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裹肚解除了母亲的痛苦我的母亲64岁,长年有病,冬季不能出屋,见风头痛、喘,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严重时卧床不起,经常在家输液治疗。虽求助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效果均不显著,母亲的脸变得腊黄,眼睛一天天的下陷。全家像塌了梁一样,我常茶饭不思,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2.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3.
爱和坚强似乎是姐姐与生俱来的品质 姐姐杨扬虽然只比我大一岁半,可是从小她就像个小大人似的照顾我。 小时候,因为家境清贫,我和姐姐经常只能分吃一个苹果,姐姐就把苹果切成两半儿,我的那一半儿一眨眼就吃完了,然后就盯着姐姐的那一半儿。姐姐就把她的那一半苹果切成许多小块儿,每当我一哭闹起来,她就拿出一小块儿来哄我。 记得最深的一件事是我5岁那年夏天里的事儿。那天我和姐姐在屋子里玩,我一不小心把风扇碰倒了。姐姐急忙跑过去一看,电源线摔断了。当时我吓得半天没有说话,心想这回可完了,恐怕要挨一顿打了。正想着,门…  相似文献   

4.
1我小时候只知道一个节日,就是春节。父亲活着时,每逢过年,他都会去集市上买二斤带鱼二斤肉,顺带着买上一纸包的橘子瓣糖,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糖。分到手里的一颗常舍不得一气吃完,总是含一会儿,拿出来,用纸包着揣进兜里,过一会儿再吃。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大英子则总是把糖放进母亲  相似文献   

5.
张金刚 《老年人》2014,(5):25-25
正不知不觉间,我突然发现母亲变了,特别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她的变化之大,让我吃惊。我在城里工作,以前母亲跟我打电话,讲的都是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现在跟我讲的却是人要多吃五谷杂粮,少吃大鱼大肉;不要久坐,要常运动;注意调整心态,生气怒火伤肝……都是养生知识,保健大夫似的。一次打电话又跟我唠叨些这个,我调笑她快成养生专家啦。母亲说她天天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跟专家学的。确实,专家的话就是不一样,一向节俭  相似文献   

6.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7.
母亲做的饭     
小时候,我没怎么吃过母亲做的饭,记忆里,母亲好像很少做饭.我们和外婆在一起住,父母平日都忙着上班,外婆每天在家里照顾我、料理家务,操持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外婆做的饭很好吃,而且因为了解我的喜好,总能做出让我大快朵颐的饭菜.相较之下,母亲做的饭就让人难以下咽了.一次外婆出了趟远门,母亲刚好休息,到了饭点,我捂着肚子直喊饿的时候,母亲才想起来要做点什么给我吃.鼓捣了大半个小时,母亲端出了一碗面,看起来却像一碗面疙瘩,可能是酱油放多了,黑乎乎的,和外婆做的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尝了一口,差点吐出来,是真的吐.母亲大概也觉得实在太差劲,便带我去外面吃饭,填饱了我的肚子.  相似文献   

8.
我生孩子时,母亲千里迢迢来照顾我。孩子出生的当天及以后在医院的几天里,母亲责无旁贷地担当着给"月婆子"做饭的任务。饭很简单,就是农村里坐月子的妇女常吃的"既富营养,又性热暖胃"的小米粥。与小时候印象中妈妈坐月子时吃的小米粥不同的是,里面多了好几个荷包蛋。生完孩子的第一顿最多,大概不下五六颗,但都被"刚  相似文献   

9.
真爱不言累     
每次我回家,母亲都忙得脚不沾地,不是大老远跑去镇上买我喜欢吃的菜,做一满桌子好菜犒赏我的胃,就是左邻右舍找新鲜的土鸡蛋,让我捎回家慢慢吃.有一次,我跟她在厨房转悠,累得腰酸腿疼,便好奇地问道:“妈,您忙了一天没歇过,都没听您喊过累,不累吗?”母亲呵呵笑起来:“傻丫头,我为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是幸福的,只要看着你开心,我就一点儿也不累.”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儿时的回忆里,对“你”只有一次深刻的印记。那是你从远方打工回来,踏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面条,便扑过去呼噜呼噜地吃下去。到第四碗的时候,你终于抬起头,看见角落里惊恐万状的我,憨厚一笑,说:“傻小子,过来一起吃。”我没有过去,而是躲进母亲怀里,小声问:“他是谁?”母亲柔情地看你一眼,笑了:“孩子,他是讨饭的,你看他  相似文献   

11.
经典爱情     
一天,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说:“如果我只有一碗粥,我会把一半给我的母亲,另一半给你。”小女孩喜欢上了小男孩。那一年他12岁,她10岁。  相似文献   

12.
六年间     
父亲在外做生意,从我懂事起,我们就聚少离多,只有节日才见上一次。尽管这样我觉得自己是爱父亲的,从小到大我都没顶撞过他,每年都记得祝贺他的生日。我开始工作那年,父母亲搬到广东定居。此后我每年只能见上父亲一两次。当然,每个周末我都会给他们打电话。可跟我聊的几乎总是母亲,偶尔父亲接到我电话,我们的通话也总是那几句。一般是我问,爸,吃饭了?父亲答,吃过了,你呢?也吃了!即使没吃,我也不想他担心。  相似文献   

13.
每期文摘     
《伴侣(A版)》2007,(2):48-49
<正>元帅与班禅济最1困96难1的年时,是期我。国有经一次,陈毅、贺龙两位元帅一起看望班禅,大师用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班禅就亲自递给他们。陈毅说了一句:“好久都没有吃到苹果了,真好吃”。班禅很惊奇,不禁问道:“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说:“连饭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儿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     
我母亲马上80岁了,她每天最操心的大事就是我是否回家吃饭。如果我回家她就拖着半身不遂的身子去厨房,先洗洗菜,做点准备。我常和母亲聊天,很多事她总重复说,对我而言,有点烦闷,但有时也让我吓一跳,例如,她恨以色列欺负巴勒斯坦人,有一次说起,让小孩当人体炸弹不好,她竞气愤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好女人,我自小就看到她努力地维持着一个家。她总是在清晨五点起床,煮一锅热腾腾的稀饭给父亲吃,因为父亲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饭;还要煮一锅干饭给孩子们吃,孩子们正在发育,需要吃干饭,上学一天才不会饿。每星期,母亲会把榻榻米搬出去晒,晒出暖暖的太阳香。  相似文献   

17.
正怀孕那会儿,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吃母亲做的泡菜。接到电话的第二天,父亲和母亲来了。大包小包,手提肩挎。只要是家中有的,能吃的,什么都给我带上。最夸张的是,连泡菜坛都给我提来了。满满一坛泡菜,酸香扑鼻。  相似文献   

18.
张彩虹 《老年人》2006,(4):32-32
我敢说,丈母娘与女婿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不信,就看看我母亲对我丈夫的那份亲热劲吧。还在我待字闺中的时候,凡是上我家来相亲的人,母亲都会喜滋滋地迎进门,然后端上做好的鸡蛋汤招待人家。要知道,那个年代穷,能吃碗鸡蛋汤可就是享受了最高的礼遇。不过,人家吃了鸡蛋汤就如吃下定心丸,以为这个女婿当定了。为此,我对母亲近乎乱点鸳鸯谱的热情非常生气,母亲只好托人给提亲的传话“:那碗鸡蛋汤与我女儿无关。”直到有一天,我把男朋友带回家,母亲才放心地去“做与女儿有关”的鸡蛋汤。我结婚后,丈夫简直成了我娘家的宝贝。每次登门,母亲都是…  相似文献   

19.
生活百科     
《老年人》1994,(3)
生活百科苹果的医疗效用烫伤了,在烫伤的部位放苹果片,可以降热。贫血时,多吃苹果有益,无论生吃还是烤着吃都可以。苹果汁是治咳嗽和嗓子嘶哑的缓和剂。急性结肠炎患者,可吃擦成丝的生苹果。对高血压病患者,医生建议在一定时期吃约1.5至2公斤苹果,分5次吃,每...  相似文献   

20.
马亚伟 《老年世界》2013,(22):19-19
我的姥姥很有意思,一箱苹果,她专门挑烂掉一小块儿的吃。她耐心地用水果刀把烂掉的那一小块削去,然后再津津有味地吃掉剩余的果肉。等到第二天,原来好好的苹果又有一只烂掉了一小块,姥姥依旧如法炮制,吃掉这只烂苹果。结果呢,一箱苹果像是跟姥姥做游戏一样,一只只陆续烂掉,然后粉墨登场,被姥姥吃掉。就这样,满满一箱苹果吃到最后,姥姥竟然没有吃过一只完好的苹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