以其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毅力较好地处理中国革命特殊时期,中共党与苏联、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逝世以后 ,国民党内部分化严重 ,右派活动猖獗。对此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国民党政治顾问鲍罗廷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之间意见不一。具体表现为 :陈独秀先争后让 ,让中有争 ;鲍罗廷先让后争 ,争中有让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维经斯基则始终主张让步。三者之间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最后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 ,让步策略占据上风 ,从而形成了 1 92 6年初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大让步 ,即政治上的大让步。  相似文献   

20.
1927年9月至1937年9月是中共开展苏维埃运动时期,1930年1月至1934年10月是中央苏区创建的辉煌时期。在中央苏区的创建过程中,共产国际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是中央苏区创建的重要理论根据;共产国际"农村中心"策略,是中央苏区创建的重要政策支持;共产国际采取的相关举措,是中央苏区创建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斯大林中国革命"三阶段"论、共产国际指示和决策的"左"倾、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也给中央苏区的创建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历史地、科学地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央苏区创建过程中的功过是非,对正确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