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务生,帮我数数酒吧里有多少人。” “27个。” “一人给他们来一杯红酒,我请客。” “再来一圈。” 在海南三亚一家酒店的酒吧里,茅侃侃就是这样请在座的客人喝了好几圈,还大声告诉别人自己很郁闷——在客人们认为茅侃侃醉了,善意拒绝了这份“好意”之后,茅侃侃又开始给服务生发小费。  相似文献   

2.
尹少鹏  陈萍 《社区》2014,(3):20-2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预备一一唱”在陈新的带领下,活动室里响起了整齐的歌声。这是在江苏省溧阳市清溪路社区里一支残障人合唱队活动的情形。陈新是居住在社区里的一位残障人,也是合唱队队员。目前每天都坚持到社区活动室活动的残障人有二十几位,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残障人之家”。  相似文献   

3.
甲、乙、丙、丁四人在饭店里一起就餐,突然间,丁大叫了一句:“有人在饭菜中下毒!”就倒地毙命了。警察接到报案后火速赶到现场,传讯了与丙一起就餐的三个人,三人在警察局里都录了口供,由于每个被审问的人都说两句真话,一句假话,使案情一时难以水落石出:甲说:“我没有毒死丁。”“我是同丙坐在一起的。”“专职服务员正在为我们上菜。”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自卑”,一扇叫“自信”。走进了自卑的大门,总认为自己不能的人,一辈子唯唯诺诺,一事无成;而走进了自信的大门,时时感觉到“我能行”的人,就能够抬起头来大胆往前走,有勇气去迎接风雨,敢于在网难中微笑。可见,  相似文献   

5.
刘志杰 《社区》2014,(24):34-35
一提“凑份子”,不少人心里都会发急。而在小区里,需要“凑份子”的时候也不少:下水道堵了、电梯坏了、平摊楼道灯的电费等等,凡是涉及种种需要大家共同出钱的事,一遇到“耍赖”的人,总会让人头疼不已,有时还笑话百出,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8,(6):4-6
所谓奇人,在古代又被称为“异人”。顾名思义,“异人”也就是有异于常人的人。异人传闻,古已有之。凡读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神话集里面一共记载了30多个怪异的国家,而在这些国家里分别生活着不同类型的人种。其中有“大人国”里的大人、“小人国”里的小人、“白民国”里的白人,还有生活在奇肱国、互人国、无臀国、结胸国、枭阳国、凿齿国、三首国、长臂国、玄股国、毛民国、儋耳国、一目国、一臂国、三身国、羽民国、贯胸国、劳民国等各色各样的奇异人种,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其人种和奇异之处而被《山海经》的作者命名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一句京剧唱词让中国人翻来覆去复习,这句词是:“洪洞县里无好人”。欣慰的是,有许多人在引用这句话时特意声明,此“洪洞县里”准确的含义是“洪洞县衙”。这句声明并非多此一举,说明有人意识到“官人”和“民人”尽管都要吃喝拉撒睡,撇开生物性,在社会性上确是不一样的动物。苏三所在的明代以及编写这个剧目的清代,公众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对在地的政治生态、司法公正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苏三妹妹说“洪洞县里无好人”意即“洪洞县衙无好人”。  相似文献   

8.
算命     
早年,地坛里有两个会算命的人。一位半宿半宿地在林子里吹箫,大家叫他“箫兄”;一位整天在园子里边走边饮,人称“饮者”。  相似文献   

9.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10.
田虹 《成才与就业》2009,(24):63-64
中专生小沈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在学校附近的“格子铺”里租了一个格子,在所租的格子里寄卖自己在课余时间编织的手工艺品,一年下来,小沈积蓄了一些资金。其实,小沈心里一直有个创业梦想,就是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格子铺”。小沈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顺利地开起了“格子铺”,摇身一变,从“格主”升级为“店主”。  相似文献   

11.
陈述 《北京纪事》2013,(8):20-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吃”早巳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基本生活层面上升到了一种文化高度,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吃得起”,而要“吃得好,吃得踏实,吃得安心”。  相似文献   

12.
“文字王国”里有些部首长得很相像,常常叫人混淆。就说“释”字吧,就因为这个原因有一次站错了队。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11,(11):41-41
对大部分的上班族而言,办公室里对工作情绪影响最大的事,莫过于听到跟自己有关的“八卦”。有的人听了一笑了之,有的人却为此心中不安,甚至神经衰弱彻夜难眠。那么办公室里最容易被流言击倒的是些什么人呢?  相似文献   

14.
《源流》2014,(1):1-1
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年是马年。人们都喜欢找马说事,说什么“一马当先”、“人强马壮”、“马到成功”、“干军万马”、“万马奔腾”等等,特别希望“马”能给人振奋、鼓劲,带来平安、吉利、幸福。在五华县,人们更是企盼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  相似文献   

15.
归纳推理     
西红柿原生长在南美洲秘鲁的森林里,被人称为“狼桃”。到了十八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冒险吃了一颗,不但没有中毒,反而酸酸的、甜甜的。后来又一些人尝了.没有中毒的,都觉得很甜美。这样,人们渐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西红柿很好吃”。  相似文献   

16.
当你想握手的时候,心自然是暖的。列车在三月乍暖还寒的黑夜里疾驰。车厢里,两个人,上铺女孩,下铺男孩。他在打电话,声音很轻:“大毛,你那里要不要人?不要?好的。再见。”他又拨了一个电话:“五子,我小强啊。有消息了吗?哦,没关系。我再想办法。再见。”接着又拨了一个电话:“志强叔,麻烦你对我妈说一声,  相似文献   

17.
水军凶猛     
周芽 《可乐》2011,(9):60-61
“招募水军!”群里有个叫“小刀”的团长发出消息。 “应征!”我赶紧凑上去。 于是,我成了一名水军——帮别人顶帖子、进行网络炒作的人,也就是“五毛党”。  相似文献   

18.
朱成玉 《社区》2008,(32):24-24
母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母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含糊。记得有一次,她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母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9.
一期一会     
王晓 《百姓生活》2011,(3):21-21
“一期一会”原本是佛教的思想,后来成为日本茶道的专业术语。“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着仅有一次的相会。想起张爱玲《爱》中的那个经典句子:“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不知道张爱玲写这段话是否语出佛经?  相似文献   

20.
对部分都市人应进行“心理扶贫”当前,在我国大都市里的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着一种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这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