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一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51-258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一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将纷纷出现,因而必须 要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城市进程所出现的六大关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关系、经营城市与科学 管理的关系、发展城市化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发展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发展城市化与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的关系,从而推动四川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校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56-60
对于生态文明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照.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新理念是一个战略选择,生态文明在现代文明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生态文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从城市系统运行和个体需求满足层面界定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构建城市发展质量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2010年13个省辖市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发展质量差距明显,城市化整体质量不高且存在南北梯度差异,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转型、速度转型、路径转型和空间转型的江苏省城市化思路。 相似文献
4.
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在这股席卷全国的新城市化浪潮中,南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南通城市化,并创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充满个性特征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的同时,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为矛盾化解提供独特的视角,如中美两国在城市发展背景、区域协调发展、城市交通的作用、城市用地格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而且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解决土地利用单一模式、"汽车文化"导致城市蔓延、过度"郊区化"带来的旧城衰退等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也值得我们参考。我们应在汲取国外城市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化解城市建设快速扩张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建设"紧凑城市"、加强空间疏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多中心城市格局等。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新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论分析的视角,通过与其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对比,概括了新城模式特性,并进一步建构了市场化和专业化交互作用的新城建设二维模型,最后结合国内主要城市的新城建设实践,提炼新城发展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研究目的是揭示新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城市结构优化的发展规律。结论认为,新城发展能够有效地整合城市周边建设行为,疏散城市建成区人口,为建成区改造提供空间,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新城建设存在完全行政拉动型、政府管治与市场互动型、自发产业带动型和完全市场推动型四个类型;新城发展过程需要把握多重利益主体,多重建设目标之间的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3):232-235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比较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同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阐述了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指出不能依靠控制城市规模的办法来防止"城市病",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李凤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70-73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已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的目的并非无限满足人类欲望。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厘清生态城市发展的障碍,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视角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99-102
从新型工业化角度来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结构,强化产业支撑与创新制度等方面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沈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3):100-105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及相应而来的城市住宅问题 ,探讨 :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3 .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及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秦待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96-10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科学发展观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出发,揭示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首要地位;从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从社会发展的横断面和纵向发展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我们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定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35-240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总结。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它体现了坚实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现代化所要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两大指标 ,体现了人类上世纪的三大反思与本世纪的三个适度回归。它还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实现。科学发展观包含自然—社会—人、工—农—商贸、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产—流通—分配、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既规划、保证了现代的经济社会发展 ,又惠及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媛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103-10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但如何将其与党的方针政策研究相结合,是一个较少被涉及的话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才能深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建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3):11-1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联系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理沦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两者是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既不能离开发展去片面追求社会和谐,也不能只顾发展而无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愿望。要努力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应当成为我们的价值理想和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3):31-37
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思想发展史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受近代简单性科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形成了只注重经济与财富的线性增长,而往往忽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非线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社会发展因素,割裂了自然与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的不和谐。社会发展是复杂的,复杂性科学能够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复杂变化。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社会发展理论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非线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符合复杂性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罗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4-7
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时实践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本松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促进人的发展现实途径。站在哲学的角度上,科学发展观具有如下的人学意义:以确立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和促进人的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为民为宗旨,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傅如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6)
发展的本质问题是价值观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发展过程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进行有效整合。传统发展观是"物本主义"的发展观,它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物的价值,从而导致发展的价值理性的缺失及发展目的与手段的倒置,产生了发展的诸多价值困境。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一致,体现了价值理性之至上的终极关怀原则,也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价值理性的缺失这一不足的积极回应。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想出发,要摆脱现代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价值危机,走出发展的价值困境,克服发展的价值悖论,出路就在于实现发展价值取向的协调与整合。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下的农村环境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海霞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33-37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乡村、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政策何去何从?文章首先 分析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接着从环境政策体系及个别具体的环境政策两个方面对环境政策在农村 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最后从移植成功的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立法、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移及建立“谁受 益、谁补偿”的环保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