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颖南亦商亦文的道路及其创作特色周勇胜周颖南先生是蜚声南国的新加坡华人企业家和作家,在东南亚当代华文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中新文化交流作了重大贡献。“一手打算盘,一手握笔杆”,古往今来,确实少见,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说:“周先生是一个奇人,可以入...  相似文献   

2.
刚刚出版的<书语丁玲陈明爱情书简>,收录了丁玲陈明相互写给对方的书信共115封;其中陈明致丁玲的书信51封,全部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最早的一封两地书,写于1947年;而最后的一封,则于相隔31年后的1978年发出.它们不仅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文献,还是丁玲精神的原型记录,是学习丁玲精神的又一部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文精神的新探索“华文文学与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由浙江大学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7日至10日在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比利时、台湾省和大陆高等院校、科...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分析了新加坡诗人寒川的诗作。作者指出,寒川是新加坡文坛一位活跃而多产的作家,致力于华文诗歌的创作,是一个推动新马华文文学繁荣的热心人。寒川的诗歌,题材多样,风采明丽,描绘了一幅幅马来风情画,却抒发出华夏儿女、子孙的幽思、心愿和情结。诗章的语言、构思和意象都蕴含着华夏的风韵。他的根是扎在华夏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新加坡的华文新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受着热带风雨的滋润,以及当地马来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陶冶,也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特质,又呈现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独特风貌。抗日战争前的新加坡华文文学,受到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实际上只能算是中国文学的支流。战后,经过一九四七年“马华文艺独特性”与“侨民文艺”的论争,经过一九五三年的反黄运动,到一九五六年提出“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的考证,新加坡的第一篇华文白话小说,是双双的《洞房的新感想》,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的《新国民杂志》。从这时候算起,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时期,新加坡经历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苦岁月,经历了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也经历了独立后努力建设新兴国家的艰苦奋斗。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反映了这一丰富多采的历史进程。以她独特的风貌,出现于世界文学之林。在这六十多年里,新加坡的华文小说虽也几经沉浮,几经曲折,但总的发展趋势却是向前、向上的。正如新加坡文艺评论家赵戎所说的,马华文艺“从描写身边琐事,以至刻划大时代的历史的风貌;从  相似文献   

7.
<正>访谈时间:2016年7月9日访谈地址:马来西亚槟城cititel酒店中华厅朵拉,原名林月丝,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原籍福建惠安。著名作家、画家。于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出版个人集共47本,于各地出版合集超过100本。曾任大马棕榈出版社社长、《蕉风》文学双月刊执行编辑、《清流》文学双月刊执行编辑。现为《读者》杂志签约作者、郑州"小小说传媒集团"杂志签约作家、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在彷徨以至迷惘中,作了种种探索与抉择。它是一个不断强化本土意识,弱化中国意识,从依附到独立,由“中国文学的分支”脱胎为新加坡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南洋文艺──马来亚文艺──马华文艺独特性,标志着新华文学历史进程中自主、独立、创新意识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9.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评王春煜的《尤今评传》周伟民海外华文文学是引人瞩目的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对海外华文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的研究,是我们文学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以大陆来说,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成果,也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但由于资...  相似文献   

11.
《“万里长城”与“马其诺防线”之间的艰难突围》是公仲先生2005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这是他近10年来文学研究和文学活动的成果结晶,也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仲先生就在文学领域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执著地勤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台湾文学史初编》  相似文献   

12.
丁玲,在常人的眼里,更多被提起的是其作家身份,《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沙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大手笔。然而,石潇纯编审在其装帧精美的《缘定今生辙—丁玲与她的编辑生涯》一书中,首次从编辑家的角度为作为文学家的丁玲立传。作者虽为人物立传,却不拘泥于现存史料,她遵从历史的真实性和差异性原则,从不同的历史维度,选取不同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观”与“重构”,使其笔下的丁玲有异于他者的立体的显示。全书在政治,文化,文学,出版的广阔视阈下构筑丁玲与中国文学出版的全景图,将她的编辑方针、编辑思路、编…  相似文献   

13.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金陵古城,嘉宾云集。4月23日至25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祖国大陆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作家代表,共170多人汇聚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为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增强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诗人、学者的团结和友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会议以“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为题,进行了广泛认真而坦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采用了新加坡教育部与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模式,既借鉴了我国国内教材编写的长处,又适应了新加坡儿童的特点,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海外华文教材。通过对新加坡《小学华文》的语言面貌和选材情况的描写、分析和研究,得出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十分重视华语听说读写以及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语言认知和习得规律,内容充实、选材得当、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新加坡文艺协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 1999年 12月 4日至 6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 10 0多位 ,其中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广东、山西、内蒙古、江西、辽宁、湖北、浙江、澳门以及福建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文艺书刊的编审 ,还有来自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的各国华文文艺团体的领导人和作家、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在研讨会上 ,中外学者们各抒己见 ,充溢着…  相似文献   

16.
问:今年您出席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的华文书展,访问了中国台湾地区,并一直关注华文出版与版权贸易问题,在此方面,2006年有何新的特点和趋势呢?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华文创作的代际承传在前辈的关注和推动下正在进行,征文比赛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扶持激励文学爱好者、发现培养文学新人、承传文学审美观念,它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如何激发年轻人自觉的华文文学创作意识,答案仍然有待追寻。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借用西方后殖民话语,把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鲁迅经典在东南亚华文文坛的传播与接受,正是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与本土文化/文学传统结合后的表现,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完成本土性建构以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所以说,鲁迅并不是"殖民者".  相似文献   

19.
评《海外华文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第一部正式以《海外华文文学史》命名的学术著作。以前虽然也有同类书出版,但大多以“概观”、“初编”、“现状”命名。这次作者去掉了1993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末尾二字。从“初编”到“正编”,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中跋涉前进的足迹。汕头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群体。他们与别的研究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全方位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独树一帜。由陈贤茂主编,吴奕锜、陈剑晖任副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是一部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大成的开创性著作。它以世界各地华文作家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20.
《四海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栏》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为本专栏欣然题词:“四海一家”,表现了他对全球华文学作的拳拳爱心与美好祝愿,也是第一时间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的隆情盛意,我们愿与读者诸君共享。本次论坛邀得苏州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内容主要是关于香港文学研究。以后还会相对集中地发表有关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欧美华文文学等方面的评论,敬请广大读者、学者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