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藏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孤儿所占人口比例较高,在一些偏远牧区,情况更为严重,“事实孤儿”较多,加大了孤儿救助工作的难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是我国藏族地区孤儿救助的主要力量,一些民间力量也参与到孤儿救助工作中来,成为重要的补充.在社会转型期,藏族地区的孤儿救助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应对得当,就会化不利为有利,进而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孤儿救助工作,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升了孤儿的福利水平,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我国藏族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底线公平”,也能推动藏族地区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22日,湖南省直青年联合会20多名委员带着善心和价值数万元的捐赠物资以及善款,前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山深处的泸溪县各乡镇,看望慰问所资助的孤儿。省直青联委员不顾山高路远,深入孤儿所在的学校、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孤儿面对面进行直接交流,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安慰和支持,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成长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四月一日上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检查室门前站满了人。他们是为抢救一个受火伤的苗族孤儿而来争相献皮的。原来,在吉首县矮寨公社有一个十二岁的苗族孤儿,名叫杨秋妹,父母早已死去,由生产队负责抚养,今年三月间,不幸跌落火中,下半身全被烧伤。当地人民立即把秋妹送到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后认为,需要植皮,否则会有生命的危险。可是,皮肤从哪里来呢?中共吉首县委马上号召各族干部和群众,献皮抢救孤儿。县直属机关和吉首镇的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4.
舞蹈《国家的孩子》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蒙古族牧民受国家嘱托抚养3000名上海孤儿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作品心理式结构、队形调度、动作语言形式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探索孤儿与草原牧民从相见到相认、相处到相别过程中情绪与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22日,湖南省直青年联合会20多名委员带着善心和价值数万元的捐赠物资以及善款,前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山深处的泸溪县各乡镇,看望慰问所资助的孤儿。省直青联委员不顾山高路远,深入孤儿所在的学校、家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孤儿面对面进行直接交流,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安慰和支持,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成长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据悉,这是自2010年发起"用善心点亮希望"省直青联委员助孤行动以来,省直青联委员首次走进大山回访所资助的孤儿,深入了解"助孤"行动实施一年多来取得的成效,为扩大推广助孤行动鼓与呼,呼吁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来,让"用善心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在民族山区散发光芒。本刊记者跟随本次助孤行动队伍,深入山区探访那动人的助孤故事……  相似文献   

6.
舞蹈《国家的孩子》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蒙古族牧民受国家嘱托抚养3000名上海孤儿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对舞蹈作品心理式结构、队形调度、动作语言形式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探索孤儿与草原牧民从相见到相认、相处到相别过程中情绪与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艾滋孤儿抚养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孤儿是艾滋病死亡者的遗孤,也是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健康儿童.他们生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过着贫困、耻辱的生活,目前在生活保障、教育权利、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造成社会严重不稳定.解决艾滋孤儿的抚养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建议采取领养及助养方式分散抚养,并制定相关法律,以有利于孤儿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川民 《中国民族》2014,(10):26-26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为当地的艰苦状况所震惊。胡忠下定了支教的决心,妻子也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地处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设置和读者观感上的不同特点分析,探讨同为复仇主题的两大悲剧,其内在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她长得很漂亮,有着一双容易令人信任、会流泪的眼睛。怀抱孤儿侃侃而谈的时候,她像个圣母。她曾是“公益”的化身,从事着慈善事业。这原本是光荣而又神圣的。然而,她却把这份慈善事业引进了商海……她的名字叫胡曼莉。“中华绿荫儿童村”令她名声大振1992年9月胡曼莉创办的“中华绿荫儿童村”在武汉诞生。儿童村创办伊始,胡曼莉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她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花在了孩子们上面。许多武汉人至今仍记得为孤儿募捐时,她声情并茂的演讲,演讲的题目叫《儿童村与国旗》:“我们儿童村很想把国旗高高升起,让它迎风猎猎飘扬,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设置和读者观感上的不同特点分析,探讨同为复仇主题的两大悲剧,其内在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功成名就的创业女性,36岁的张颖丢下千万产业,与200多个艾滋孤儿生活到一起。她从暴风骤雨的围城危机中一路走来,带着阳光走上清华大学讲坛,走进央视《面对面》,走进246个艾滋孩子的心中。  相似文献   

13.
阿尼帕妈妈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青河县71岁的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一家终于拍摄了一张全家福。40年来含辛茹苦地收养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的6个孩子和邻居的3个孩子,阿尼帕夫妇和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那场三年自然灾害,让许多经历过的人终生难忘。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一个特殊群体的吃饭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格外关注。他们,就是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孤儿院的3000多名孤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类学视角解读"红色经典"中的"孤儿"与"刑场"。革命成长道路上有许多丧失肉身之父的"孤儿",他们是革命前受礼者的原型形象,在青少年时期离开家乡,投奔革命,在陌生的环境中成长。这其中的经历无不体现着成年礼中"离家"的重要作用。革命者成长路上的"代父"与"精神之父"让受礼者的身份获得终极转换。经历生与死、血与肉的"受刑"考验,革命新人成长为富有感召力的领军人物,这非常接近"神赐英雄"的"通过仪式"。"红色经典"以宏大政治事件作为背景,将中国民间成长母题合理嫁接到现代叙事中,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与文学性内核。  相似文献   

16.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1959年至1961年,正值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时期,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抚养“国家的孩子”,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如果没有党和国家援藏的好政策,就没有西藏今天的繁荣发展;如果没有庄叔叔这样好心的援藏干部,就没有我这个孤儿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阿古庄啦!土切切!"(藏语:庄叔叔,感谢您!)2009年8月7日,西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畜牧兽医站,有一位同裕固族牧民亲如兄弟的台湾籍兽医,他就是二十三年如一日地为发展畜牧业贡献自己青春的王清海同志。王清海出生在台湾的台南市,贫困的家庭使他无法上学,只好在十四岁那年,寄居在日本的舅舅家读书。一九五三年,他在旅日华侨组织帮助下,回到了祖国。当他站在天安门前的时候,就像孤儿扑进了母亲的怀  相似文献   

19.
勿日汗 《中国民族》2019,(11):34-35
都贵玛,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42年4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上世纪60年代初,年仅18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28名上海孤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都贵玛自学蒙医蒙药和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了草原上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2019年9月29日,都贵玛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文忠 《民族论坛》2005,(11):28-30
从孤儿到解放军战士,从“反革命分子”到人民教师……张本文对自己走过的坎坷人生路,从来不曾后悔过。但他一直不明白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直到他进入中年,和大洋彼岸的亲生母亲见面后,才晓得自己身上流淌的竟然是美国飞虎队队员的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