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他的伟大作品。自汉以来,历代文人学士大都推重屈原和《楚辞》。直至现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还盛称《楚辞》“卓绝一世”。郭沫若更有题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专论,闻一多也有题为《伟大的人民诗人——屈原》的专论,都肯定了屈原和《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李贺对《楚辞》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对<楚辞>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与偏好,他与屈原相似的遭遇、相似的现实语境,使他在情感上容易与屈原产生共鸣,这是他对<楚辞>接受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还与韩孟诗派对<楚辞>的继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屈赋里六次提到彭咸。这位彭咸在《楚辞》研究里举足重轻,而又争论纷纭。他的身份牵涉到屈原的思想(是否有浓厚的“神仙”观念)、屈原之死(是否投水自杀)、《离骚》的创作年代以及古代神话民俗等问题。关于彭咸,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中,批评了廖季平否定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他说道: 提出了这个问题的人,第一个是四川的廖平,据谢无量的《楚辞新论》上说: “我十年前在成都的时候,见着廖季平先生。他拿出他新著的一部《楚辞新解》给 我看,说‘屈原并没有这人’。他第一件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不对的,细看他 全篇文义都不连属。他那传中的事实前后矛盾,既不能拿来证明屈原出处的事迹,也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启蒙者,也是开启近现代楚辞研究新风气的第一人。其《屈原研究》首开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文艺观点从纯文学和文学发展史角度研究屈原及其作品的风气,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创的见解,较之汉代以来传统的研究方法,颇多创意和突破。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楚辞》讲解《楚辞》有关问题及其读法,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且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颇有创见。在其他著作中,梁氏还对屈原的思想学派进行了专门论述。梁氏的以上著述,均给当时和后世研究者以很大启示和影响,在屈学和楚辞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屈复《楚辞新注》以其鲜明的注疏特色,在清代诸家楚辞注本中显得不落窠臼而独树一帜.《楚辞新注》有着"知人论世"的注疏特色,在正文注疏楚辞之前,编选有关屈原生平际遇和思想的三段文献材料,还原再现屈原的创作视域和原意,使得读者在初读《楚辞》之前,对于屈原和他创作的社会历史环境,都有所了解和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批评导向和情感基调.同时,《楚辞新注》又有着"去繁就简"的注疏特色,它对于楚辞字词、名物等的注解,往往简明概要,并不深究、不做繁复枯燥的整理工作,更不以此为注疏的重点;对于文句的注解,往往能贯穿上下文,将文本浓缩、拈定至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如线贯穿,以此诠释和探析《楚辞》篇章结构之精妙、立意之精深,做到提纲挈领、微旨精义.  相似文献   

7.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8,(16):70-71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界.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很难Ⅲ一句话来描述他在学界的身份.有人说.他是楚辞专家.凶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与郭沫若等人一起进行屈原诗歌的研究并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说他是红学专家.因为他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红楼梦》,出版了许多重要的文章:他还是书法家.他的字体独树一帜.每个字都可以卖到高价。他就是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文怀沙。  相似文献   

8.
<正> 我提出屈原虎图腾这个新的议题,一是读他留下的文字即通称的屈赋,查看一下他的自供状;二是佐以田野作业,探求一点曾胁裹过他的图腾氛围.一、从《离骚》标题谈起屈原的楚辞各篇标题文字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的,轻松得很,但又那样地恰到好处,万难易动.  相似文献   

9.
赵逵夫先生的《屈原与他的时代》在屈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把屈原与楚辞研究推向深入 ,这是大家的共识 ,而这一切都源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文想就此略陈浅见 ,与读者同仁共商。一、《屈原与他的时代》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善于突破传统思维 ,从更新的视角和更广的范围进行考查 ,他不是就屈原研究屈原 ,而是纵向横向结合 ,通盘研究屈原所处的时代 ,研究他的朋友 ,他的政敌 ,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等。例如关于屈原思想及形成 ,赵先生独辟蹊径 ,把目光转向对屈氏世系的研究上 ,从家世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论屈原     
《楚辞》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毛主席在接见日本田中首相时,曾赠以《楚辞集注》一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楚辞》,批判地继承这一份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颗出现的明星。研究《楚辞》,主要的也就是研究屈原。 研究屈原,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课题,是在于确定屈原思想的阶级实质,探讨屈原思想同先秦各哲学派别之间的关系,对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忠君观念作出科学的说明,以及阐明屈原同当时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些,不仅是屈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整个古典…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抒情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成果,其在写作中所受到的多种影响值得探讨。其中,屈原辞赋的宇宙观和性别叙事对于郭沫若《女神》的想象力和抒情方式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女神》中的"抒情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极其"惠特曼式"的,因而能够对屈原的影响有着精彩的发挥。屈原和惠特曼的影响既使郭沫若的独特抒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正是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2.
游国恩是我国著名的楚辞专家,现代楚辞学的奠基人。1946年、1953年、1963年、1980年他出版过四个版本的《屈原》。通过比较四个版本的差异,分析游国恩对屈原形象、屈原思想以及对其作品认识的差异,勾勒出他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对四种不同版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及游国恩个人的学术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九歌·国殇》一篇之作者、作时及创作主旨,传统认为乃屈原为纪念楚国历年战争中为国牺牲之将士所作。但从《国殇》与《九歌》它篇风格之迥异及其语词绝不类于屈原所作《楚辞》它篇来看,《国殇》不仅非屈原之所作且也非《楚辞》之所属。而从《国殇》与《诗经.秦风.无衣》风格及《汉书》等文献所述秦人风尚之比较来看,《国殇》之风最近秦人。而考之《史记》等相关文献,《国殇》最有可能为秦人纪念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国中少年所作,其时间当是长平之战后即公元前260年后这一时间段。  相似文献   

14.
从中唐元稹、白居易写实派,到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风雅“美刺”比兴的积极倡导,再到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颂美讽刺”的文学主张,均是《诗经》精神的最好体现。至于屈骚精神,则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韩愈、柳宗元继承并发扬了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言说方式,揭露黑暗,反映社会,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杜牧、李贺、李商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优秀诗人,或追慕屈骚精神,或力仿屈骚作品,或承传“香草美人”,或同情屈原遭遇,屈骚精神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颂与赞美,并取得“风骚共一源”的认同,尤其是屈原为唐哀帝诏封为昭灵侯之后,屈原形象则更是空前高大。  相似文献   

15.
屈原应该名原字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载"屈原者,名平"。此后,不少《楚辞》大家都将它与"正则"、"灵均"的解释相对应,致使屈原名平字原的说法相沿已久。笔者从十条主要材料的梳理入手,疑"屈原者,名平"中的"名"为"字"之误,屈原就叫屈原,平应该是他的字。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中原王道文化和天命惟德观念普遍流行,"他人"思想融合在仁政的推崇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之中。屈原作为楚国王族的后裔与政治家,其"他人"思想虽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旨归,"哀民生"而行"美政",但先楚文化中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屈原将主体对他者的的道德责任从儒家以直报怨的相对责任推进到九死未悔的绝对责任。"受命不迁"作为屈原"他人"思想的生成起点,不仅强化了主体的伦理特质及其对他人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民生禀命、各有所错"也为他者绝对他性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史公曰”是《史记》中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标志之语。学界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的理解仍存在着歧义,而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涉及到如何认识司马迁对屈原的态度问题。结合屈原的作品和司马迁的思想,可以看出,其传赞高歌了屈原热爱故国、坚守高洁和追求美政的精神。传赞还反映出,司马迁对屈原的认识也受到贾谊的影响,但最终经过反思,仍然肯定了屈原殉国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8.
颜翔林教授的《楚辞美论》一书,深入探析屈原心理情结,系统解读《楚辞》文本,新意迭出,成一家之言;感悟式的批评风格,诗意化的修辞表达,彰显其文本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逸《楚辞章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完整的阐释《楚辞·九歌》的著作。王逸将《九歌》主要思想内容纳入儒家思想框架以及《诗》之比兴的解释体系中,开创性地总结了“依经立义”和“依诗取兴”的核心阐释思想。阴阳思想在其阐释中也占据不小的比重,甚至部分内容体现了谶纬化的倾向。在经学的大框架下,王逸对屈原创作《九歌》的动因以及对屈原其人的关注,客观上建构了一个大概的作者形象,而这个形象则是包含王逸个人化的理解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