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环球视角     
一个失业者在美国,只能领到6个月的失业救济金,6个月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在美国失业金比工资少得多,一旦失去工作,没有了公交车补助和其他福利,医疗保险也没有了,逼得人不得不努力寻找工作。美国的医疗费高得惊人、如果没工作,即使有医疗保险也无济于事。因为美国是根据个人的纳税额来确定保险额度的,缴税越高,保险额度越高。医疗保险对于纳税少的穷人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挪威拥有广泛的健康服务和完善的社会安全网络.所有的挪威居民在疾病、年老和失业时有权获得经济支助和其他形式的社会支持.大约37%的国家预算用于健康和社会福利.两部法律——国家保险法和社会照顾法—是挪威人社会权利的法律保障.挪威的健康和社会福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保险税.所有劳动者通过支付国家保险税交纳一定比例的所得,此外,雇主通过职工工资表交纳保险税.后者按比例由雇主支付.私营者则要交纳更多的税,因为他们免交职工工资税.看房者、失业者、学生和其他无薪水的人免交社会保障税,但他们仍然享有社会保障福祉,他们同样有权获得支助和享受医疗服务.失业救济金、医药费支出以及养老金取决于个人以前的收入所得.  相似文献   

3.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个体层面的微观视角,运用在武汉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背景、反福利价值观、福利依赖等因素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者的再就业行为和选择受到再就业福利、失业责任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再就业福利的获取(再就业培训等)有助于失业者寻找工作实现再就业;个人失业责任认知对失业者再就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正面激励。我们发现,社会救助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是说调查数据不能肯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构产生福利依赖的现象。我们认为,鼓励再就业的制度设计更能有效帮助失业者再就业。  相似文献   

4.
孙小剑 《职业》2002,(8):22
为使求职者多掌握一份技能,南通市根据供求报告中市场职业需求的情况,开展"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活动.例如2000年6月,通过前几期的供求分析,发现"裁剪缝纫工"每次都居单位需求榜首,说明"裁剪缝纫工"在南通市供不应求,为满足单位的用工需求,也为没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快速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就裁剪缝纫工的培训向社会培训机构招标(根据规定在享失业救济金期间的失业职工都可以免费享受一次400元以下的再就业培训机会),结果南通市港务集团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260元的较低价格一举中标,培训合格后近百名失业职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5.
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不够好,一位65岁的上校退役后生活不很富裕.可他拿到第一笔105美元的救济金时,却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想到自己有一份很有价值的炸鸡秘方,可以卖给餐馆.整整两年时间,在他被拒绝了1009次之后,终于听到了盼之已久的一声"同意".这个执著的老人叫桑德斯上校,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现在,美国肯德基国际总公司繁衍的"子嗣"多达9900多个,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干部身分,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为什么我们在企业退休的每个月只有四五百元养老金,而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每月则可以拿到一两千元?为什么原来由机关调入企业的干部,只能与普通工人一样享受退休待遇,而现在调进企业的,却可以不转工资关系,仍然保留机关干部身分,退休后享  相似文献   

7.
欧洲人向来享有优厚的失业补助金,正是因为如此,失业者才得以摆脱失业的痛苦。政治家和企业家警告人们,社会已经不堪重负了。尽管如此,欧洲的民众对社会保障制度还是非常依赖。在西欧,一些国家甚至更为慷慨,即使是失业人员仍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哪里最容易失业呢?  相似文献   

8.
佚名 《现代妇女》2008,(12):33-33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条路。后来还有很多人也说这句话,但方式不同。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镇给失业家庭发放50美元补助,一个镇宣布为"救济金",一个镇宣布为"保险金"。前一个镇的失业家庭觉得太少,充满了抱怨,并期待安排工作;后一个镇的失业家庭觉得从此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努力去争取工作。50美元是同样的,但效果却是判若霄壤。  相似文献   

9.
正"起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i P hone,月还6 0 0元,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于是开通了信用卡、花呗、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1据路透社援引宏利金融调查及"有意思报告"数据显示,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估计约有8亿2千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占劳动人D总数的三成。负责撰写报告的“国际劳工组织”指出,1994年初的就业情况是自三十年代以来最恶劣的。调查显示,全球近三亿2千万人长期失业,7亿人因开工不足而处于半失业状态,挣到的工资不足应付  相似文献   

11.
喝酒的人大都有过醉酒经历,尽管都知道贪杯误事,可每天在洒桌上喝得烂醉的人仍不在少数。厦门有一位打工仔,无意中从醉酒者身上发现商机,便开了一家醒酒吧,专门帮助“酒鬼”醒酒,不但解除了醉酒者的痛苦,还让自己每月有了近万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失业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2 0 0 1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6%(国家统计局,2 0 0 2 :1 1 7) ,而亚洲发展银行专家组( 2 0 0 2 )估算的实际失业率在1 2 - 1 5 %。失业会给失业者带来各方面的影响,除影响身心健康外(Feather,1 990 ) ,还会造成失业者处于多重的社会弱势(socialdisadvantage)之中,如导致贫穷、排斥出消费市场、家庭关系紧张、社会网络分割、排斥出社会福利制度,长期失业者甚至可能成为低下阶层(underclass)中的一员,形成不同于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曾群,2 0 0 3)。本文以社会排斥(socialexclusion)为概…  相似文献   

13.
李方 《职业》2009,(34)
对于那些失业的人来说,能谋到一份工作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为什么不考虑自己创业呢?一般创业也需要几万元的资金,几万元创业资金哪里来,创业谈何容易,我们往往一开始就被这些想法所吓倒.  相似文献   

14.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厘定了各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按照该表规定,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拿的工资跟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和各部总长一样,都是每月800块大洋。副委员长、各部次长以及各省主席,每月能拿到680块大洋左右。  相似文献   

15.
《女性天地》2009,(2):61-61
2008年9月,我被聘为长沙市某食品公司车间工人,当初,该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拿出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让我签,合同规定我的试用期为6个月,试用期每月的工资为700元,试用期满后每月工资1200元。合同还规定,如果我严重违反公司的劳动纪律或者患病住院、怀孕等,公司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给我任何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4,(7):22-23
近年来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健身教练收入不菲,尤其是瑜伽教练更是受到青睐,薪水节节攀升。普通瑜伽教练一小时的薪水从80元到100元不等,私人教练每小时的收费可以轻松突破300元,还有很多教练能拿到十几万元的年薪。不过,这些瑜伽教练跟瑜伽大师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17.
制度与参与:下岗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刻画了下岗失业人员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参与状况与模式 ,对影响下岗失业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给出了解释 ,这包括制度因素、收入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作者通过分析发现 ,在影响下岗工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因素中 ,制度因素最显著 ,个体因素次之 ,而收入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制度因素作用显著表明 :当前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主要是由制度障碍造成的。收入因素重要性相对不高与一般的看法及下岗失业者的自我归因相左 ,不过与个体因素一起表明 :下岗失业人员尽管面临来自制度和收入水平强硬的双重约束 ,但还存在一定的选择空间。然而 ,下岗失业人员对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选择并不是一般的经济理性的算计 ,而是一种“生存理性”下的选择行为 ,体现出他们面对不利的机会结构时社会行为的耐受性、适应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18.
每次遇到同事朋友结婚生子之类的喜事时,刘智都觉得很烦,这意味着他又要从非常微薄的工资里抽出一部分用于礼金了。他每个月实际能够拿到手的收入只有1000块钱,已经一年了。  相似文献   

19.
《老人天地》2008,(9):29-29
穷忙族:英文中"workingpoor"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御宅族:御宅(Otaku)这个字在日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你的家"。  相似文献   

20.
荣智屏,名牌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份戏剧编剧助理的工作,却发现整个公司除了老板就她一个员工。累死累活干了3个月,只拿到一个月的工资,于是炒了老板的鱿鱼,开始游荡,帮人写短剧,写电影,只要按时拿到钱就好。前途渺茫,她希冀着奇迹的发生。一次机缘巧合,她应聘到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