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两课"与人文社会科学在教学内容上、教育功能上不同,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牢固树立"两课"教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的思想.二者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师是学生政治、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榜样,行动上的表率.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学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将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着“两课“教学的质量和实效.着力探讨、研究高校“两课“教师紧跟时代发展前沿、适应新形势需要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修养,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而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3.
项洋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33-134,28
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想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明风尚,高校“两课”教师应做学习、实践和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的表率。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高校“两课”教学的新特点,两课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职业道德素质,博深的理论知识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艺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与“两课”教改的关系研究,探讨“两课”改革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两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方向定位、方法论指导、内容提炼与综合、主体的动力支持和直接教育等一系列功能。"两课"教学应当准确把握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两课"教师维护生存权的必然选择。"两课"教师必须融合"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四位一体,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两课"创新,完成"两课"课改任务,最终赢得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的“两课”教育在现实教学中陷入极大的困境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就教育者本身来讲 ,其教育方式是值得深思的 ,“两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胜任教育事业。教育者本身不应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 ,而应该以现实实践为基础 ,逐渐步入一种有关知识社会学理论创新的教育模式之中 ,努力开创一种全新的教学风尚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满意度课题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研究"两课"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学生对"两课"教学的满意度研究.本文将对"两课"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背景及价值,研究的设计及实施方法、步骤,研究的结论和对策做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两课"教师应具备的政治、品德、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整体素质要求,并在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素质提高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西方传统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西方近代的旧人道主义,而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则是不同于旧人道主义的新人道主义。"发展是天然合理的"、"有能力做的,就是应该做的"是西方旧人道主义哲学在发展问题上得出的必然结论。它否定了对发展本身进行评价、约束和规范的必要性,发展也因此失去了任何伦理的界限。新人道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与价值的"有限论"的人道主义,它实现了从个人本位到类本位的转变,实现了从"绝对主体"意识到"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现世主义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的简单论述以及对生态伦理学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阐述,肯定了生态伦理人本精神的存在基础;并通过对个人伦理和群体伦理的否定,提出了新时期生态伦理人本精神在类人层次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作重心的转移,高等教育结束了政治化时代,进入了以追求运行效率和效益的管理主义时代。管理主义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关注市场、追求效率,充分赋权、追求自主,讲求绩效、追求卓越等特点,导致了对教育理念、权力共享、职业理想的冲击。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应从教育理念的培育、管理模式的改进以及大学精神的塑造等方面为切入点,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激发教师的道德自律,构建有利于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时代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5个领域的253篇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梳理研究发展的脉络,评价知识与伦理关系的研究现状与缺陷,认为拓展研究视角、明晰行为主体、定性定量结合是未来研究的演进趋势。伦理与知识的完美融合,深化于人类的思想意识层面;伦理道德对知识经济加以规约,能够为伦理构架下的知识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企业管理伦理的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理念经过了以人际关系为本、以人的需要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以人的复杂性为本、以人的有限理性为本、以人的文化性为本等发展阶段,其基本含义是企业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企业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怎样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使企业目标和企业成员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的伦理道德规律,人本管理因强调充分尊重人的正当需要、大力促进人际和谐、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而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在具体操作中,它要求企业以人道主义的方式对待利益相关者,公正、宽容、民主地开展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法阐述了道德、职业道德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培养两方面归纳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是我国大学发展的主力军。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专业素养的基础,30年来学者们对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内容体系、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与原因以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着内容泛化,缺乏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信度;研究内容与领域比较狭窄,职业道德内容与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混乱等问题。细化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条目研究,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时期,中学历史教育在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时,要注入人本教育,使学生“立人”,通过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人本主义倾向和生态伦理学的自然主义倾向,既有其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其相互贯通的一面。生态伦理学的重文化价值尤其重自然价值、重人尤其重生命和自然界的自然主义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得以确立的重要学理根据或赖以成立的重要文化前提,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依据的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则是生态伦理学研究和思考的起点、归宿与内驱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肤浅,价值导向不明确;注重知识的继承性而实践性和开拓性不足;内容设计追求多样性而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在人文教育的精神领域忽视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整合不足。要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发展应重塑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客观环境;树立整体文化观,构建完善的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两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学;在理工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