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子是否有愚民思想,古今学者见仁见智,至今争执不休。事实上老子不仅要愚民,而且还要愚君,他是君民兼愚的愚人主义者。老子愚人目的是希望通过“愚”的手段消除赘生于才智身上的各种伪诈行为,从而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其愚人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蕴含有否定之否定的意味,但这一美好动机却因不合时代需求而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2.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对一些反对自然法的所谓"愚人"的意见的批评,恰恰构成了重新理解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的重要突破口。霍布斯与"愚人"的关键差异在于,"愚人"奉行一种"事事行为模式",而霍布斯主张的是"规则行为模式"。规则行为模式的合理性必须以一种特殊的平等——所谓前提才能得到证明,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恰恰就显示出了这种独特的平等。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恰恰以平等为前提并且要求平等的对待,这种自然法所追求的目的是和平,但它只适合于一种事先人人都平等或者都相信自己处于平等之中的情况,而自然则要求人们确认和接受这种平等,并且以平等的方式放弃权利。  相似文献   

3.
先秦寓言中的愚人是一类引人注目的特殊人物。先秦寓言愚人形象可大致分为四类迂腐机械者,幼稚无知者,自以为是者,冒失蛮干者。愚人中宋人居多的主要原因是宋国不是姬姓国,宋人又是亡国奴。  相似文献   

4.
论喜剧精神     
论喜剧精神马征莎士比亚笔下的白发老撒旦福斯塔夫和狄德罗笔下的畸形儿小拉摩堪称“人类自然本性历史中无法形容的妖怪和不朽的文献。”①这两个喜剧人物原本不是用粗糙而廉价的素材、通过愚蠢可笑的行为掺和着庸俗低级的手段塑造出来的,他们身上体现了真正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其雅俗共赏、幽默风趣的语言里透视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深层意蕴,他思考、关注着人的本性,将笔触伸向人的文化精神世界,从“文化的批判”到“形象的哲学”,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颓废。《围城》以其“格式特别”和丰富的蕴含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并为20 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是由历史悠久的众多民族组成的。作为民族生活反映的文学,首失产生于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是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一是那些创造这个本性的历史条件本身的产物”,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民族精神生活的印记”。世界上没有超民族的文学。文学的民族性,是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标准之一。应当重视广西文学民族特色问题的研究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石里克看来,伦理学的使命就是要对“善”做出因果解释。所谓“善”,就是社会要求和希望人们做的,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幸福和自我生存的行为方式。而它之所为为善的根据就在于合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与功利主义相较而言,两者都将“善”的根据置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之上,具有快主义倾向,但石里克以“社会欲望”的存在确保社会要求与个人快乐追求之间的一致性,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圆融。  相似文献   

8.
记者与作家之间似乎只有“一墙之隔”,不过,虽然同是写文章,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同时,两者也可以互相塑造:许多热爱文学的人投身媒体,而许多记者见识过社会百态后成为了一流的作家. 冯内古特:挖掘“人类愚蠢行为”的老报人 冯内古特的早期作品集《众生安眠》,有一篇名为“众生安眠”的同名主打小说.初露峥嵘的黑色幽默大师,在这一短小精悍的故事里,披露了西方新闻业运作机制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智者"还是"愚人"--简析艾萨克·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作家辛格在其作品中创造出一系列让人过目不忘的愚人形象。在其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主人公吉姆佩尔貌似愚钝,他之所以选择此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恶劣生活环境下的自我适应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引导下的自主行为,由此可见,吉姆佩尔不是一般人所公认的“愚人”,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关注并表现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学来说,人性问题是必得进行思考和选择的价值领域。儿童文学也是文学,它同样有着自身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信任儿童的本性是儿童文学的人性观。检验作品对儿童本性所持的观点,可以见出其作为儿童文学的真伪高下。《蝇王》正是由于表现儿童人性恶的思想,才暴露出它在人生哲学层面上是儿童文学疆界的入侵者;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由于它对儿童本性的信任而成了儿童文学的亲密盟友。信任儿童本性的儿童文学是一种乐观、前瞻的文学,它的使命就是“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步代价形成的根本性因素是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历史进步代价的主体性根源就在于人的个体本质表现样态的过分彰显;现代市民社会语境中历史进步代价的有效化育,有赖于人的多重本质表现样态之间的协调发展,有赖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桥的现象学沉思的启示在于让"物"抖落自己的刚性外壳,从而让自身释放到天、地、人、神四相的柔性存在中去;让人之栖居从"遗忘存在"的对存在者的偏执追逐中解放出来,从而让人之栖居那深渊般的自由是其所是地绽露出来,开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生生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圆满体现 ,更是人际相处的理想模式及个体生存方式的最佳状态。 2 0世纪“人类中心主义”大行其道 ,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 ,人类自身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人际危机、精神危机等诸多社会问题时 ,求和至同的儒家思想无疑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与自然、个人与整体间存在的必然矛盾冲突的探讨,揭示出美作为一种合目的、合规律的自由形式所蕴含矛盾冲突的本质力量,美的哲学是人的本质最完美的展现,美的哲学为现实服务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从而为美育及艺术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勾划出哲学的依据,并丰富提高和不断改造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人性观包括自然的人性和社会的民性。民性善使哲学层面的人性理论和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为理论向政策实践的转化作了铺垫。《淮南子》又提出"节欲"反性"说,完善其关于人性的理论,为其治国理论服务。《淮南子》人性观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梭以其政治-社会共同体来批判现实社会、政制及人性。卢梭式政治-社会共同体以人类的自然生活为前提,但它的实现又以克服自然生活为基础。在卢梭社会思想中,自然生活与政治生活相互对立。因此,探寻卢梭社会思想的意义以"还原"卢梭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尤其是以对共同体的人性还原为基础。对后者的阐发必然涉及人类心灵机制的自我演化。从此出发,卢梭社会思想为当今人类生活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是大自然的顶礼膜拜者,诗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其对自然的崇敬升华成了一种浓浓的生态诗学信仰。本文力图从静谧空茫的审美体验,启迪人生的哲学感悟,充满理性光辉和博爱情怀的大地伦理思考和崇高神圣的生态诗学信念四个方面来阐释弗氏独特的生态诗学信仰。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后花园",人类心灵的"净化器",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人类精神境界的"圣经"。人类只有融入自然,其精神才能够健康成长,"回归"于自然状态,重返失去的"精神家园"。弗氏生态诗学信仰对于解决现代人类精神危机和构建和谐社会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人本身重新反思,对人类行为重新评估和规范。不仅要求从道德层面上给予生态环境关注,而且还要求加强制度层面上的建设,从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到人类非中心主义伦理观,再从非中心主义伦理观到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的飞跃,为建设生态环境制度提供了合理的伦理学基础。文章就从这两次生态伦理的飞跃,论述生态环境问题制度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围城》属于叶绍钧开创的日常生存状态小说类型 ,其讽刺矛头主要指向知识分子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虚荣心与庸碌无为。《围城》所揭示的人类虚荣心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虚伪属于个别人的劣迹 ,虚荣则是人类共同的弱点 ,在这部小说中 ,就连西方哲人都不例外 ,平庸者表现得则更为突出。由于所参照的是超越时代、超越普通人的一种带有某种学术乌托邦性质的更高标准 ,作者对于生活中和自己笔下人物的态度 ,均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作品在轻松幽默的表层下隐含着忧愤之情 ,也表现出一种形而上的悲悯。钱钟书的“忧世伤生”针对的不是具体的“国”与“民” ,而是整个人类及人性本身。就主题的丰富复杂、人物塑造的生动、人性揭示的深刻以及艺术表现的细腻成熟而言 ,它当居中国现代小说一流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