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青年价值观具有自主性、阶段性、广泛性、从众性、新异性、短暂性和可塑性等特点,现代青年价值观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价值观也出现了现实性、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价值观对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在青年中倡导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倡导社会主流价值,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当代青年信仰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尽管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信仰仍然是主流,但是也受到了一些冲击,甚至部分青年还产生了信仰危机。究其原因,除社会负因素和学校教育不足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青年个人主导价值观的缺失。促使青年构建科学、积极、健康的主导价值观,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从社会、学校和青年个体3个方面分析了培养青年主导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归根结底为现实的社会存在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迁。青年价值观经历了追求理想、价值反思、主体觉醒;多元价值趋向的形成发展;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多元趋向整合并向传统回归四个阶段的变迁。呈现出由一元走向多元、由轻理想到重现实、由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转化等特征。新时代背景下,需正确审视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这对更好地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青年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青年人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21世纪青年人的价值观特点及其成因进行探讨,认为在青年的价值观教育方面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睛雨表。建国以来青年的职业选择及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青年职业价值取向的产生有着很多深层次原因,引导青年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选择,对他们自我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就医观念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青年医务人员在这复杂变化的现实条件下,其人生价值观和职业行为、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进一步了解和摸清医院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走势、年轻人的所想所需,对于探索新时期医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促进医院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反映着特定时代的青年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期中俄两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变化与比较的分析,旨在展示不同的改革路径和社会转型背景下两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异同,认识改革进程、社会转型与青年人生价值观内在的紧密关联,从而为我们比较中俄两国的改革进程与社会转型提供一个特殊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9.
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大学生是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作为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所有志愿者的行为,都是自愿,是一种道德自燃,而志愿行为对于一个社会精神的意义,应当是一种道德引燃的“应然状态”。然而,面对前方志愿者部队应招涌入,后方志愿者却频频流失的怪现象不得不引起关注。行为的践履是归于价值观和理念在引导,本文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念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 ,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的取向的演变趋势。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可以总结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 ,在认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内涵,并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原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研究领域中农民含义的矛盾现象,及有关"农民"含义的几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农民概念的运用存在简化、淡化甚至漠视的倾向。社会的转型使农民从以身份为特征回归以职业为特征的概念。因此认为:欲对农民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必须澄清什么是农民的问题。在农民以职业为特征的划分基础上,提出辩证的、适宜的理解和运用农民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是其认识来源 ;全党对农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是其重要基础 ;在同党内外关于农民问题的错误观点斗争中逐步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灾害防治女性化问题,是指由于大量青壮年农民进程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灾害防治的劳动力主体,从而给农业灾害防治、农村妇女身心健康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一是是吸引部分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充当农业灾害防治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防灾救灾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三是实现农业灾害防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这是最根本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江西青年农民素质教育是指对在江西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劳动者基本素养的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学、技术、法纪、审美等方面的教育。为了提高江西青年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采取增加农村经费投入、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搭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相比之下,农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偏低。解决农民的贫弱,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党和政府历年工作的主题。在当前众多对农民生存境遇的探讨中,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困、能力不平等和社会排斥现象等入手,为我们更好地解读农民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更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问题的解决从提高农民可行能力方面着手,也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和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两篇文章,初步概括出两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着共同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及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和无产阶级等方面观点认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通过对王龙、王虎、王源为主的一家三代人在长达近一个世纪中的命运浮沉和思想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她对中国社会、中国农民及其未来的思索和看法,不过这些都打上了西方人的烙印,另外她写作的传统也主要来自于西方。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2002年全国居民生育意愿调查及河南省农村居民数据分析结果,应用2009年末豫西农村田野调查中的质性访谈材料,研究中原地区深山村、丘陵村和平原村这三类农村中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研究发现,受外出务工经历的深刻影响,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徘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在城市务工时,受城市现代生活氛围熏陶,生育观念偏重考虑自身个体和小家庭的发展;在农村家乡时,重新受到传统生活环境的浸润和村落家庭生活竞争观念的熏陶,生育观念回归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学生对当前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分关注,思想非常活跃.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两课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反映出的观点和见解加以综合,研究和分析农民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系统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