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比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本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然后对引起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做了探讨,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城市.并衍生出大量留守儿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加速的同时,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居住地,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如何,关系到祖国下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如何完善相关政策,尽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安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及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健康指数、零花钱、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常识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了解了父母行为与儿童健康之间的相关性状况。结果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并没有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健康常识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父亲外出组儿童体质状况最差,父母外出会使儿童的零花钱有所增加且金额也较高,另外,父母行为对儿童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对此本文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媒体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认为留守会给儿童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484名初中学生的调查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年龄和父母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学生的成绩排名影响非常显著,而是否留守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对此的解释是,父母对子女智力水平的遗传因素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政策建议是,应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整体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六一儿童节,城里孩子大都会得到一份期望的儿童节礼物,但对农村贫困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来说,得到一份心仪的六一礼物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针对这种情况,南阳市卧龙区妇联结合自身职能,拓展关爱儿童活动内涵,延伸关爱手臂,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5年发起贫困、留守儿童“微心愿”圆梦行动。  相似文献   

6.
白先春  凌亢  孙瑞博 《统计研究》2010,27(11):66-71
 本文通过对留守与流动儿童定义分歧的梳理及要素特征分析,明确“留守”与“流动”儿童的概念、内涵与外延;设计以“户籍资料”为基础,分别构建以“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为主的留守、流动儿童登记体系,建立关于留守与流动儿童登记的长效机制。针对留守与流动儿童这两类特殊群体,设计研究的调查表,该表由基本信息与综合信息两部分组成,并构建以“登记表信息及户籍信息”为依据,以“统计部门为主”统计调查体系。通过留守与流动儿童登记与调查体系的设计,并加以实施,便于准确地掌握情况、了解问题,为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料,为相关部门制定对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留守家庭",是由农村劳动力输出在村中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如丈夫外出打工而妇女、小孩留守的家庭,儿女出外打工而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家庭,或几种情况兼而有之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晚晴》2020,(2):117-117
近日,安龙县关工委、县教育关工委分别在海子、笃山等镇(街道)学校举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长"尽责优教"大讲堂家长培训。县关工委主任王永彩、县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葆全、县教育关工委副主任邱龙、县关工委工作股负责人章丽、县教育关工委秘书长黄方芳出席,县教育关工委副主任邱龙作讲话。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指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之多,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湖北农村"留守孩子"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孩子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释放和迁移而出现的,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问题,它关系到农村是否能摆脱贫困代际传递和长期贫困.本文基于湖北省监利、公安、京山三县留守孩子状况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留守孩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比率不断提高和受非家庭化为主的人口流动模式的影响,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儿童群体.  相似文献   

12.
常河 《人民周刊》2021,(6):12-14
2021年2月7日,冬日暖阳,93岁的叶连平带着自己购买的慰问品,由他的学生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陪着,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敬老院大部分的老人比叶老师年纪小,叶老师已经连续慰问了3年。”居平树说,“叶老师计划了好几天,拦不住。”除了敬老院老人,叶连平最牵挂的还是留守儿童:从2000年叶连平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至今,他已经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多年,累计教授学生1500多名。而他2012年创设的叶连平奖学基金,至今已发放9届近19万元,累计奖励学生250多名。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业化的不均衡,我国的中西部在形成了大量外出打工潮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要破解这种"留守之困",必须通过现代城镇化的推进,并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把更多的生产岗位引进中西部,引进到留守群体的周边,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留守之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留守之困"不仅拖累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湖北省妇联调查显示,2011年,湖北省有留守妇女236.8万人,占妇女总数的8.5%.留守妇女七成都是30~50岁的中年人.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  相似文献   

14.
"潘爷爷,我各门功课全优,参加勤工俭学,生活也没有困难。"考入天津大学的略沿村吴林迪同学今年春节放假,放下行李就到了镇关工委,向潘国胜汇报自己的成长进步,再次感谢"爱心爷爷"帮他筹集学费解决入学困难。潘国胜今年72岁,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关工委主任6年来,用心用情关爱家庭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230多名孩子都亲热地叫他"爱心爷爷"。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中由于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的未成年的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大,成为一支数量不小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生活学习现状如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对河南鲁山、叶县4个乡镇4所学校500名学生的调查,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留守儿童”的现状(一)“留守儿童”队伍庞大。本次调查的500名小学生中,有165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有33%的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种种迹象表明,“留守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农村留守子女初中阶段辍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重点对父亲或母亲外出务工的影响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子女的初中辍学概率,而父亲外出可以减少留守子女辍学率,母亲外出可能增加留守子女辍学率。此外,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守子女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留守子女越不容易辍学,但家庭子女数和机会成本则会提高留守子女初中辍学概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拨一拨地走出农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和工商企业.他们拖家带口,多数常年不归,有的在城市和企业扎下了根,从此一去不返.前几年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如今亦纷纷离农而去,昔日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现在只剩下了儿童和老人,农村变得异常的安静(抑或萧条),大有"空心"的趋势,"空心化"的概念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刘成玉 《四川省情》2006,(11):37-38
近年来,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拨一拨地走出农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和工商企业。他们拖家带口,多数常年不归,有的在城市和企业扎下了根,从此一去不返。前几年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妇女如今亦纷纷离农而去,昔日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现在只剩下了儿童和老人,农村变得异常的安静(抑或萧条),大有“空心”的趋势,“空心化”的概念由此产生。“空心化”包括农村居住空心化或村落空心化、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产业空心化、农村金融空心化、农村科技空心化、农村资源空心化和农村社会服务空心化等。当前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老人农业劳动参与、福利影响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CHNS数据,基于面板Probit模型技术,对我国农村老人农业劳动参与决策进行了估计。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农村老人从事农业劳动受到来自个人、家庭、村社等三个层面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女性农业劳动参与率显著地高于老年男性,农业生产已不是单纯的"老龄化"问题,更是"老年女性化"。保护老年女性福利应该成为未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的重点与焦点。而且,进一步的非参数检验显示:老人从事农业劳动对老人综合福利有着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大农村经济资助,尤其是针对老人的经济救济;推进农村健康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乡村综合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等措施来降低农村老人农业劳动参与概率,进而增进农村老人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0.
留守困局:美丽忧伤的女性群体 她们是"留守困局"里最美丽坚强的一群.她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是整个家庭的支柱.老人因她而安全,孩子因她而安定,在外打工的丈夫因她而安心. 但是,她们又是充满忧伤的一群.长年累月于贫困中挣扎、孤独中困守,她们早已身心疲惫. 留守妇女头上的"三座大山" 留守妇女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密不可分.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又与留守妇女面临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文化生活贫乏、婚姻关系脆弱的背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