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是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的学术专著,2001年10月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国内首部研究河洛地区经济史的学术专著,作者站在宏观的高度,从微观入手,对河洛地区经济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认为,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的发展代表了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基于这样的立论,该书主要从农出水利建设、农业区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林牧渔业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汉唐间河洛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用轮大的篇幅研究了河洛地区的手工…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5日,我为洛阳工学院薛瑞泽博士的专著<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写了一篇小序.今天又是9月5日,应薛瑞泽博士之约,再序他的新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时间相隔刚好一年.世事之巧,真有令人意想不到的. 薛瑞泽博士在不长的期间,连续出版两部有分量的力作,并非偶然,而是他勤勉努力的成果.就前一书来说,我曾在其序中提到,他自从学于郑州大学高敏先生门下作研究生,即注意婚姻史的探索,发表有多篇论文.现在这部<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积累更厚,自九十年代初,薛瑞泽博士就有<东汉洛阳商业的勃兴>、<汉唐间河洛地区的渔业>、<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粮食加工业>等论文十四、五篇陆续刊布,为他的这部新书打下了基础.所谓真积力久则深,读者可于此见之. 社会经济史本来是中国历史学界的显学,自二、三十年代便为学者重视,著作如林,大家辈出,然而学科范围广阔,仍然有许多疑难,有待深入探讨.不少专家有鉴于此,或作断代的研究,或行分区的考察,都促进了经济史这一学科的前进发展.薛瑞泽博士的这部书,专注于汉唐之间的河洛地区,断代、分区兼而有之,可说反映了经济史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新趋向,值得大家注意. 河洛地区位居中原核心,从古以来是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薛瑞泽博士1989年起在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参加编写多卷本的<洛阳市志>,即立志对河洛地区进行全面研究,广读有关史籍文献.来到洛阳工学院,获得领导支持,任该学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所长,更以主要精力投入河洛历史的研究.<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是他在这一领域中首先做出的成果. 和前一部著作<嬗变中的婚姻>一样,这一部书仍把目光集中在中国历史长河的中间一段.但与前一部书不同,这部新作不仅专注于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而且更多地研究史家历来艳称的汉唐盛世.薛瑞泽博士认为,汉唐间河洛地区的经济发展,体现出当时整个北方经济的总体水平.他先是由农业经济着手,兼及作为农业补充的林、牧、渔业,论述其与工商业的关系.然后,详论以冶铸、纺织为代表的手工业,如何在满足官府需要的同时,向市场提供产品,而市场的发展又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商品化倾向.在一环扣一环的逐步解析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薛瑞泽博士和河洛文化研究所的工作正是方兴未艾,我们期待着有关河洛地区研究的更多成果的问世.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县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而怎样因地制宜,确立具有特色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  相似文献   

4.
以今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曾在我国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薛瑞泽博士的新作《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0月出版 )对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区域经济史佳传。  研究古代经济史 ,或断代为限 ,或划分地域 ,或分专题。本书综合运用这三种研究方法 ,而求有机的兼容。其研究对象和书中内容 ,首先是断代的 ,以“汉唐”为限 ,上下逾千年 ;其次又是地域性的 ,在“引言”部分 ,先对“河洛”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并对河洛地区进行了必要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古河洛地区,夏商周三代先民开创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河洛文化,而文字文明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结绳记事,到契刻符号和契文;从文字训诂,到书法艺术,语言不断丰富,思维渐趋缜密,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华文字,根在河洛。河洛文字文明不断向外延伸扩展,随着民族融合的步伐进入台湾地区,并在那里生根生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先秦至隋唐时期河洛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首善地区之一,其商品经济颇具特色。而这一切则 完全得益于商业领域最活跃的因素──商人,是商人在封建时代特殊的抑商环境下,发展了该地区的商 业,繁荣了市场。先秦是河洛地区商人阶层形成和壮大的历史阶段,商人群体不断增大,商业资本日渐活 跃,经营的地域和商品种类不断扩大。汉唐时期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商人开始插足政治领域,而官员则 从事经商买卖,形成官商合一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减少了国家税收,干扰了国家政策的顺利贯彻执 行,加速了封建政权的腐朽化,使封建的商业经济沿着畸形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5 000年的悠久历史,3 000年的文化中心,1 600年的帝王之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河洛文化。河洛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博大厚重的文化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并将继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我刊自1996年(时为《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河洛文化"栏目至今,已发表与河洛地区文化、文学、历史、考古、哲学、经济有关的稿件数百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文摘刊物全文转载多篇,曾获得李学勤、朱绍侯、高敏和王子今等知名学者赐稿并高度称赞。该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为进一步强化本刊特色,把河洛文化研究"做实、做细、做深、做透",打造本刊的学术品牌,现继续面向海内外学者诚征佳作!  相似文献   

8.
河洛文学是描写不同时期河洛地区生存状况、伦理观念、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具有特定文化品格的地域文学。那种把凡是生长或居住在河洛地域内的一切作家的作品都贴上河洛文学标签的做法,将消解河洛文学的特性。河图洛书及《易》文化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神秘奇异特性和“自然之道”思想,河洛礼乐化赋予其浓郁的伦理色彩,王都文化使其深具现实批判精神和历史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我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曾谈到了河洛区域、河洛文化圈的范围问题。认为河洛地域“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认为河洛文化圈,“应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见《文史知识》1994年3期),并说明河洛文化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对于以上认识,我至今基本没变,只是认为河洛区域的东边,应该延至开封。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特色农业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意义重大。识别和判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价值标准主要是农业产业的独有、规模、产业化和效益标准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劣条件 ,突出环境、物种珍稀、气候、草原、野生特色 ,以市场导向 ,资源依托、生态保育、科技支撑、动态优化为原则实施特色农业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青海藏区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加强对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战略思想对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重臣左宗棠在经略西北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开发、建设西北的战略思想。他在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农牧并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推广近代工业和发展商业贸易以及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他的许多战略思想和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洞庭湖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等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湖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弱质性农业对农业保险产生的需求、湖区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出的需求.洞庭湖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支农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完善洞庭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粮食生产与林业建设在三峡库区的农业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应按照粮果生产梯田化、森林利用合理化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战略原则和技术要求 ,镶嵌配置 ,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开发的有机结合。这是实现库区农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河陇区的农田水利开发为当时西北屯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支撑唐盛世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兴农先兴水利的开发思路,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循环经济战略:产业生态化重组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生态化重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产业生态化重组的重要性,探讨西部产业生态化重组的制约因素,指出应优先发展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绿色服务业、矿产开发与生态修复等产业,并提出政策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以及绿色产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仍旧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经济增长,与国家提出的发展集约型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背离,存在地方政府引导失误。笔者剖析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成因,并从地方政府治理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部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撤拉族自元代初年迁至青海循化地区后,在发挥自身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吸收周边其他民族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循化地区的农业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依据历史资料,阐述了循化撒拉族自明清以来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以及园艺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的西北地区,畜牧业是绝大多数民族传统的占优势的经济类型。无论是以农业立国的隋唐中央王朝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都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并积极进行绢马互市、粮马互市、茶马互市,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不仅具有适宜畜牧业发展的气候、草场条件,而且勤劳智慧的西北各族人民还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畜种,为传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用西部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实地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数据,分析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问题。研究发现,西部矿产资源开发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并存,正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带动资源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负外部性表现为对资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通过明晰矿产资源产权、强化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唤醒民众环保意识、统筹利益相关者利益,可促进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内部化,实现西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资源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