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根本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利益均衡有利于社会保持适当的张力和活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正确把握利益关系的现实变动、分化、博弈、协调和整合;要发挥党和国家机关在建立合理利益关系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要形成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清醒认识和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2.
利益协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当前利益协调面临严峻形势:利益分化过度失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分化极不合理,两极社会日益凸显;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主导价值观弱化,社会凝聚力下降。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一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否和谐,从根本上来说是要看这个社会的经济利益能否公平合理地分配,即经济利益关系能否协调,经济利益格局能否平衡.当代中国贫富分化严重,利益矛盾集中,不平衡的利益格局出现,不同利益集团形成,强势集团影响力增强,弱势集团被边缘化.这些情况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人际关系和谐.因此,健全利益调节机制,缩小利益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就成为有效协调各种利益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组织运动的动力之源是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这种非均衡博弈关系反映了公共组织中组织单元(智能元)既是一种彼此相关依赖、相关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存在着彼此之间在资源、地位、影响力、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一种不均衡和非对称的竞争关系;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会产生一种组织化,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格局的均衡是由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通过非均衡博弈实现均衡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明确利益分化条件下的利益协调的意义和目的,坚持正确的利益协调指导原则,从而构建教育、法制、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协调机制,对推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利益格局不断分化、调整,在社会利益结构上存在的三个方面困境将长期影响社会阶层利益整合,必须通过进一步调整利益格局,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突破社会阶层利益整合的困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构调整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结构调整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结构调整不仅带来可供分配的利益总量的增长,而且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是非均衡的。这就带来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也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到结构调整。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与结构调整实际上是一个一体化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利益群体分化日益明显,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研究和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一是发展经济,缩小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建立利益教育机制,淡化或消除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利益关系协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出现了多样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引起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并带来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就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矛盾、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平衡与协调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此,需要不断增强党组织对多元利益关系的整合力,增强政府对多元利益关系协调的执行力,并同时增强社会对多元利益关系发展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是我国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益衡量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益衡量论是民法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如何确定利益衡量的标准及能否确保得到妥当性的结论是利益衡量论面临的难题。在法解释中进行利益衡量及不断完善利益衡量论,是应采取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3.
追求环境效益是商品包装中应有的价值取向,但包装设计者往往只重视商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这一设计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实现商品包装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业企业改革攻坚战打了十多年,政企不分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林权和产权的明晰仍未到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微观主体尚未真正建立,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总体上仍是传统模式,距离改革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围绕激励微观主体重塑并按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在改革模式框架内运行,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应选准利益手段,并具体设计操作方案和传导机制,形成可操作性的利益参数。  相似文献   

15.
社会阶层结构是由人们对资源占有形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的社会结构因改革政策取向而扭曲式演进。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因利益分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完善社会协调机制,整合社会关系,把解决利益矛盾纳入法治轨道,是构建和谐社会制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内部比较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寻找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协调经济利益矛盾的机制,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的股东与管理者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即第二类代理问题)成为近年来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对其水平高低进行测定。文章在评述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计量模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对计量模型产生影响的角度,对大宗股权转让溢价模型(BH模型)进行分析与修正,提出测度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股改前模型和股改后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我国电力系统因燃煤发电所导致的高污染排放现状,本文就区域间燃煤发电互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通过燃煤机组发电互换可以有效地降低燃煤发电的污染排放。在此基础上,基于燃煤发电机组的基本情况、电力需求情况,从节约煤炭量、提高发电效益、提高环境效益三方面着手,构建了区域间发电互换交易节煤量、发电效益增值以及发电污染物减少量效益计算模型,分析了发电互换所带来的整体效益。算例分析显示该模型可以有效的降低区域整体发电排放,增加发电买卖双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对农民健康权和财产权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导致农村返贫率上升,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该文在大量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将如何保护农民环境权益放在社会转型这一背景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农民环境权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REDD+非碳效益对确保REDD+行动效果的可持续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与REDD+非碳效益相关的议题已经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REDD+机制谈判的主要议题。围绕REDD+非碳效益议题谈判中各缔约方讨论的焦点,从UNFCCC缔约方会议关于REDD+活动非碳效益的决定、REDD+非碳效益定义、非碳效益与REDD+活动类型、实施区域,以及资金分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REDD+非碳效益类型与REDD+国家战略的关系。提出了根据国家发展状况确定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根据国家需求识别优先发展区域以及根据优先发展区域特点筛选活动类型等识别国家非碳效益类型的方法和基于活动阶段和国情的激励非碳效益的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将非碳效益纳入我国REDD+国家战略、由实施国自行确定非碳效益类型、强调非碳效益相对于安全保障原则的额外性、提供方法学指南等我国参与REDD+非碳效益议题谈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